在郭晓华死亡的那一刻,吴丁元收到了系统通报,获得了两万积分的奖励。
她知道从此刻开始,以后只需要过好自已的日子就可以了,前世的事情到此就全部了结。
随着时间飞速的流逝,转眼之间就来到了五五年。
这一年祖国出台了知识青年下乡政策,简称知青下乡,这一项活动从五五年开始,直到七八年才结束。
大多数人熟知的1968年的“知青”其实是第二拨“上山下乡”运动。
第一拨“上山下乡”运动与后面两拨的形式相似,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1955年的第一拨“上山下乡”运动的本质是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这个问题要从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说起。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此时我们的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
1953年,我们的人口增加到了5.88亿,净增4000多万,这就意味着要解决4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工地开工和工厂开业会解决一部分人的工作问题,但是还远远不能解决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时,我们的农村还处于初级合作社时期,土地基本分配完毕,没有更多富余的土地。
那时候土地还没有收归集体所有,然而新出生的人口也要获得土地,客观上就要求通过垦荒来获得新的土地。
苏联当时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在西伯利亚这些远东地区,很多地方一片荒芜。于是,苏联采取了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的垦荒运动。
到1956年,苏联共开垦3600万公顷荒地,当年粮食产量达1.25亿吨,一半以上粮食来自新开垦地区。
这个运动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既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这个运动对国家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苏联的垦荒运动是共青团中央代表团在1955年4月访苏期间了解到的,回国后便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
报告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
这个意见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者毛主席的肯定。
1955年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
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觉得当时的人怎么那么傻,偏要到艰苦的地方去?
只能说这些人没有经历百年屈辱的近代史,不了解旧社会遭遇的苦难,不了解那个风清气正的时代,理解不了那些有信仰有梦想的人。
对于青年提出的建议,北京市团委在1955年的11月予以批准并鼓励,垦荒无疑是当时解决土地分配和就业的一种好办法。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公私合营完成就意味着城市里的就业岗位也分配完毕,而此时的人口增加到了6.28亿,相比1953年人口又净增4000多万。
此时我们进入了高级合作社,土地已经变成村集体所有,客观上就有了“上山下乡”的基础。
如果土地不是村集体所有,而是个人所有,那么这些城市青年安排到谁家呢?又该哪家农民接收呢?
当土地变成村集体所有之后,城市青年下乡的问题就能解决,由村集体接收,再进行统一安排。
换句话说,城市已经没有吸纳就业的能力,还要解决这些人吃饭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苏联还债。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双重压力呢?
当时我们是计划经济,没有全面货币化,物资调拨的情况比较多,没有大量的现金与苏联进行贸易,而苏联需要我们的鲜活农产品和矿产资源。所以,如果土地上能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便能解决这双重压力。
通过在土地上劳动解决就业问题,土地上产出的农产品解决与苏联的贸易问题,农产品的剩余价值通过交换变成商品,商品对应货币便可以解决财政问题。
这样既能解决就业问题,又能解决工业化进程的问题,还能解决发工资问题,这就是“上山下乡”在经济学上的底层逻辑。
城里吃饭是要用钱来买的,没有工资怎么买饭吃呢?而我们财政出现了赤字,发不出工资。如果不把年轻人送到农村,谁来解决年轻人的吃饭问题?
农村对货币依赖度低,物物交换多,钱物交易少,毕竟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太多集贸市场,因此不需要大量进行货币交易。
村集体可以从全村的口粮中匀着大家吃,一个人的饭两个人吃,两个人的饭三个人吃,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虽然可能吃不饱,但不至于饿死。
因此,让年轻人去农村,成了解决城市就业压力的可行方案。
第一拨“上山下乡”运动主要去的是农场,当时的农场包括建设兵团和干部学校,第一拨“上山下乡”运动从原来的垦荒扩大土地面积变成应对苏联停止投资下的就业问题。
“上山下乡”不但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还是让年轻人不被饿死,也不被战争消灭。
1966年8月,当“红卫兵”自发组织起来时,老人家接见了红卫兵。
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大串联期间老人家共接见了8次红卫兵,共计1300万,这就意味着至少有1300万人要送到农村去。
“我们都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这便是毛主席当时的想法。
1968年12月,老人家发出了要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
“上山下乡”运动有2000万知青参与,他们为农村带去了知识,去除农村的封建迷信,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他们将青春献给祖国,用知青的话来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对于共和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