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缘和吴丁元夫妻二人又跟着那位房管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第二个院子。
这个院子比那个二进院子的面积还要更大一些,就是位置比那一家离城中心更偏远一些。
到了地方的时候,吴丁元更加傻眼了,眼前的这套房子可以说是残破不堪,连一面完整的墙都没有了。
这要是买下来以后恐怕得要全部重新建造,这套院子唯一值钱的地方就是这块地皮了。
对比第一套房子来说,这里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住户在这里居住,买下来以后就可以重新建造房子,不用担心会有人过来捣乱。
吴丁元对这块地皮还是很满意的,她手里不缺这点钱,买下这套院子以后,全部重新建造起来,足够家里五个孩子一人一栋楼了。
这块地足足有五亩地大小,建成楼房,就算他们不过来住,到时候拿来出租,每年也能够有不少的租金可以进账。
再等个十几二十年以后,这边要是被征收了,他们拿着那些赔偿款几辈子都花不完。
对于这套院子要价一万,吴丁元觉得价格还是有的贵了,现在只是暂定下来,准备看完最后一个院子以后再确定最终的结果。
王书缘和吴丁元夫妻二人之前的要求就是院子面积最好要大一点,他们考虑到二儿子王沐宇有三个儿子。
家里人口越来越多,他们一家就有五口人了,以后孙子他们再结婚的话,房子太小了根本住不开。
一进的院子,一般都只有五六间房子,只有三间正房,四间厢房,其中一间房间还得要作为厨房,真正能够住人的也只有六间房子。
老二他们一家人居住是够了,但是这几年王书缘和吴丁元夫妻二人带着燕燕会在这里住几年,这样算下来房子就有点不够住了。
如果他们家里再来个客人需要在家里居住,或者老二的兄弟妹妹他们到北京来玩,走亲戚,也有个地方可以住,不需要花钱去住旅馆。
他们来到了最后的一个院子,这套院子是保存的最好的,里面的家具也全部齐全,完全可以稍微打扫一下就可以住进来了。
院子的面积也不小,两进的院子,比第一套看的院子稍微还要大一点。
这套院子让王书缘和吴丁元非常的满意,但是这套房子的价格也是最贵的,户主愿意出手是因为他们决定出国了。
把这套院子出手就是为了换一大笔钱,用来作为出国以后的花用,一口价一万五千块钱。
这些钱包含了所有的家具,户主为了让房子卖价更高一点,他还特意把房子重新维修了一遍。
家具也都是上好的红木家具,全部都是用同样的木材打造的。
王书缘和吴丁元两人对视一眼,决定出钱买下第三套的院子,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选择第三套都是最优的选择。
第二套的院子等它重新建造起来,起码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他们没办法一直住在旅馆里面。
大人还好,燕燕她不行,再等个把月的时间学校就要开学了。
在学校开学之前,他们还得帮她解决入学的问题,帮她挑选一个好的学校。
确定好房子以后,那位房管局的工作人员就去找户主去了,把户主叫来以后,就由他们双方自已交谈。
他在旁边辅助,谈好价格就到房管局去过户,办理相关手续。
其实吴丁元还想趁此机会把第二套院子拿下来,但是考虑到手里的现金不够那么多,只能心痛的选择放弃。
经过和户主的交谈,他更愿意要黄金,他觉得黄金比现金更保值,也更方便进行携带。
最后吴丁元给他支付了黄金,一条大黄鱼重量在十两重,小黄鱼重量在一两。
只按旧制算,每两相当于31.25克,所以一条“大黄鱼”相当于312.5克黄金,一条小黄鱼在31克左右。
而在这个八十年代时期,每克黄金的价格是41.25元,(这个价格并不那么准确,网上的说法好几种,只是选择了其中一种)按照这个算法,买下这套院子用了一条大黄鱼和两条小黄鱼。
他们两个人用手里的现金又买下了第二套院子,这块地皮暂时不准备建房子,等过几年再说。
他们今天一天就花了这么多钱,有点超支了,以王书缘的工资来说,基本现在是没有多少剩余的了。
房子过户以后,王书缘又递给了那位房管局的工作人员一个红包,直接塞到了他的衣服口袋里面,这是给人家的谢礼。
辛苦人家跟着跑这一趟,房子挑选的他们非常满意。
房子定下来了,吴丁元和王书缘两口子接下来就先去市场购买了被褥和厨房所需要用到了餐具和厨具用品。
好在这个院子离市场不远,因为他们买的东西多,商家还安排人给他们送货上门了。
王书缘负责在家里收货,吴丁元就去儿子王沐宇家里去接孙女去了,同时还需要带着儿子去旅馆取行李,最后让他们过来认认门。
这套房子是写在他的名下,让他过来挑选一下房间,然后回去告诉关莓,两口子商量一下哪些地方需要改动和布置。
这是他们以后要住的地方,一切都以他们自已的习惯和爱好为主。
把房子的问题解决完了以后,就要开始给燕燕挑选学校了,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元好学校以后,还得帮她办理入学手续。
孩子的事情更加重要,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王书缘根据亲家和儿子的介绍,去了他们嘴里说的那些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最后看上了离家比较近的八十中,因为这套房子就位于朝阳区,这所中学在附近可是数一数二的学校了。
为了能够让燕燕进入这个学校,王书缘还去找了他曾经的老团长,借用了他的关系才给孩子换来一个入学名额。
正式入学之前,燕燕还被学校安排了一场考试,成绩如果差得太多,学校也是不会录取的。
好在燕燕一直以来的成绩都非常的不错,基础打得很牢靠,考试以后的成绩让老师们很满意。
这位走后门的学员还是有自已的真才实学的,不是他们之前猜测的那种水货。
在学校开学的时候,燕燕成功入学了八十中,成为了一名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