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最后感叹:“世界上根本就不缺聪明人。”
不光是他们团队想到要在联赛期间借着热度抢据市场,其他人也不遑多让。
而且说句实在话,敢选择在这时候出手的游戏商,肯定是对自己项目有底气的。
推出的游戏不可能粗制滥造。
他没和妹妹提到的是,之前想一股脑将五十几个可玩性极强的星球游戏主推上市,打的就是先入为主。
让大家产生一种,即使不玩游戏,却也会下意识认为他们比其他游戏商更厉害的心理。
待真被周围玩家拉入坑,第一时间就能想到他们。
所谓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打的就是精锐。
妹妹说得在理,游戏玩法太多,确实会让玩家兴奋过后产生懈怠。
但他们之前的决定也是权衡过利弊的。
团队是想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让大家实打实地对比,谁的游戏更好,态度真诚,以质取胜。
况且,谁都知道慢工出细活,那他们不是怕入场晚了,连口汤都喝不上吗?
但既然妹妹决定送他一场东风,他也没必要再瞻前顾后。
都是精品游戏,那就是看谁的营销更胜一筹。
方向有了,游戏也制作得差不多。
林清双手交握:“现在还剩下最关键的一环,扩大游戏知名度。”
没和妹妹联系之前,公司也针对用户群体,制定了不少宣传方案。
游戏亮点宣传必不可少。
最主要的是,要形成周围人群带动的氛围。
只要基数足够大,就能在市场撕出一条道。
他们把该做的都做了,妹妹的加入属于意外之喜。
但妹妹能想到他,林清己经很知足了。
于是他道:“无论成不成,哥都承你这个情。”
林筝坦然:“哥你先别急着感谢,我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
她一开始想写新书,纯粹是灵感来了。
林筝非常享受一个个故事在她笔下成型的感觉。
后来则是想借着新书,检测她擅长的创作风格和题材,会不会走出文灵星,迎来更多的读者。
在文灵星,能被她小说俘获的,是更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
他们的推崇,没有让林筝失去判断。
就连文灵星经典小说,都会被其他星球的人吐槽空有内涵却没有令人看下去的欲望。
加之这次联赛,还是其他选手共同将她拱卫至第一,更让林筝看不清形势。
这热度第一,虽然参杂着别的因素,但林筝也没怀疑过自己的写作能力。
只不过种种因素加在一起,让她分不清自己个人能力占几分。
林筝还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她的写作风格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是否能继续保持优势?
毕竟她想站在更高的舞台上,传播地球文化,这样她的声音才能被更多人听到。
周围人讨论的东西都与她无关,说的内容都是她听不懂的。
林筝本没什么追求,但她怕自己在陌生的异界生活久了会被同化。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世界一点点变成她喜欢的样子。
但路要一步步走。
没联系林清之前,借用新书探路,这是林筝尝试迈出的第一步。
如果她写的书,不符合其他星球读者的口味,那她到时候考虑再调整方向。
例如融入更多本土化的内容。
像机甲星的人们,更青睐于热血沸腾的小说,那她的小说就可以考虑往这方面写。
毕竟蕴含着机甲星的本土特色,还经久不衰的题材,这是一条早就有人实验过的成功道路。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但看到那么多吐槽文灵星的黑贴,林筝又改变主意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这次文灵星出了风头,有些人急眼了。
输不起的人开始不分青红皂白的诋毁,就连文灵星的写作偏好都被拎出来吐槽。
说文灵星推崇严肃文学,却徒有虚名。
觉得他们胜之不武。
因为一场比赛,莫名给文灵星上升高度,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不会因为你的讨好,而放弃诋毁。
经典书目也不会因为骂名而褪色。
因为这一出,林筝拨云见日。
了解读者的喜好,不等于需要过分讨好。
更何况,她应该对地球文化有自信才是。
文灵星的年轻读者,不就是因为她写的内容新鲜,都是大家没见过的,才愿意主动来了解她提及的地球传统文化吗?
简而言之,文好可破。
同频自会相聚。
也是明白了这些,又联想到林清当初坚定要推出卡牌游戏时,他脸上露出的怀念。
她估摸着,林清是想做出一款能被各星球玩家都认可卡牌游戏。
或许,这不仅是林清的宏远,还是无数个文灵星人的所想。
大家都憋着一股气,势必让文灵星扬名各星。
林筝承认自己被他们的执着打动了。
赛场上文灵星选手们的齐心协力,她也是受益者。
如果她和林清能互相扶持,没道理他们要单打独斗,便宜对手。
于是才有了这场兄妹对话。
听完林清对游戏的粗略介绍,林筝惊觉,她新书的内容和林清卡牌游戏的玩法,确实可以做到遥相呼应。
她完全可以利用自己身为选手的热度,发挥最大优势,将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她的新书和林清的卡牌游戏上。
但好奇只是一时的,如果不能将这些流量转化为读者、客户,后面再想破圈,难度就大多了。
林筝之所以要和哥哥联手,考虑到的,就是全民游戏比小说受众面更广。
两者相互打配合,她写的小说才会被更多的人看到。
真正实现1+1>3的效果。
两人这话说的很理想。
但前提是,林筝的新书要足够吸引人,林清的游戏又能留住人。
二者缺一不可。
但,一切就真能如他们所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