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 第38章 圆桌会议

第38章 圆桌会议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作者:
花开又花谢
本章字数:
4766
更新时间:
2025-01-14

眼前这十几个人,也算是大明在武器制造方面最顶尖的大师,可此时穿着打扮却是非常寒酸。

他们身上的衣服,虽然浆洗得非常干净,想来也是被提前通知,特意更换过来的。

可也是补丁套补丁,没有一件是刚做的新衣服,比京师大部分老百姓都不如。

见到此情此景,朱慈烺非常难过,在这样的条件下,大明的科学技术怎么能发展起来。

他先让所有人都站起来,并询问起一个年纪最大的老者。

“老丈,您今年多大了?主要负责哪一块?在这里做了多久了?”

“您别紧张,别把我当成一个皇太子,就当作是一个晚辈就行。”

可话虽然这样说,几个老匠师哪里敢如此放肆。

尤其是被问到的老者,更是一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六公公见状,觉得这些人在太子爷面前失了礼,连忙出言训斥起来。

这一下子,慑于这些管事的淫威,尤其是掌印太监刘公公,在所有人中都是大魔王存在。

被他这一训斥,大家更不敢说话,被吓得一个劲的跪在地上磕头谢罪。

朱慈烺见状,立马大声地把刘公公又骂了一顿,接着又转头说道:

“王公公,父皇那边应该离不开人,你先去忙吧。”

等王承恩带人离开以后,他又让在场所有的太监和护卫,全部离开这个院子。

接着又让人搬来一张大圆桌,和十几张凳子,放在院子里面。

等做完这一切以后,朱慈烺才笑着说道:

“晚辈曾经在一本外国的书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在一个叫做英吉利的小岛上,有一个叫做小不列颠的国家。”

“有一个国王为了与部下消除隔阂,特意做了一个大圆桌。”

“然后告诉所有人,大家到这个圆桌中心的距离是一样,没有谁多也没有谁少,这样也就可以畅所欲言。”

“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在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皇太子,也没有地位低下的匠户,只有一个晚辈向诸位长辈请教一些问题。”

说完以后,他就主动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又笑着招呼其他人也跟着坐下。

见到其他人是不敢坐下,他反而生气地说道:

“现在没有外人,我命令,大家全部坐下。”

也许是大家看到皇太子黑着一张脸,又下了这么严肃的命令。

所有人互相看了一眼,接着都认命似的,按照各自的职位坐了下来。

不过朱慈烺旁边的两个位置,所有人都有意识的避开,就怕冒犯这个年纪的太子爷。

朱慈烺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生气。

毕竟有些东西,不是一下子想改就能改的,现在大家坐下来了,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接下来,他先让小桂子给每人倒了一杯热茶压压惊,又让护卫送来早已经准备好的几盒点心。

最后才客气地说道:

“诸位,这是太子府秘制的糕点,一般在外面买不到,大家一起尝尝。”

说完以后,他用眼神示意一旁的小桂子,让其给现场的每一个人发两块。

在场所有人见推脱不过,只能拿在手里面,却不敢塞进嘴里面。

朱慈烺首先自已拿起一块点心,放进嘴里面吃了起来,边吃还边说道:

“大家一起来尝尝吧,味道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应该到饭点了,我也饿了,正好用这些东西来填饱肚子。”

大家见皇太子这么热情,再加上手上的糕点确实非常

同时肚子正好有点饿了,于是所有人都纷纷把手中的糕点,就着茶水吃了起来。

此时的朱慈烺也不顾皇太子的形象,抓起几块糕点猛吃,好多碎渣掉在名贵的太子服上也不在乎。

反正那副吃相跟市井小民没啥两样,反倒是其他人吃的细嚼慢咽的。

不过接下来,大家看到皇太子的这副吃相,也就渐渐放开了胆子,跟着大吃起来。

这一下就急坏了一旁的小桂子,只见他不断地用咳嗽声,来提醒朱慈烺要注意他皇太子的身份。

朱慈烺见状,连忙训斥道:

“小桂子,咳什么咳,要是生病了赶紧去喝药。”

“我就喜欢这样吃东西,天天装斯文人,可把我累死了。”

等大家吃饱喝足以后,朱慈烺让人把糕点撤下。

接着换上一些干果和瓜子,准备接下来与大家一起闲聊。

“其实皇家也没有那么神秘,本朝圣祖也是农民出身,要过饭,还当过和尚,他老人家是最见不得劳苦大众受苦。”

“可是诸位请看看各自的穿着,你们可是匠户营手艺最好的一批人。”

“就连你们都穷成这个鬼样子,其他人可想而知,现在看来是我们老朱家,对不住各位啊。”

他的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顿时把所有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高高在上的皇太子,竟然会跟他们这些身份低下的匠户,说这些话。

哪怕皇太子是装的,也已经算是很难得了,历朝历代都没有遇到过这种稀奇的事情。

更何况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把年纪,活了几十年,早就练就了一双看人的眼睛。

假装与真诚,他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的皇太子就更难能可贵了。

此时在大家心里面,突然涌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眼前的皇太子,颇有圣祖的行事作风,将来必定会是一代明君,那么他们这些老百姓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朱慈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也是受现代经历的影响。

他根本不在乎皇权,他只是想让大明强盛起来,同时也让华夏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只见他接着说道:

“今天我就学学唐太宗在田间,问道于老农的事迹,父皇让我管理兵仗局所有事务,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用顾及彼此的身份。”

“这位老丈,就从你开始,可以先介绍一下您的名讳,以及在兵仗局做什么事情的?”

被点名的老者名叫孙有财,只见他诚惶诚恐地说道:

“回太子的话,小老儿名叫孙有财,对造枪铸炮非常有心得,目前是兵仗局首席火器匠师。”

大家见有人带头,也就大胆地跟着介绍起自已的身份来。

毕竟这种能在太子爷面前露脸的机会,也许这辈子就只有这一次,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

等大家介绍完毕后,朱慈烺特意询问道:

“那我就叫你老孙头吧,你年纪这么大,也算是我的长辈。”

“既然你的制造火器技术是最好的,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如果原料充足的话,你这边一天能做几支常用的火枪。”

老孙头想了一下,接着得意地说道:

“我的技术还是最好的,且带着三个徒弟,差不多两天能做出五支,已经算是了不得的成绩了,其他人两天能做三支就不错了。”

朱慈烺接着询问道:

“你最擅长做火枪的哪一部分?”

“老朽最擅长做枪管,做出来的枪管是整个兵仗局最好的,检验合格的起码有九成。”

“如果单独让你做枪管,你一天可以做多少根?”

“大概能做出来三十根,再多就会影响成品合格率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