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 第43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43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作者:
花开又花谢
本章字数:
4286
更新时间:
2025-01-14

等张二牛拿到身份证明文件,回到家里面以后,就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给爷爷说了一遍。

张大爷听后感叹地说道:

“太子爷仁厚啊,这是要把你当心腹培养,你一定要争气,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报答太子爷的恩情。”

“我当年给一个副将当亲兵的时候,所享受的待遇连这十分之一都没有。”

“也就能吃几顿饱饭,饷银比别人多上几分,就算是这样,好多人想去就去不了。”

“在一次战斗中,我因为率兵去营救被敌人围困的副将,腿部被后金的士兵砍了一刀,导致伤残不能继续上阵,伤好以后领了一笔赏赐就退役回来了。”

“这是军中的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从来没有听人说过,负伤和阵亡还能获得这么多的补偿。”

“太子爷给的的这份恩典,我们要永远记在心中。”

“这一下子你的后顾之忧,也被解决了,那么今后你在军中要奋勇杀敌,不要辜负爷爷的期望。”

“爷爷,我晓得,你不是常说过一句话: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太子爷如此替我们这种小兵着想,那这辈子把这条贱命,卖给他又何妨,哪怕是他带着我们去造反,我也将誓死追随。”

张大爷听后,立刻小声地训斥道:

“二牛,这种话可别瞎说,给别人听到后,会连累到太子爷的。”

“再说了,太子爷本来就是一国的储君,如果不出意外,大明将来的皇帝一定是他,还用得着去造反吗?”

“你现在去追随太子爷,也算是最初的班底,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你有出息了,我也对你死去的父母,有个好的交代,就算哪天我去了,也能笑着面对。”

张二牛见爷爷又提起当年的往事,连忙出言安慰道:

“爷爷,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我不允许你说这些丧气的话。”

“你对我已经很好,要不是你,我早就不知道埋在哪里,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还要好好孝顺你,你可别再说傻话了。”

“对了,爷爷,我还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

“掌柜的不是奖励我一套火炉子,而且还能放在家里面烤火取暖的,听说能把整个屋子都变得非常暖和。”

“这种火炉子我特意打听了一下,足足要五两银子,有了这种好东西,你的腿就不用遭那个罪了。”

这时,张大爷突然开口说道:

“二牛,既然如此,爷爷想问一下,我们多出来的那个火炉子,该如何处理?”

张二牛考虑了一下,说出了他的想法:

“爷爷,我是这样想的,我想把火炉子送给王大爷一家。”

“隔壁王大爷家,这几年一直照顾我们,尤其是我小的时候不能干活,更是多亏他们家经常接济,才让我们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而王大爷家人口众多,日子也过得非常拮据,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可不能忘了当年别人对我们家的恩情。”

张大爷听到孙子这样说,顿时开心不已,毕竟孙子懂得知恩图报,也不枉他这么多年的教诲。

不过他接着还是教导道:

“二牛,你从军以后,切莫跟任何人说,你是奇珍阁出来的。”

张二牛听后,疑惑地说道:

“爷爷,这是好事情啊,为什么不让我说呢?”

只见张大爷先是叹了一口气,接着用一种看透了世间一切的眼神,看着张二牛说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旦你在军中被人知道你的身份,尤其是被人知道你从军还能获得这么多奖赏。”

“如果对方是君子还好,估计只会羡慕;假如对方是奸诈小人,绝对会想办法毁了你,这一点你要特别注意。”

“老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凡事一定要小心。”

张二牛连忙躬身受教,并且保证在军队中尽量保持低调。

接着张大爷又教给了孙子,很多关于军队上面的事情,让张二牛受益匪浅。

毕竟这些东西,可是爷爷的用命换来的经验,对于即将从军的他来说,显得无比珍贵。

第二天一大早,张二牛吃过早饭以后,就只身前往军营招兵处。

负责招兵的官员,见到张二牛身强力壮,并且还从小练武。

这可是最理想的兵员,第一时间给他办理了相关手续。

这次招兵,因为太子爷承诺不克扣任何军衔,也杜绝任何人喝兵血吃空饷,所以深受京师有志从军小伙子的青睐。

当然大部分人,尤其是那些没落的将门,他们把目光盯向由太子爷亲自统领的那支新军。

军饷翻倍倒是其次,最关键的是能搭上太子府这条线。

一旦被太子爷看中,委以重任,他们的家族就会成为太子一党,也会跟着飞黄腾达。

张二牛被京营后勤人员,分配到了一个帐篷,这是他今后住的地方。

当他进去以后,发现里面已经住进去两个人。

听爷爷说过,在军营里面,一定要与同袍打好交道,在未来战斗中,同袍也许会为他挡刀。

“两位好,我叫张二牛,京师人,刚刚才从军。”

帐篷里面的两人,此时正在聊天,见新来的人,主动打招呼,也连忙站起身,热情地回复道:

“你好,我叫高长缨,也是京师人,我是前天才来的。”

“小兄弟,你好,我叫阎应元,江阴人,我来了有半个月了。”

说完以后,年纪比较大的阎应元,主动让张二牛坐下,接着给他讲起军队上的一些见闻。

这是三人第一次见面,但是在大明的历史上,却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在不久的将来,阎应元,高长缨和张二牛三人,被所有人称作“京营三杰”。

是皇太子朱慈烺最倚重的将领,他们三人带领的军队,对于敌人来说是恶魔般的存在。

等三人熟悉以后,阎应元因为是朱慈烺亲自招募过来的,知道的内幕也比较多。

同时他也深深明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的道理。

要想在京营出头,身边必须有一群靠得住的兄弟。

尤其是之前,跟他住在一起的高长缨,从言谈举止来看,肯定是一个高手。

而今天才参军入伍的张二牛,也不简单,一看就是从小练武,身体素质强得可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