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这次他们一品堂准备的种子,也只够种植五十万亩田。
怀柔这边种了三十万亩也够了,多出来的完全可以种在皇庄之中。
“陈县令,不错,你很有想法,怀柔县这边的事情交给你,我放心。”
“也不枉太子爷通过吏部那边,特意把你从江阴调过来。”
“今后要好好干,别辜负太子爷的期望。”
“只要你把这件差事做好了,将来还会有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办。”
“如果让太子爷满意,将来你做到巡抚的位置,我也丝毫不奇怪。”
听到这些话,陈明遇这才反应过来。
原来这一切都是太子爷的手笔,也只有太子府能通过吏部破格提拔官员。
尽管还不知道他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能让太子爷如此看重,但终究是一件大好事情。
怀柔县张县丞和徐师爷听到以后,此时也算是彻底归心。
陈县令属于太子一党,将来前途必定会一片光明,他们这些属下也会跟着沾光。
今后在整个怀柔县,只要县太爷一声令下,所有人都会无条件配合,谁都不敢怠慢。
接下来,朱慈烺又继续说道:
“在新作物种植期间,太子府会有专人在怀柔县驻扎,全程指导大家如何育种和耕作。”
“其实我们太子府之所以要推广这两种新作物,主要是它们耐寒也耐旱,种植期间只浇少量的水就行了。”
“经过我们太子府专业人士的研究,这两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小麦二成的用水就可以了。”
众人听得到朱慈烺这样说,便纷纷议论起来。
现在大明整个北方都处于干旱的状况,下雨量只有往年的一半都不到,估计今年中小麦产量肯定会减产很多。
如果这两种新作物需要的水,只有小麦用水量的二成,那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最关键的是,如果这次试种成功,那么明年他们就不用担心,因天气干旱导致全家人吃饭的问题。
一想到这些,在场所有的人都非常心动,这可是能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情,他们必须全力支持才行。
朱慈烺把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都看在眼里,接着又加了一把火:
“等粮食收获以后,我们太子府这边还会派人过来进行收购,你们吃不完的地瓜和土豆也可以直接卖给我们。”
不过,他随机又开了一个玩笑:
“当然,价格肯定不会按照小麦的价格来收购,毕竟马铃薯这种东西一亩田起码有十石。”
“这要是全部按照市场粮食价格购买,我们太子府非变成穷光蛋不可,不过也不会让大家吃亏,总之肯定会比种小麦划算。”
朱慈烺的一番自嘲的话,顿时逗得大家伙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他还是把两种新作物的产量往少了说,如果说成亩产十五石,估计能吓到一大片人。
不过只要从怀柔县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好走多了。
在巨大的产量面前,估计整个北方都会掀起一股种植地瓜和马铃薯的热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只要老百姓手里面有足够多的粮食,就会安安稳稳的在家种地,绝对不会被有心人煽动跟着乱来。
朱慈烺计划等明年这个时候,让皇帝出台一个政策,针对种植地瓜和马铃薯的农户,相应地减免一定比例的赋税。
双管齐下之下,民间有的是聪明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只要市面上的粮食充沛了,粮价自然而然的下跌,老百姓的负担也就没有那么重。
同时大明帝国的国力也会缓慢提升,国家的财政也会充沛起来,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这是很久远的事情,现在要走好第一步才行。
这时,怀柔县各位保长也站出来表态支持,毕竟这可是能在县太爷和太子府的人面前,露脸的事情。
大家都是人精,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最后,朱慈烺还特别强调:
“关于这件事情,等会我以太子府的名义,与各位立下一个字据。”
“一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你们都可以拿着这个字据,到太子府获得赔偿。”
“陈县令,你可以做个见证,并且用上官印,我也可以用上太子府詹事府的印章,这样最保险。”
陈明遇觉得这样比较好,也会让所有人都能安心种植新作物。
可是人群中的一个王姓族长,却高声说道:
“这位小哥,我看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吧。”
“太子府的信誉,我们大家伙还是相信的。”
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纷纷也出言说不用了。
同时他们也在心里面暗骂:
“姓王的这个家伙,就是一个老狐狸,这么好的机会被他给抢先了,真是可惜。”
不过朱慈烺却不为所动,坚持地说道:
“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怀柔县被选中,作为今后的试点地区,这种事情今后还会有很多。”
“要以这次的事情作为模板,今后所有来这里的人,无论承诺什么,都要立下字据才行。”
“大家也要擦亮眼睛,不能让人随随便便给忽悠了。”
众人觉得眼前这位小少爷说的在理,也就点头同意了下来。
接着所有人一起回到县衙,师爷早就准备好了相应的笔墨纸砚。
并且由他亲自执笔,把之前朱慈烺承诺的事情,一件件写在一张白纸上。
全部写完以后,先交给朱慈烺确认无误后,再给陈县令和其他人观看。
等所有人都觉得没有问题以后,朱慈烺首先在字据上按下了手指印,并盖上了詹事府的印章。
接着是陈县令盖上了县令的官印,其余人都按了手指印,契约已成。
这份契约分为三份,一份保存在太子府,一份保存在县衙,还有一份由最德高望重的李族长进行保管。
这也算是朱慈烺作为皇太子按的第一个手印契约,也算是大明历史上独一份,今后也不会再有这种情况。
将来这份契约成为为合同制的最原始版本,是大明帝国最宝贵的历史文物。
它见证了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怀柔县也因马铃薯和土豆而名扬天下。
据后世怀柔县县志记载:
大明崇祯十六年,五月初三。
太子亲临怀柔,与陈县令及众里长及乡老约定,全县种植马铃薯和土豆。
并与全县所有人签订兜底契约,至收获季节,全县粮食获得大丰收。
所有人纷纷夸赞太子的贤明,并立碑立传记录此事。
自此以后,本地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
华夏也因马铃薯和土豆的高产,活人无数,且国力缓缓上升。
大明从此威压四海,万邦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