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晋灵公与狗——荒诞的人与狗

晋灵公与狗——荒诞的人与狗

加入书架
书名: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作者:
喜欢血叶兰的钱公公
本章字数:
9224
更新时间:
2025-01-11

一、晋灵公的继位风云

晋灵公,姬姓,名夷皋,乃晋文公之孙,晋襄公之子,在春秋那段波谲云诡的历史长河中,他的继位拉开了一段荒诞故事的序幕。公元前 621 年,晋襄公的离世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彼时,太子夷皋尚在年幼,晋国的大臣们望着这个稚嫩的孩童,心中满是忧虑。多年来,晋国屡遭祸难,风雨飘摇,他们渴望一位年长且成熟的君主能引领晋国走向安定,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

赵盾,这位在晋国朝堂举足轻重的权臣,率先发声,力主拥立公子雍。他眼中的公子雍,生性善良,长者之风尽显,由他继承大统,晋国朝堂之上必能少些纷争,多些安稳。更何况,公子雍与秦国交好,秦国势力强大,又是晋国昔日盟友,有秦国作为外援,晋国的未来便如同有了坚实后盾。赵盾的言辞恳切,朝堂上不少大臣微微点头,似是认可了这一提议。

然而,贾季却持有不同意见,他举荐公子乐,理由是公子乐的母亲辰嬴曾备受晋怀公、晋文公宠爱,母凭子贵,立公子乐,百姓想必会欣然拥护。此言一出,朝堂上议论纷纷,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赵盾凭借着在朝中的威望和势力,拍板定案,派士会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而贾季也不甘示弱,派人奔赴陈国召回公子乐。

但谁也没料到,这场继位之争会因一个女人彻底改变走向。夷皋的母亲穆嬴,听闻大臣们欲舍弃自已的儿子,另立他人,悲愤交加。她抱着年幼的夷皋,日夜在朝堂之上啼哭,那哭声撕心裂肺,声声质问着朝堂上的大臣:“先君何罪?太子何罪?嫡子不立,你们究竟要将这孩子置于何地?” 她的泪水与呼喊,如同锐利的剑,刺痛着每一位大臣的心。可大臣们起初并未动摇,依旧坚持着原有的决定。

穆嬴并未就此放弃,她转而奔向赵盾的府邸。见到赵盾,她 “扑通” 一声跪地,叩头哭诉:“先君曾将太子托付于您,言犹在耳,您怎能忍心背弃诺言?若太子日后成材,自是您的功劳;若不成材,您又该如何面对先君?” 赵盾望着眼前这对孤儿寡母,心中泛起了涟漪。他深知穆嬴背后或许有着不可小觑的势力,若一味坚持已见,晋国朝堂恐将陷入无尽的纷争与内乱。权衡再三,赵盾最终妥协,背弃了与秦国的约定,改立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

就这样,在母亲穆嬴的 “宫闹” 之下,年仅七岁的晋灵公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大臣们虽心有疑虑,却也只能寄希望于这位年幼的君主能在成长中领悟为君之道,带领晋国走向昌盛。只可惜,后来的晋灵公并未如他们所愿,反而在昏庸奢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晋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二、养狗癖好的滋生

随着晋灵公渐渐长大,对狗的痴迷愈发浓烈,犹如深陷泥沼,难以自拔。他下令在国都曲沃大兴土木,专门为他心爱的狗狗们修建豪华的狗舍。这些狗舍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丝毫不逊色于他自已的宫殿。每一只狗都有专属的房间,房间内铺着柔软的锦褥,摆放着精致的食盆和水盆,宛如人间仙境。

在饮食方面,晋灵公更是极尽奢华。他要求御膳房每日为狗准备的食物,必须与自已所食用的同等质量,山珍海味一应俱全。狗儿们身着绫罗绸缎缝制的衣服,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这些衣服皆是出自宫廷裁缝之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晋灵公出行时,狗群浩浩荡荡地跟在其后,威风凛凛,路人纷纷避让,不敢直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晋灵公对狗的宠爱如此荒唐,臣子们为了讨好他,纷纷跟风养狗。一时间,晋国上下,从朝堂到市井,养狗之风盛行。大臣们不惜重金,四处搜罗名贵犬种,希望能借此博得晋灵公的欢心,为自已的仕途添砖加瓦。那些名贵的猎犬,价格飙升,甚至超过了普通百姓一年的花销。

在宫廷之中,有一位名叫屠岸贾的大臣,格外善于揣摩晋灵公的心思。他见晋灵公如此痴迷于狗,便极力迎合,不仅自已养了大量的狗,还常常在晋灵公面前夸赞狗的种种 “神奇” 之处。他的家中,狗舍成群,犬吠之声不绝于耳。为了照顾这些狗,他雇佣了众多仆人,专门负责狗的饮食起居、训练玩耍。而在民间,百姓们虽对养狗之风怨声载道,但迫于国君的威严,也只能无奈效仿,使得整个晋国陷入了一种荒诞的养狗狂热之中。

三、狗臣当道的乱象

在这场养狗热潮中,屠岸贾脱颖而出,成为晋灵公身边最得宠的臣子。他凭借着对晋灵公养狗喜好的迎合,权势日益膨胀,宛如一颗毒瘤,在晋国朝堂之上肆意生长。

一日,晋灵公的爱犬在集市上横冲直撞,咬伤了数位百姓。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暗自落泪。一位老者实在气不过,拿起手中的木棍轻轻驱赶了一下恶犬。谁知,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屠岸贾看到。他怒目圆睁,当即下令将老者抓了起来,以 “冒犯国君爱犬” 之罪,将其重打五十大板。老者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家人悲痛欲绝,却求告无门。

朝堂之上,屠岸贾更是狐假虎威。他仗着晋灵公的宠信,肆意打压异已。对于那些不与他同流合污、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他便指使恶犬在朝堂之上对其进行撕咬,吓得众人噤若寒蝉。许多正直的臣子,为了自保,不得不选择沉默,晋国朝堂一时间乌烟瘴气。

赵盾,这位一心为国的忠臣,实在看不惯晋灵公与屠岸贾的所作所为。他多次进宫,欲向晋灵公进谏,劝其迷途知返,重拾治国之道。然而,每次走到宫门口,便会有一群恶犬张牙舞爪地扑来,将他阻挡在外。赵盾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望着宫殿长叹,为晋国的未来忧心忡忡。

四、恶狗扰民的惨状

在晋灵公的宠溺与屠岸贾的纵容之下,晋国都城曲沃沦为恶狗的肆虐之地。集市之上,原本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乱与恐慌。恶狗们成群结队,大摇大摆地穿梭于街巷之间,目露凶光,獠牙外露,百姓们无不胆战心惊。

肉铺前,一只体型硕大的黑狗猛地扑向案板,叼起一块新鲜的猪肉便狂奔而去,摊主惊恐万分,却不敢追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已辛苦得来的货物被夺。旁边卖菜的老妇,刚把一筐青菜摆放整齐,几只恶犬便蜂拥而上,瞬间将青菜践踏得七零八落,嫩绿的菜叶散落一地,老妇心疼不已,瘫坐在地,泪流满面。

街道上,一位孩童手中拿着刚买的糕点,正满心欢喜地准备回家与家人分享。突然,一只恶狗冲了过来,一口咬住孩童的手臂,孩童惊恐地大哭起来,糕点掉落在地,沾满了尘土。孩子的母亲闻声赶来,看到这一幕,心如刀绞,她不顾一切地冲上去,试图赶走恶狗,却被狗群团团围住,吓得瑟瑟发抖。

不仅如此,恶狗们还常常在夜间狂吠不止,扰得百姓们无法安睡。那此起彼伏的犬吠声,划破寂静的夜空,让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冷汗淋漓。长期的睡眠不足,使得百姓们面容憔悴,疲惫不堪,生活苦不堪言。而这一切,皆源于晋灵公对狗的荒唐宠爱,让晋国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

五、矛盾激化的爆发

随着恶狗扰民愈演愈烈,晋国朝堂之上的矛盾也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触即发。晋灵公对狗的荒唐宠溺,早已让忠臣义士们痛心疾首,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心中的怒火在暗暗燃烧。

一日,屠岸贾的恶犬再次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御苑,将晋灵公心爱的一只羊残忍咬死。晋灵公得知后,雷霆震怒,怒目圆睁,拍案而起,咆哮道:“究竟是谁家的狗如此大胆,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撒野,吃了朕的御羊!” 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大臣们面面相觑,深知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屠岸贾心中有鬼,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上前一步,故作镇定地向晋灵公奏道:“陛下息怒,臣已派人暗中查访,发现这恶犬竟是赵盾家中所养。赵盾一向对陛下养狗之事心怀不满,想必是故意纵犬行凶,以泄私愤。” 晋灵公本就对赵盾多次进谏心生厌烦,此刻听闻屠岸贾之言,更是深信不疑,怒不可遏地吼道:“赵盾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忤逆朕!来人呐,即刻去将赵盾给朕抓来,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消息传出,朝堂上下一片哗然。赵盾忠心耿耿,为晋国呕心沥血,众人皆知他是被冤枉的。一些正直的大臣纷纷挺身而出,为赵盾求情。然而,晋灵公此时已被怒火冲昏头脑,对大臣们的劝谏充耳不闻,执意要惩处赵盾。

赵盾得知自已被诬陷,又惊又怒,他望着宫殿的方向,痛心疾首地长叹:“吾一心为国,却遭此小人陷害,天理何在啊!” 无奈之下,为了保住性命,他只得逃离晋国,暂避风头。

赵盾的出逃,如同点燃了民众心中怒火的导火索。百姓们听闻此事,义愤填膺,纷纷涌上街头,为赵盾鸣冤叫屈。他们愤怒地指责晋灵公的昏庸无道,唾弃屠岸贾的卑鄙行径。一时间,晋国国都曲沃城内,群情激愤,局势动荡不安,仿佛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六、身死国乱的结局

晋灵公的倒行逆施,终于将自已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赵盾的出逃,成了压垮晋国百姓心中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民怨沸腾如同汹涌的火山岩浆,即将喷薄而出。

赵穿,赵盾的堂弟,眼睁睁地看着兄长蒙冤,国家被晋灵公与屠岸贾搞得乌烟瘴气,痛心疾首。他暗中联络了一批忠勇之士,决心以雷霆手段结束这荒唐的局面。一日,趁着晋灵公在桃园宴饮作乐,沉醉于酒色之中,赵穿率领着精心挑选的甲士,如猛虎般冲入桃园。

晋灵公见势不妙,惊恐地瞪大了双眼,想要呼救,却被赵穿一个箭步冲上前,手中利刃寒光一闪,结束了他荒诞的一生。此时的晋灵公,年仅十八岁,本应是风华正茂、引领国家走向昌盛的年纪,却因自已的昏庸无道,落得如此悲惨下场。

屠岸贾,这个昔日仗着晋灵公宠信为非作歹的奸臣,也在这场变故中没能逃脱。赵穿等人对他恨之入骨,毫不留情地将他诛杀,为晋国朝堂除去了一大毒瘤。

而那些曾经在晋国都城耀武扬威、肆意横行的恶狗们,没了主人的庇护,顿时成了丧家之犬。百姓们积压已久的怒火终于有了宣泄之处,他们纷纷拿起棍棒,将这些恶狗一一捕获,扔进滚烫的锅中烹杀。那曾经象征着晋灵公荒唐统治的狗群,此刻成了百姓们泄愤的对象,在锅中痛苦地挣扎,最终化为一堆白骨。

晋灵公死后,晋国陷入了短暂的混乱。赵穿迎回了赵盾,众人商议后,迎立晋灵公的叔叔公子姬黑臀为国君,即晋成公。赵盾继续辅政,试图收拾这混乱的局面,让晋国重回正轨。然而,晋灵公在位时留下的创伤,岂是一朝一夕能够抚平的?国家元气大伤,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民间依旧怨声载道。

晋灵公与狗的故事,就此落下帷幕。但它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贪婪、荒唐与正义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警示着后人:玩物丧志,必遭祸端;亲贤远佞,方得长治久安。

七、以史为鉴的沉思

晋灵公与狗的这段历史,宛如一记沉重的警钟,在岁月的长廊中久久回响,震醒着后世之人。他因对狗的痴迷而荒废国政,最终落得身死国乱的下场,这一悲剧背后有着诸多值得深入剖析的根源。

其一,晋灵公自幼在母亲穆嬴的溺爱与 “宫闹” 下登上君位,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与磨砺,致使他未能树立起为君者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不明白国君的职责在于治国安邦、心系百姓,而是沉迷于声色犬马,肆意放纵自已的欲望。

其二,晋灵公身边围绕着屠岸贾这样阿谀奉承、心怀叵测的奸臣。他们为了一已私利,极力迎合晋灵公的不良嗜好,投其所好,进一步助长了晋灵公的荒唐行径。在他们的蛊惑下,晋灵公愈发远离忠言逆耳,沉浸在虚假的奉承与享乐之中,对国家的危机视而不见。

其三,晋灵公身处高位,却缺乏自省与自律。当忠臣赵盾多次冒死进谏,试图将他拉回正道时,他不仅不领情,反而心生怨恨,欲除之而后快。他听不进不同的声音,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最终使得朝堂之上正义难伸,邪气弥漫。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君的堕落,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在封建专制的体制下,国君的个人品性与作为,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晋灵公的故事警示着后人,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私欲,远离佞臣,虚心纳谏。唯有如此,方能避免重蹈覆辙,让国家昌盛、百姓安乐,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正义与智慧的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