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商队,只有借着这次机会,笼罩在抵抗匈奴的“义士”光环下。
才能有更好的动作。
就算是不能掌握北境,也要扎根下去。
若是将来刘采蝉封了王,而且封地在北境,那就是如虎添翼。
若是封王不成,那就是去南方,去天汉帝国掌控力不足的地方。
经营数载,起兵奉天靖难,再造乾坤,只要势成。
再让北地的势力竖起反旗,南北夹击,必然让天汉首尾不能相顾。
第三日!
这一日的邓长安和刘采蝉已经不满足于京城普通黔首百姓。
开始在一家家权贵豪门家门口演讲,聚集着一大群人,直到这些权贵豪门家愿意打赏,愿意捐献方才罢休。
站在道德至高点的邓长安,对着这些肉食者们指指点点,强迫他们捐款。
而一旦不捐献,那就是不爱帝国,不爱帝国就是爱匈奴,爱匈奴那就别说进步,不进狱都是皇恩浩荡。
捐献钱粮,那就是往自已身上割肉。
不是谁谁都能如佛祖一般割肉喂鹰,自然而然是不爽邓长安,但是更多的却是记恨上了刘采蝉。
毕竟整个京城谁人不知邓长安是当今天汉九皇子刘采蝉的舍人。
兵对兵,王对王。
第四日!
京城之中有官职在身的,邓长安和刘采蝉都没有放过。
没钱?
那有香料吗?
还没有?
那有羊吗?
没有,鸡鸭也行,鸡蛋鸭蛋也可以.......
就算是三两茶叶,也得捐出一两为了帝国。
因为第三日和今日的邓长安的种种行为,大家伙儿都知道九皇子刘采蝉和他的走狗邓长安就是个无赖。
为了不让他们找上门,自然也去捐了。
至于死硬到底的,这么多人都捐了,就你们几个没捐,是个什么意思?
你们官位比我们的高?你们比我们清廉?你们比我们要有骨气?你们要比我们更不要脸?
越是最后捐献的,压力越大。
而弹劾的竹简如同雨点一般飞入未央宫,飞到玉熙宫......
......门前,留中不发。
老狐狸们对朝廷局势的嗅觉可比黔首百姓们灵活多了。
看样子邓长安的行为一定是九皇子刘采蝉指使的,而九皇子刘采蝉的行为,怕是玉熙宫中的嘉靖皇帝所默认的。
可是皇帝默认归默认,他们该弹劾还是该弹劾,知道是知道,态度也得有呀。
九皇子刘采蝉身为皇子,如此肆意妄为,他们要是不弹劾,岂不是明晃晃地对陛下说,我们和九皇子其实是一派的。
那皇帝还能睡得着?
第五日!
看着玉熙宫中的嘉靖皇帝默认刘采蝉和邓长安的行为,以大皇子为首的几位皇子,也开始在帝都各自街道坊市要点设立捐献处募捐。
对于这事儿,邓长安和刘采蝉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暂且忍让,厉兵秣马,以待天时。
现在不宜与其他皇子发生冲突。
首要是做好自已手中的事儿,才能给玉熙宫中嘉靖皇帝留下个深刻印象,让刘采蝉走进朝堂衮衮诸公的眼中。
既然其他皇子参与了进来,抢占了京城的份额,邓长安刘采蝉一商量。
觉得帝都之中能靠三寸不烂之舌,能靠站在道德制高点绑架他们获得钱粮基本上都到了手中。
剩下的是除非靠权势压迫,或者进一步募捐会伤及根本,彻底得罪官僚勋贵的。
于是第五日,邓长安和刘采蝉带着人,出了帝都,开始在帝国周围演讲募捐。
相比于帝都之中更容易获得银钱,帝都之外能得到的是粮食,酱布,肉禽,山间野果,农家自粮酒........这类。
“这民间,也不富裕呀!”
将手中的一袋四五升的粮食打包起来,刘采蝉拱手感谢面前的老农,不由感叹到。
“帝都之中,尚且能展现出帝国的繁华,乡土之间,尽是满目苍夷。”邓长安抿了抿干燥的嘴唇,嘶哑的声音难掩精神上的疲惫。
又送走了一名老农,刘采蝉疑惑地问道:“其实我们不是还有不少银钱吗,拿出5000两也比让这些苦命人捐献的好呀?”
“殿下!”邓长安木着脸。
在外人面前,邓长安一直喊的刘采蝉为殿下。
“嗯。”
见邓长安如此严肃,刘采蝉不由打起了精神:“我有什么地方说错了吗?”
“并没有。”邓长安摇摇头,今日不同往日,刘采蝉的话哪里又会有错的呢。
就算是刘采蝉做错了,说错了。作为刘采蝉心腹,肱骨之臣。
邓长安有责任有义务变废为宝,变坏为好,换而言之,就是不停地给刘采蝉洗白。
“那就好,那就好!”刘采蝉拍了拍胸脯,吓死我了,还以为又在某个地方没做对。
邓长安还是木着脸,“殿下过去不是说要让天汉再次强大吗?”
“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拯救天汉。”
“啊?”刘采蝉不能理解。
“确实,我们手上确实有钱,甚至是拿出四五万两银子也不是难事儿。”
“什么?我们竟然有50000两银子?”刘采蝉的关注点永远和邓长安不一样。
现在,她的注意力完全在邓长安说的钱身上。
刘采蝉是真的没有想到,家中竟然这么有钱。
要知道,每次母亲陈妃给她几百钱的零用钱的时候,总是在她面前说家里面的不容易。
甚至是母亲陈妃每次给她零用钱之后,都要熬天熬夜的织布。
那几百钱拿到手中,那种烫手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才知道其中滋味儿。
但是现在邓长安竟然说,府中并没有自已想象中的那样穷,拿出个四五万两银子还不是一件难事儿。
.......丑角儿竟然是我?!!!
“这不是关键,而是我们要让黔首百姓参与进国事之中,这样能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邓长安难绷着脸,继续说道。
“不是,我们家竟然有四五万两银子?!”
刘采蝉岂会让邓长安转移话题,这件事儿必须给她说个清楚。
“让天汉朝的黔首百姓物质上富裕起来很容易,但是让他们持续认同天汉,丰富精神世界很难。”邓长安继续说道。
刘采蝉摇了摇头,她听不懂邓长安说的是什么:“不是,你得给我说清楚,我们家竟然有四五万两银子?!”
邓长安沉默了一会儿:“我已经向阿母提出申请,阿母已经同意你以后每月12000钱........”
“我明白了,长安弟弟你这是治国救国之良方。”刘采蝉哈哈大笑:“我有长安,天下不愁也。”
邓长安撇了撇嘴,这家伙,这嘴脸。
喝~~~~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