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嘉靖皇帝是圣主明君,还有一点要注意,这家伙一心修玄。
什么样的皇帝喜欢追求长生呢?
那就是自以为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但是实际一文不是,贪图享乐却又工于心计,害怕死亡的皇帝。
而这样的皇帝还有一个好面子的特征,这样的皇帝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不行,自己治理国家的水平不行!!!
而这些问题别说是考生,就算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想要解决,也得脱一身皮。
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指向一个方向,是继续祖宗之法,还是变法强国。
而变法哪有这么容易,变法是要流血的,敌人的血,百姓的血,亲朋的血,无辜者的血,既得利益者的血,变法人的血........
所以,这真不是金刀计!!!
想了一会儿,邓长安才开始动笔:
“臣谨对:龙飞九五,天生嘉靖帝........”
先吹嘘皇帝两三百字再说,这可不是拍马屁,也不是拍龙屁。
这只是一个臣子的肺腑之言,皇帝您老人家如此苦呀,还能如此的英明神武,简首就是千古未有的第一帝王。
您老人家多受累,天汉两京一十五州都在您的老人家的肩膀上担着.......…
“明照万里嘉靖皇帝,心尧舜禹汤,悯百姓家国,煌煌如烈阳;臣子无端,误国误民.......”
陛下您呀,您的本意是好的,就是下面的人办错事儿了,事儿没有办好。
由此展开整顿吏治的话题,以及如何给权力注水,制衡朝堂。
变法的胆子邓长安不是没有,但是邓长安绝对不会选择嘉靖皇帝作为变法后台。
这玩意儿指不定见风向不对,就将邓长安给卖了。
甚至于有时候不是风向不对,只是脑壳抽风,就将邓长安腰斩弃市。
嘉靖皇帝是个什么玩意儿,他手下的臣子比他更了解他。
邓长安要选的是刘采蝉,目前来看,只有刘采蝉才能支持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儿。
就算是邓长安要夺了刘采蝉的位置来实现理想,刘采蝉也会支持。
他和她之间的信任不需要言语来明说,也不是言语能描述的。
除非公然反对朝廷,否则殿试是不会罢黜人员的。
就算是隐晦一点儿骂皇帝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言之有理,以及后果自负,小鞋紧穿........
邓长安并不想骂皇帝,实际上,等刘采蝉和邓长安去了封地之后,将封地建设起来,甚至是巴不得皇帝昏庸无道,朝中奸满满。
要是朝堂内外掀起大规模叛乱,朝廷无力对抗那就更好了。
可以光明正大的进京勤王,然后清君侧,节制天下兵马,太上皇多病,刘采蝉承接天命,岂不美哉!
心中思绪万千,却丝毫不影响邓长安下笔成章。
除了提出整顿吏治,制衡朝堂这些老生常谈,不容易出彩之外。
邓长安还从以往的种种,以及现在的题目中得出一个字:钱!
而钱的问题具象化就是缺钱以及如何有效搞钱。
最好是能做到可持续涸泽而渔而百姓不会造反,打仗的时候百姓还不逃兵役。
对于这一点儿,邓长安没有过多思考,决定从盐茶出手。
天汉目前对盐业的管理是二元君主制,由地方上生产出盐,一部分盐以盐税的形式上交给朝廷作为战略物资。
其余盐由地方商人售卖,并向每一个买盐的盐收盐税。
通俗一点儿就是看得见的盐税。
所以这也造成几百万担青盐失窃案是大案、也不是大案的原因之一。
而邓长安以进一步官山海,提出将地方所产的盐低价卖给朝廷,朝廷所获得盐制定一个盐价,然后让商人在朝廷手中购买盐引。
依据所获得盐引取盐。
盐引规定了所取盐的品质,售卖地区,售卖起伏价格........
其中低价买盐的时候朝廷是不出钱的,而是折算在盐引中。
而茶也要采官山海之法,并同盐政。
是谓盐引茶引。
除此之外,要朝廷大力打击各地私盐,并进一步提出通过盐的消耗,厘清户口人数。
这一点儿邓长安没有说太多,只是隐晦的提了几句就戛然而止。
就这样,邓长安也洋洋洒洒的写了三西千字。
最后,密卷交卷。
..........分割线.........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雅乐和鸣,钟磬音绕!
春风得意,光宗耀祖!
“传胪大典开始!”
“二甲第一名,传胪,海角海刚明!”
话刚落,海师兄大步迈开,从容有度。
海师兄手捧金榜,开始传胪唱名:
“一甲第一名状元,金陵朱平安!”
“一甲第二名榜眼,荆州张太岳!”
“一甲第三名探花,长安邓长安!”
一甲三人的名字反复重复三遍,并刻名于碑石之上。
…………
“二甲第10名,掖庭张掖庭!”
……
“二甲第15名,清河陈曦云!”
…………
唱名束发,打马御街过。
春风得意,天子得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