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商君徙木立信,而今邓长安所做的也是立信。
有了独属于刘采蝉和邓长安的公信力,就能办成事儿,办成更多的事儿。
而布告内容无论荒唐与否,只要能履行承诺,那就是公信力的塑造。
公信力公信力,最终还是落在一个“信”字上。
只要有了这个“信”字,无论以后刘采蝉邓长安下达如何令人费解的指令,都会有人信服,都会有人去做。
至于没有第一个人去完成布告上的内容,徙木立信不成功中怎么办?
难道不能请托吗?
真的要傻乎乎的等待着第一只撞木桩的兔子?那就真的成了兔子。
“明天继续发出布告,就说大王想要吃羊乳,大量收购羊乳,这次五文钱一斤,不限时间不限数量,但是品质要有保证,至少不能是坏的。”
“是,大臣!”一旁的官吏记录在案。
“后日就要发出告示,寻找一种能亩产400斤的作物。”
“寻找到者,一经证实,赏银1000两,钱100万文,低于士爵者赐一等士爵,一等士爵以上加爵一等。”
“是,大臣!”那官吏点头,却又问道:“不过我们不是己经有了亩产700的玉米作物了吗,为什么还要???”
官吏话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很明显。
“你不需要理解,你只需要去做!”
邓长安懒得给人解释。
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提个问题,邓长安就要问答,没这个义务懂不!
“可是,大臣,我想学习!”
邓长安斜斜瞄了官吏一眼,没有说话。
转身离去。
想学习,那你你就好好想吧。
空口白牙的一句话,就想让外人交给你真金白银的东西。
还真是想的美呀。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为何如此,还不是因为帝王家能给真金白银,官位重爵厚禄。
邓长安转身离去,走了百十步远,那官吏才快步追了上来。
“通知其他阁臣,内阁开会!”
那官吏上来之后没有多说话,邓长安却开口说道。
“是,大臣!”
“这才对嘛,想要好好学,那就是少问多看。”
邓长安笑了,如沐春风。
官吏也笑了,心中难免产生一些得意,不过如此嘛!!!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得意?!!”邓长安冷不禁一句话,让这官吏背脊后心冷汗首流。
雷霆之怒,往往出其不意才吓人。
不是想学嘛,教给你咯。
不过这个操作很吃地位的,环境的。
“其实嘛,人最难能可贵的是认清自己。但是可惜,能做到的人不多了。”说着,邓长安笑得更加灿烂了。
“不过嘛,没事儿,人教人不会,事儿教人一次就会。”
“大人饶命!”
邓长安话音刚刚落下,那官吏如同山摧树倒般膝盖与大地亲密接触。
口中不停的的喊着饶命。
“大人?”邓长安呵呵一笑:“我可不是你父母,当不起这个称呼。”
“大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那官吏毫不犹豫。
猪油蒙心的时候,脑壳子也不灵光。
现在被邓长安这么一吓,智商突然回归大脑。
眼前这人就算是蠢笨如猪,但是也改变不了这人是唐国的唐王内阁值班大臣,实际上的唐国相。
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吏,邓长安一句话,就能要了自己的命。
更何况邓长安并不蠢。
“能屈能伸真乃大丈夫。”邓长安感叹了一句。
“大人才是真丈夫,下官只是卑微的小人。”
“我记得你叫李.......”
“李贤达!”李贤达赶紧说道。
“嗯,自己去领二十军棍,回来后好好办差。”
“是,大人!”
李贤达顿时一喜。
这句话最关键的是后面一句:回来好好办差。
没有这句话,20军棍也能打死人。
毕竟你修真气,执法官也修炼过真气。
大家都修炼过,等于大家都没有修炼过。
“啧啧!大人?!是个人物呀。”
邓长安不由再次感叹了一句。
这让邓长安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大明朝嘉靖严嵩时期的徐阶。
当然,也可能是严嵩。
总之这两人服软的对象后来下场挺惨的。
李贤达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儿........
嗯,看来要给李贤达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正好,再过一段时间邓长安要组织起一支几千人的骑兵去草原打打匈奴人的草谷。
正好让李贤达去做使者。
说起匈奴,邓长安觉得以前的时候天汉与匈奴交流挺多的吧。
现在竟然很少组织人马去草原上与匈奴交流了。
这好吗?这不好。
汉匈一家亲,得多多交流才行呀。
草原上都要长稻谷了,咱们得组建起人手,帮帮匈奴兄弟打打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