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谋略家童氏家族崛起与传承
商道谋略家童氏家族崛起与传承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商道谋略家童氏家族崛起与传承 > 第二十三章 模式辐射:从杭城样本到双城共赢

第二十三章 模式辐射:从杭城样本到双城共赢

加入书架
书名:
商道谋略家童氏家族崛起与传承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344
更新时间:
2025-06-10

2010年8月26日,杭城的晨风裹挟着钱塘江的水汽,掠过星宁创业园区后的公寓住宅区。童浩林站在32层公寓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的员工们或抱着咖啡匆匆赶向写字楼,或在社区花园里谈笑晨跑。米白色的建筑外墙爬满绿植,太阳能板在屋顶整齐排列,智能快递柜前,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分拣包裹。

"童总,苏城代表团到了。"助理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

童浩林整理了下领带,迈步走向展示厅。玻璃展柜里,公寓住宅的3D模型闪烁着蓝光,每个房间都标注着智能系统参数:可调节的新风系统、与园区食堂联动的订餐装置、能自动感应主人作息的灯光设备。苏城代表团的成员们围拢过来,有人忍不住感叹:"这哪是员工宿舍,分明是科技社区!"

"我们打造的不仅是居住空间。"童浩林打开全息投影,公寓区瞬间化作虚拟沙盘,"这里配备共享健身房、24小时自习室、创业交流中心,甚至还有宠物托管所。"他调出数据面板,"入住员工的平均加班时长减少23%,创意产出量却提升了41%。"

苏城商务局局长皱眉道:"这样的配套设施,成本得多高?"

"这正是政企共管的精妙之处。"姑父李明泽走进来,身后跟着杭城住建局的负责人,"政府提供土地政策支持,企业负责建设运营,通过租赁与产权销售的组合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展示着合作协议,"比如这片公寓区,政府减免了30年的土地出让金,企业则承诺为低收入员工提供5%的廉租房。"

童浩林补充道:"我们还设计了'以工代租'计划。"他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中几名年轻程序员正在公寓区的屋顶菜园劳作,"员工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抵扣房租,既增强归属感,又降低生活成本。"

会议室里,苏城代表们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这时,一位企业主突然举手:"童总,我们苏城也想引入这种模式,但本地企业缺乏经验......"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童浩林示意工作人员切换PPT,"星宁投资计划在苏城设立分公司,同样采用政企共管模式。"他展示着规划图,"我们将复制杭城的成功经验,从政务服务、园区建设到配套住宅,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现场一片哗然。苏城市长握紧话筒:"童总,你们愿意帮助竞争对手?"

"竞争不是零和博弈。"童浩林调出长三角经济圈地图,"苏杭本就同根同源,与其各自为战,不如形成产业互补。"他点击屏幕,杭城的数字经济企业与苏城的制造业企业在地图上亮起连线,"苏城的精密制造,能为杭城的智能硬件企业提供供应链支持;而杭城的互联网平台,能助力苏城产品走向全球。"

姑父李明泽点头道:"星宁苏城分公司将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两地产业融合项目。"他看向苏城市长,"但有个前提:苏城必须彻底改革政务流程,真正实现'一网通办'。"

苏城市长沉思片刻,突然起身鞠躬:"我代表苏城感谢杭城的胸怀!我们承诺,三个月内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20分钟,半年内建成数字政务平台!"

签约仪式在当天下午举行。当童浩林与苏城市长的手握在一起时,闪光灯照亮了"苏城星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牌匾。消息迅速传遍商界,股市应声而动:星宁投资的股票再度飙升,而苏城本地企业的股价也因改革预期集体上扬。

接下来的三个月,童浩林频繁往返于苏杭之间。在苏城工业园区,旧厂房被改造成充满设计感的众创空间,智能政务大厅里,机器人导览员耐心解答着创业者的问题;而在杭城,苏城的丝绸企业与电商平台达成合作,传统旗袍通过首播带货走向世界。

某个深夜,童浩林站在苏城分公司的建设工地上。塔吊的探照灯下,工人们正在浇筑地基,远处,金鸡湖的波光与城市霓虹交相辉映。手机震动,家族群里弹出消息:堂哥童明浩在边疆守护的哨所新装了智能监控系统,堂姐童雨薇主导的税务大数据平台获得国家级奖项,而小姑童雅婷发来贺电:"苏杭联动,颇有当年你太爷爷联合南洋华商的风范!"

童浩林望着星空,想起在杭城园区种下的第一棵树苗,如今己亭亭如盖。从一个园区的创新,到一座城市的转型,再到双城的协同发展,政企共管的模式正在长三角这片热土上裂变生长。而他深知,这只是开始——当苏城与杭城携手共进,中国经济的版图上,必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