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越来越浓,陆沉帮我把最后一本医书搁回架子。他转身那刻,我瞅着满桌的药膳配方和试吃记录,心里头莫名就踏实下来。
“明儿起,咱得换种法子咯。”我抬手揉了揉酸痛的肩膀,“不能老自个儿闷头熬,也不能光靠邻里间口口相传。”
“你有想法了?”他点点头问。
“供销社。”我咧嘴一笑,眼睛亮闪闪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骑车去了镇上的供销社。这儿人来人往热闹得很,货架上堆满了布料、日用品、副食品,还有好多从外地运来的稀罕玩意儿。我突然想起前几天王婶说她闺女要结婚,专门来买几尺红布,还听说最近流行一种新式样的裙子,城里人都抢着买呢。
我在柜台前站了会儿,脑子就开始飞转。要是把我的药膳汤做成罐装或者冲剂,再搭配些养生食材打成礼盒,放供销社卖,肯定比现在小范围试吃影响大。还有我亲手设计缝制的那些潮流服饰,也能在这儿打开销路。这么想着,我首接朝负责人办公室走去。
接待我的是个姓张的中年男人,穿着干净利落的工作服,手里捏着支钢笔,瞧着就精明能干。
“唐同志,来谈生意的?”他上下打量我,语气不冷不热。
“没错。”我坐下,掏出准备好的资料,“我想跟供销社合作,把我的药膳产品和手工服饰放这儿代售。”
他翻了几页资料,眉头微微一皱:“你这药膳汤……真能当商品卖?”
我点头:“我搞试吃推广有段日子了,效果挺好。村里老人吃了身体明显变好,还有人专门找我调理体质呢。”
他又翻了几页,眼神认真起来:“你这衣服样式倒挺新潮。”
“我自己设计的,用料讲究,剪裁也合身。村里好几个年轻姑娘都找我定做,我觉着能批量生产放供销社卖。”
张主任沉默片刻,放下资料:“我们供销社对产品质量要求高,特别是食品类,得有相关证明。”
我早有准备,递上卫生检测报告和村民健康反馈表:“这都是正规医院出的数据,您能核实。”
他接过看了眼,神色缓和些:“你打算咋分成?”
“我负责供货和包装,你们提供销售渠道,利润五五分。要是销量好,咱能扩大规模。”我条理清晰地说。
他沉吟一会儿,点头道:“行,先签三个月试销合同,看看市场反应。”
我心里一喜,但脸上还是挺镇定:“谢谢张主任。”
回村那天,阳光暖烘烘的,风拂过田野,带着青草和泥土的味儿。我坐在田埂上,望着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心里头满是满足。
接下来几天,我和陆沉开始准备第一批货。药膳我挑了几种受欢迎的配方,用真空罐装封好,保证口感和营养。服饰方面,我选了几款畅销样式,请了几个手艺好的裁缝赶工。
供销社也配合着腾出个展柜,把我们的产品整齐摆上。
“晓棠,你看这标签写得清楚不?”陆沉拿着个药膳罐子问我。
我接过瞧了瞧:“行,成分和吃法都标得挺明白。”
他点点头,又去整理剩下的货。
一切就绪,我们把第一批产品送到供销社。刚一上架,就有几个好奇的顾客围过来。
“这是啥呀?看着挺精致。”一位阿姨拿起个药膳罐子,仔细端详。
“这是我们特制的养生汤包,加了红枣、枸杞、黄芪,适合气血不足的人喝。”我笑着介绍。
她有点心动:“那我买一罐试试。”
旁边一位大婶也问:“这衣服是你做的?”
“我自己设计的。”我指着模特身上的款式,“这件是改良版旗袍,收了腰线,更显身材。”
她试穿一下,整个人精神不少:“多少钱?”
“三十五块。”
她犹豫一下,还是掏钱买了。
看到第一个顾客付款,后面的人也开始挑选。
“我要两罐汤包。”
“我试试这条裙子。”
“有适合老年人的款式不?”
我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教供销社员工介绍产品特点。陆沉在一旁默默帮忙,不时递水、整理货架,脸上挂着淡淡笑意。
当天下午,张主任来查看销售情况,看到收银台前排队的人,一脸惊讶:“没想到卖得这么快。”
“说明大家对健康和时尚一首有需求,就是以前没人提供选择。”我笑着说。
他点头:“看来我没看错人。”
几天下来,第一批货快被抢光了。张主任主动提出延长合同,还建议尽快补货。我松了口气,可也意识到问题——产量跟不上。
“得找个稳定的加工厂。”我跟陆沉说,“就咱这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他思索片刻:“我城里有几个朋友开了家小服装厂,或许能谈谈合作。”
我眼睛一亮:“那太好了!”
于是,我们开始联系加工厂,也筹划第二波新品上市。那天晚上,我在灯下翻那本秘方集,新想法冒出来。
“你说,要是把药膳做成系列,像‘养颜’‘安神’‘补气’这些不同功效,是不是更吸引顾客?”
陆沉在厨房煮粥,听到这话抬头看我一眼:“你打算咋弄?”
“设计不同包装,配上使用说明,还能推出定制服务。”
他笑道:“你呀,净有新点子。”
我得意地扬起下巴:“那当然,不然咋叫合作共赢呢?”
话还没落,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晓棠!晓棠!”是王婶的声音,“不好了,外面有人说你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