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现场,林初站在被精心伪造的脚印旁,思绪依旧缠绕。
她转头看向顾砚,那个总能用幽默驱散阴霾的男子,此刻眉头紧蹙,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现场细节。
“你确定这些脚印不是天然形成?”林初问,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
顾砚嘴角抽了抽,“要说是自然,那大概连‘山魈’都得申请专利了。脚印排列太过规整,好像是……有人刻意设计过的艺术品。”
林初点了点头,内心却依然无法平复。她知道,推翻“超自然”的幻象,意味着她必须面对一个更为冷酷的现实——这起案子,是一场由活人主导的精密阴谋。
但这阴谋背后的动机与操控方式,又深藏于语言、心理与社会的交汇处。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它本身就是权力与现实构建的介质。
她看着那一串脚印,忽然感到一阵寒意。或许,她即将触碰的,并非普通的罪案,而是一场关于语言与认知的深层战争。
夜语山庄的清晨,雾气仍未散尽,潮湿的泥土地面上,深浅不一的脚印纵横交错。林初蹲在案发现场,视线扫过每一道痕迹,神色冷静。顾砚走过来,嘴里叼着一根糖,含糊不清地打趣:“啧,果然是传说中的‘山魈足迹’,这脚印尺寸比我还标准,走T台都行。”
林初没理他,目光锁定那排通往树林深处的脚印,若有所思。
“脚印的确奇怪,”另一名法医杨恪低声道,“间距均匀,方向一致,踩踏力道分布几乎完美,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
顾砚吐掉糖纸,撇撇嘴:“所以,要么这山魈平时练田径,要么——”
“有人动了手脚。”林初接话,语气冷静得像是晨雾中的冰霜。
顾砚眨眨眼,随手掏出工具包:“那还等什么,顾大侦探今天亲自上阵,解剖传说。”
几分钟后,顾砚蹲在泥地上,双手比划着测量脚印位置与深度,边操作边吐槽:“你说咱们干刑侦的,天天研究脚印,比做鞋模特都专业。”
林初无声勾了下唇角,补充:“专业,是用来打破迷信的。”
顾砚测算完毕,摊开一张图纸:“各位看好了——脚印从房门口一首延伸到山林边缘,看似连续,实则……”
“重叠率异常。”林初接口,目光犀利。
顾砚得意一笑:“Exactly(正是)!按照正常人的步态,重叠率不可能这么高,尤其是在不平整的泥地上。这些脚印,是人为‘补刻’出来的。”
队员们纷纷围上来,仔细观察顾砚用尺子比划出的测量点。
“补刻?你的意思是……”法医杨恪疑惑。
“有人用模具或假足具,踩出假的‘山魈足迹’。”林初简单总结,指向地面的细微凹痕,“这类技术不新鲜,早年间骗保案件、野外伪装行动里都见过。”
顾砚附和:“简单粗暴,但用在这种‘山魈传说’加持下,效果拔群。”
众人脸色微变,迷信的外衣逐渐剥落,理性的锋芒开始显现。
林初扫视西周,低声道:“别忘了,语言是这场游戏的第一道武器,脚印不过是‘物理证据’上的延伸,真正操控人心的,是传说与恐惧。”
顾砚眨眼打趣:“所以说,咱们这是拆穿‘编剧’的剧本,山魈不过是群众演员。”
林初没笑,指着远处尚未解封的树林:“我们必须找到补刻脚印的人,才能确定幕后‘导演’是谁。”
顾砚点头:“得嘞,专业拆台小组上线。”
两人配合默契地沿着脚印延伸方向前行。林初在树干与草丛中寻找微痕,顾砚则蹲守脚印交错处,仔细勘察土壤变化。
不多时,顾砚捡起一截塑料残片,上面印着微弱的凹槽:“看,足印模具的一部分,急着掩盖现场,结果露了马脚。”
“这片区域是高频出入区,普通人难以不留下痕迹。”林初分析道,“凶手急于营造‘山魈出没’假象,忽略了细节。”
顾砚舔了舔嘴唇,若有所思:“咱们是不是可以反向推理,按照假脚印延伸路线,锁定可能的‘布局点’?”
“正是。”林初简洁点头。
队伍迅速分工,沿着脚印逆向排查,重构整个案发现场。
半小时后,树林边缘,一处隐蔽的脚手架与土工工具被发现,林初冷冷道:“伪装工具,提前踩点布局,手法专业,说明幕后策划者有备而来。”
顾砚环顾西周,笑着自嘲:“啧啧,这剧情比鬼故事更复杂,真想给那幕后导演寄个剧本奖。”
林初收起证据袋,目光深沉:“别急,剧本才刚开始。下一步,我们拆穿的不仅是脚印,还有语言背后的操控逻辑。”
众人心中一凛,案情逐渐清晰:山魈未必存在,恐惧源于人为设计;但更深的谜团,正潜伏在这重重迷雾之后。
雾气未散,真相未现,然而主角团己步步逼近那幕后之人精心布下的语言陷阱。
夜语山庄外围,泥泞的土地上残留着一串串凌乱的脚印。雾气渐渐稀薄,空气中仍弥漫着潮湿和紧张的气息。
“林队,这些脚印的确不对劲。”技术员陈铭蹲在地上,低声汇报。他用测距仪比划着,“不光是重叠率高,每一个落点间距几乎一致,连力道分布都出奇地平均——普通人在不稳定地形下,无法做到这种程度。”
顾砚咬着棒棒糖,翘着眉毛:“所以说,这山魈不是练过体操,就是幕后有人在搞笑。”
林初没笑,目光从脚印延伸方向收回,淡声道:“伪造得这么用心,说明凶手很清楚传说的心理影响力。”
“民间传说,本质上是群体恐惧的产物。”顾砚扭头看着她,眼底带着一丝认真,“咱们的对手,懂得如何用‘恐惧’操控局势。”
林初点头:“恐惧的传播路径,往往先于理性。”
两人顺着脚印延伸的方向走,树林越发密集,地上的脚印在某个位置突然中断。顾砚弯腰检查,捡起几片残缺的塑料模具碎片,耸肩:“嗯,标准‘假脚印’操作,这质量还不如网购货。”
技术员陈铭也凑上来:“附近有杂乱的土壤翻动痕迹,应该是临时搭建的脚手架或辅助工具,早上被人撤走了。”
林初蹲下身,手指在土层微微划过,眉头微皱:“短时间内完成的布置,说明凶手事先踩过点,对山庄地形了如指掌。”
“而且,这么干净利落地撤除,配合昨晚的大雾天气,几乎无声无息。”顾砚托着下巴,笑意玩味,“咱们得感谢这场雾,把舞台效果衬托得天衣无缝。”
林初站起身,环顾西周,声音低沉:“幕后策划者,不仅伪造了脚印,还选择了最有利的天气和氛围,借助传说引导群体恐慌,进而掩盖真实的作案轨迹。”
“这可比首接行凶高明多了。”顾砚拍了拍手,“编故事、布景、制造假象,完美符合心理战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