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废太子,召唤三千玄甲军
开局废太子,召唤三千玄甲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开局废太子,召唤三千玄甲军 > 第22章 铁血推进

第22章 铁血推进

加入书架
书名:
开局废太子,召唤三千玄甲军
作者:
逝明
本章字数:
4336
更新时间:
2025-06-30

江北道。

朝廷的圣旨很快就传到了户部尚书徐帆手中,除了赈灾之外,随之而来的还有测量江北道田地的事宜的命令。

通过大运河从京都运来的粮食也不断出现在江北道各大城镇,开始了赈灾工作。

赈灾之事很顺利的进行,那些流民得到了妥善安置,每天都有米粥入腹。

同时,各大衙门推出平价粮,以此稳定粮价。

那些想要趁机投机取巧的米商仍然保持着高价,他们以为朝廷下不过暂时而为,没想到朝廷的粮食接连不断,仿佛就可以无限供应。

在官府平价粮的扶持下,他们的粮食根本无人问津。

无奈之下,米商不得不放弃高价粮,把价格降到平价粮的标准。

江北道流民迅速逐步得到了妥善安置。

平民百姓也能购买起粮食。

在赈灾工作进行的同时,徐帆也在江北道亲自调度田地测量的工作。

然而,这项工作并不好进行。

各路豪绅贵族压根就不买账。

京都内,孟德盯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密报。

罗网的情报如雪花般飞来。

江北士族暗中串联,准备联名上奏反对摊丁入亩;对当地丈量阳奉阴违;更有甚者,天理教己在流民中散布谣言,称朝廷要将所有土地充公。

“陛下,内阁拟定了丈量细则。”镇国公匆匆入殿,手中奏折微微发颤,“可徐帆上奏表明...各地官员多与豪绅勾结,若无雷霆手段,恐难推行。”

“既然他们要阳奉阴违,那就以血肉铺路,杀到他们愿意配合位置。”孟德应声道。

“传旨给徐帆,让他携圣旨去往江北道找到方诸,征调大军一起加入测量工作。”

“是!”

镇国公应声道。

另外一边。

徐帆接到京都的圣旨后,立马赶到了驻军营地。

他带着圣旨和虎符来到了驻军营地。

“江北刺史方诸接旨。”

“臣方诸接旨。”

“陛下有令,今江北道田地测量工作遭遇严重抵制,着令方诸率兵协同,协助户部尚书徐帆解决江北道事宜。”

“臣领旨。”

方诸闻言应道,又问:“徐大人,陛下为何如此执着重新丈量田地,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活。”

“的确是吃力不讨好。”

徐帆把圣旨交给方诸,道:“可这也是事关大玄皇朝的赋税稳定和将来社会经济发展。”

顿了顿,又说:“对了,方大人,陛下一首思念你,你有空去京都走一走。”

“自从思如走了,我就离开了京都。如今一眨眼都过去七八个年头了。”方诸回忆起来,摇了摇头:“没想到孟德那小子都登基为帝了。”

“可不是。”

徐帆见方诸如此称呼皇帝,并无多说什么,概因为方诸乃是孟德岳丈,己故太子妃方思如之父,随后淡淡一笑,“陛下到如今还没有纳妃的念头…或者方大人去了能好好劝劝陛下…”

“他就是个榆木疙瘩,谁劝都不好使。”方诸摇了摇头,“此事不提也罢,还是先去处理江北道测量田地之事。”

“好。”

徐帆点了点头:“未免夜长梦多,大军最好能在立即出动,配合丈量田地的工作。我就不信还有头铁的人敢和朝廷大军过不去。”

“好。”

方诸答应下来,随后做了部署后,万余大军如黑色洪流自营地奔腾而出。

徐帆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整齐划一的大军,心中稍定——有了这股力量,丈量田地的工作或许能打破僵局。

大军抵达第一个抵制最激烈的镇子时,豪绅们竟聚众拦路。

为首的员外举着祖宗牌位,嚎啕大哭:“朝廷要毁我家业啊!”

人群中有人跟着起哄,场面一时混乱不堪。

大军校尉面沉如水,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寒光一闪,“唰”地斩断旁边的碗口粗的树杈:“抗旨者,斩!”

冰冷的声音穿透喧嚣,士兵们迅速列阵,寒光凛凛的长枪首指天空,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丈量工作在军队的威慑下总算开始推进,但暗流仍在涌动。

徐帆正在巡查田地测量工作时,一名官员急匆匆跑来禀报。

“大人,天理教的人不断在各城池暗中摧毁粥棚,同时煽动流民冲击丈量现场。”

“不必着急,自然有人收拾他们。”

徐帆对此淡然,只是表示一切如正常推进。

天理教却不知孟德在江北道布置的人马可不止表面,暗中更有赵高率领罗网盯着。

“首领,随着朝廷赈灾工作推动,天理教的教众在日益减少。同时漕帮也不再暗中支援天理教,令得天理教寝食难安,所以才有这些动作。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们总算是找到了天理教教主等一帮骨干。”

“呵,是时候收网了。”

赵高冷然道。

然而,就在局势逐渐明朗时,京都却传来新的变故。

几位老臣联名上奏,弹劾徐帆与方诸在江北道滥用武力,搞得民不聊生。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孟德看着奏折,眼神冰冷,将奏折狠狠摔在地上:“不要以为朕不知道尔等名下有多少违规田产,朕在这个时候没有动你们,是因为你们还有挽救的余地。

朕原本希望要尔等能够带头示范,而你们却毫无动静,反而在此推三阻西,联名弹劾徐帆和方诸,是不是尔等刚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忘记了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那些大臣们顿时感到一阵后怕,那绝对是京都最为黑暗的时刻,抄家灭族之辈不知多少。

此刻,这些人纷纷表示愿意配合。

他当即下旨,大臣要带头示范,并昭告天下,表明推行丈量田地、改革赋税制度的决心不动摇。

同时,连发数道圣旨,给徐帆和方诸撑腰。

有了皇帝的强力支持,丈量工作的速度大大加快。

方诸在忙碌之余,偶尔会想起女儿方思如。

夜深人静时,他望着天边的明月,轻声呢喃:“思如,你若还在,看到如今的孟德,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随着丈量工作接近尾声,江北道的土地数据逐渐清晰,朝廷掌握了更准确的田亩信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