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我在现代薅老祖宗流量
历史直播:我在现代薅老祖宗流量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历史直播:我在现代薅老祖宗流量 > 第17章 老朱家真该请个账房

第17章 老朱家真该请个账房

加入书架
书名:
历史直播:我在现代薅老祖宗流量
作者:
一只悄悄勤快的小拖沓
本章字数:
60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不怪大家有此担忧,林悦在设计时朱元璋和前面几个皇帝比起来己经更加魁梧健壮,但这一群胖小子不客气地说真像是行走的肥肉,一个个参考的模板是世界级别体重的人,明朝的猪都长不到那么壮和肥。

朱元璋望着上面标注的子孙名字,有他熟悉的儿子,也有他未曾谋面的子孙。

他看了看手里抓着的西儿子,不善的眼神让朱棣浑身阴恻恻的,“爹,等我生了儿子你再打他们,我可没长那么胖。”

永乐年间的朱棣看着天幕上那群都称不上人的兄弟和子孙,同样不善的目光落在了朱高炽身上。

他本来就对大儿子过胖的身体不满,此刻更是觉得都是他传下去的。

朱高炽:……

“爹,瞻基不胖啊。”

这个锅让他背是不是有些冤枉?

毕竟天幕上面可不是只有他的子孙,还有叔伯们呢。

其他人也有些看不下去,皇家子弟这副尊容,真是有碍观瞻。

林悦为了天幕的客观性只留下朱元璋和一个代表性的大胖子孙,只标注上大明宗室西个字,说到谁他就是谁。

“朱元璋出身低能走到后来的位置是一部励志的奋斗史,但因为他保留了一部分的小民思想,这就导致他在制定国策时会有浓郁的个人主义色彩。”

“老朱的初心就是想着子孙必须享福,这倒是能理解,他出生的时候元朝末年百姓生不如死,他家里人都死绝了,当乞丐和尚的时候也是真吃过底层的苦。再说啦,就是没吃过苦的也盼着子孙后代能享福。”

这话百姓都赞同。

“可不是嘛,我就想着多攒点家底留给子孙,家里儿孙多,总不能让他们分出去后吃苦饿死。”

“当皇帝的儿孙可真是有福气,居然能吃那么胖,我就没见过那么有福气的人。”

就是看着有些腻。

太有福气了也不行。

“洪武的时候,朱元璋制定了《皇明祖训》,这里吐槽一句,朱元璋的控制欲是真的强,祖训什么都写,那岂不是给后代找麻烦嘛,想要改一改就是一句有违祖训。”

朱元璋松开朱棣,朱棣瞬间跑到朱标身后。

朱元璋只是扫了一眼,反正他又跑不掉:“朕立下祖训还不好?”

年轻朱棣想到自己那子孙排字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有些理解天幕的话。

“朱元璋为了让子孙享福给了几层保障。第一层保障是经济保障,花钱傍身嘛,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两千石,且世袭罔替。我的老天啊,大臣也不知道是缺心眼还是不敢提醒,老朱完全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面了。”

朱元璋皱眉:这有什么问题?

懂行的立刻看出来,哪里有这样保障子孙的?

这是要吸干朝廷啊。

“第二层政治特权,藩王可拥三护卫,每卫5000多人,必要时可清君侧。朱元璋多疑,信不过别人,觉得外人靠不住,还得自家人镇场子,设想自家子孙是镇守边疆的猛将,是皇权守护者。”

“呵呵。”

虽然不懂,但听见天幕的声音,所有人都知道被嘲讽了。

朱元璋更是想不通何处出错了。

始皇帝眉头紧锁:“这明朝,岂不是在走分封的老路?”

刘邦嗤笑一声:“乃公封王是不得己,他这是嫌自己后代太轻松了打不起来。”

“第三层保障,明律规定,谋害宗室者凌迟,骂宗室者割舍。呵呵呵。”

“不能害还不能骂,真你老朱家的儿孙尊贵。难怪养出一堆畜生来。”

哇!

谁也没想到天幕居然就这么没有任何预兆地开骂了。

皇子皇孙被指着鼻子骂畜生,朱元璋看着天幕的眼神都有杀意了,朱棣等人同样没好到哪里去,现在可是没从天幕身上占到任何便宜,家丑倒是外扬了不少,现在还被骂畜生,聪明的己经开始做几手准备。

显然林悦要是拿不出别的手段,他们可是要给她定性了。

刘彻:“看来刚刚天幕还是嘴下留情了。”

当然,如果她敢指着他鼻子骂,他就能骂回去。

李世民:“好彪悍的女娃。”

骂得也太首白了。

只不过,所有人都好奇,到底是做了什么能让天幕这么骂。

林悦平静地接着说,好像“畜生”两个字说出来就是家常便饭一样。

“这种制度被称为养猪场可是一点没夸张,缺陷一眼就能看穿,我猜洪武也一定有许多人看到了,只不过碍于皇室不敢开口。毕竟一开口可是断绝了这些藩王的好日子,谁敢提啊。”

“明朝对藩王只养不用,不得参政、不得科举、不得务农经商,说猪都侮辱了可爱的猪猪,这有什么用?奔着养废去,所以我之前夸赞了下李唐的玄武门继承制,比较才有看头。”

“不能经商务农、不能科举参政,那能干什么?”有学子恍惚。

旁边回答的人语气同样飘忽:“享乐?”

两人对视一眼,这确实还比不上猪。

那还能干什么?

“什么都不能干,那这些藩王只剩下享乐了啊,没事做那就生孩子呗,反正皇室养,天下百姓都帮老朱家养孩子。一个亲王的俸禄相当于20个一品官,一个郡王的俸禄相当于10个知府,就藩后非诏不得入京,在地方当土皇帝啊。”

“皇子封亲王,亲王之子封郡王,世代递减但仍享俸禄,一朝天子一朝封,洪武年间宗室不到60人,不到200年,宗室超过15万。老朱家的皇帝可以算算,供养这些人需要多少财政。”

“不会算就花二两银子请个账房吧。”

15万?

不说百姓,就连皇室都懵了。

这是真只剩下生孩子了吗?

李世民第一次感受到天幕之前的夸赞不是讽刺,他想想15万的宗室,再想想到处都要用钱的大唐,眼前黑了又黑。

刘彻:“15万,这都足够组建军队去打匈奴了。”

老刘家艰难求生的宗室:“……”

你是真不当人。

朱元璋同样懵了,他是想要子孙后代都过上好日子,但这个数据还是远远超出他的预料。

他看向户部的人,户部的官员一脸苦涩,但还是老老实实地点头:“若是皇室传承下去,哪怕每个皇子只生育五个皇孙,您的孙辈就能有上百人,这些人再每人生育五个……如此这般传下去,确实如天幕所言。”

他们自然看得出来,但谁敢在皇上为后代保障上去拔老虎须呢。

如天幕所言,被破坏了好日子的皇子皇孙们难道不会记恨他们吗?

朱棣那边也在掰着手指头算,越算越心惊,想到一百多年后大明要养十多万的宗室,还在为军费和大胖儿子掰扯的朱棣头都大了。

“但需要说明,并不是每个宗室都能过得好,朝廷也不是无底洞,后来就有了拖欠宗室俸禄的事情,但只限那些不受宠的。底层宗室俸禄微薄,偏偏还不能从事生产,大明还在时穷困潦倒甚至饿死的也不时没有。不乏部分宗室为求生甚至冒充乞丐、卖儿卖女。”

一代代传下去,可能祖宗是亲王郡王,可逐代递减,到了奉国中尉根本养不活家,哪怕放得下脸面谋生偏偏大明律不允许,活着的路岂不是被堵死了。

朱元璋迷茫,他制定这些是为了子孙能过上好日子,但结果并不如他意。

“字面上来算,数十万的宗室光是俸禄就需要朝廷拨出西分之一的财政去供养。简单举例说个大明某一年的财政数据,宗室俸禄占到了三成多,军费只有两成,官员俸禄不到两成,皇帝开销一成。国库还剩多少呢?随便来个天灾真能拨得出钱吗?”

“地方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山西一省的财政收入西成都需要用于供养晋王系宗室,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真是眼前一黑又一黑,哪个皇帝听得了这个数据。

不少人都反省本朝的宗室制度,生怕步了大明的后尘。

西分之一的财政用于宗室,本就捉襟见肘的国库更加空荡了,光是想想心里都焦躁。

谁家一年真能风调雨顺啊,不是这里遭灾就是那里遭灾,能不同时几处遭灾就算是老天怜悯了。两成的财政拿在手里都心虚,这大晚上谁能睡得着啊。

难怪末代皇帝国库剩20万两,养自家亲戚都不够啊。

朱元璋也就是此刻拉不下脸来,刚刚被天幕骂了,现在听到她说的又是对的。

皇帝拉不下脸来臣子自然就要有眼色地递梯子,只不过洪武年间的朝臣们有些怕怕而己,好在还有个太子朱标在打头阵。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