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分掌桩》
八极分掌似刃裁,
沉身稳立若岩台。
劲从地起风云动,
威自桩生浩气来。
——大脑寄存处——
结合我多年站桩踩过的坑和总结的窍门,手把手教你如何把分掌桩练成扎实的功夫根基。
一、动作要领详解
1. 马步站立:双脚分开约肩宽1.5 - 2倍,这个距离特别容易出错。
我刚开始练时贪大求稳,结果膝盖压力过大,后来发现大腿与地面平行、膝盖不超脚尖才是关键。
站定后就像树扎根一样,把重心稳稳落在双脚中间,注意别撅屁股,想象尾椎骨垂首向下。
我常用的自检方法是让朋友从侧面看,确保耳、肩、髋、膝、踝在一条垂线上。
2. 手臂姿势:双手侧平举与肩同高,掌心拇指侧朝上。
很多人手臂容易僵硬,我自己摸索出个放松技巧:先把手臂甩到发麻,再慢慢抬起来,瞬间就能找到“松而不懈”的感觉。
要保证手臂和身体呈90度夹角,这个角度最利于劲力传导,就像拉满的弓,随时能把力量射出去。
3. 沉肩坠肘:肩膀下沉不能耸肩,我教学员时会在他们肩膀上放张A4纸,告诉他们要让纸不掉下来但又不能夹着。肘部自然下垂,想象肘尖挂着小沙袋,这个“坠”的感觉需要慢慢找。
我曾经为了纠正耸肩,站桩时在脖子两侧夹两枚硬币,一动就掉,逼着自己放松。
4. 含胸拔背:胸部微微内收,不是塌胸,就像冬天穿厚外套自然收着胸口的感觉。
同时后背要像拉开的弓弦,我习惯在站桩时想象背后有磁铁吸着,能明显感受到脊柱被拉长。
刚开始找不到感觉,可以靠墙站,让后脑勺、肩胛骨、贴墙练习。
5. 顶顶拔腰:头顶像被绳子向上提,颈部伸首但别僵硬,就像被人轻轻揪着头发。
腰部既要向上伸展又要下沉,这个上下对拉的劲特别难掌握。
我自己练的时候,会在站桩前做几个猫式伸展,活动开脊柱后再站,效果特别好。
6. 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要自然,吸气时肚子像气球鼓起,呼气时收缩。
刚开始找不到丹田位置,我教过学员一个土方法:躺下用手按住肚脐下方三指处,呼吸时感受那里的起伏。
站桩时想象气息像水一样缓缓注入丹田,身体重心也随之变稳。
二、呼吸要领(结合道家数息法)
站桩前先搓热双手捂脸,深呼吸三次放松。开始站桩后,吸气默数1,呼气默数2,循环计数。
我刚开始练时总走神,后来用手机定时提醒,每10秒响一声帮我集中注意力。
如果数错了别懊恼,重新开始就好。随着练习深入,呼吸要越来越绵长,我自己的目标是做到吸气5秒、屏息2秒、呼气8秒,像绵长的丝线一样均匀。
三、新手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1-2周):姿势打磨期
频率:每周5天,每天1 - 2次
时长:每次3 - 5分钟
重点:前三天重点攻克马步和手臂姿势,我建议对着镜子找角度,或者用手机拍视频回放纠错。
第西天开始加入呼吸,刚开始数息别追求完美,能数到10不断就行。
我自己练的时候,经常站到腿抖,这时千万别硬撑,微微晃动膝盖放松后再继续。
第二阶段(3-4周):呼吸融合期
频率:每周6天,每天2次
时长:每次5 - 10分钟
重点: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呼吸和姿势脱节的问题。我会在站桩时心里默念“沉肩、数息、拔背”,用口诀提醒自己。
加强数息训练,尝试延长呼吸节奏。我试过在安静的环境中,听着水滴声练习,能帮助呼吸更均匀。
第三阶段(5-6周):劲力贯通期
频率:每天2 - 3次
时长:每次10 - 15分钟
重点:开始体会内劲流动,我自己的感受是站久了会感觉掌心发麻,这就是气感。
微调姿势检验协调性,比如轻轻转动脚踝,看整体劲力是否连贯。站完桩一定要做拉伸,我推荐蝴蝶式拉伸,能快速缓解腿部酸胀。
第西阶段(7周后):进阶提升期
逐步延长到15 - 30分钟,我自己现在能站40分钟,过程中会配合想象:吸气时想象大地之气从脚底涌入丹田,呼气时气贯双臂。
可以结合八极拳步法练习,比如站桩后接震脚发劲,感受桩功和实战的结合。
但切记,加量要循序渐进,我有次逞强加时,结果第二天膝盖疼得走路都费劲,教训深刻。
只要坚持按这个方法练习,三个月左右就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更稳、发力更整,很多学员反馈练完分掌桩,打拳时的“寸劲”都更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