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军器研制局·简陋的“值房”内
昏暗的油灯下,三个人围着一张粗糙的原木桌子。桌上铺着一张林逸凭记忆绘制的、极其简略的“焦炭-高炉-热鼓风”系统原理草图。
这玩意前世他还真没过多接触过,爷爷是钢铁厂的退休工人,只带他去废弃的生产车间里看过一次,过节或者周末爷孙俩在一块的时候,爷爷会给他讲一讲以前在钢铁厂的趣事。
这个造型和原理大概是这么回事,具体怎么制造这个大玩意儿,他是只管出点子,具体制造操作就靠我们的技术人员了,毕竟我也不是万能的。
刚刚梳洗过、换上了一身不合体旧棉袍的王亮,依旧瘦得脱形,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燃烧的鬼火。他枯瘦的手指蘸着水,在桌面上飞快地演算着什么,口中念念有词:“…若按大人所言,炉高需达三丈以上…炉腹角度…鼓风之力…风压…风量…需得…需得…”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数字世界里。
刘铁锤则如同一尊沉默的铁塔,抱着胳膊,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死死盯着那张草图,仿佛要把纸看穿。他粗糙的手指在图纸上“焦炭”和“水力鼓风”的位置反复,时而摇头,时而眼神发亮。
“大人,”刘铁锤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这炉子…太高了!按您画的这个肚子(炉腹),还有这风口的角度…我老刘打了一辈子铁,砌过不少炉子,没见过这么弄的!风口这么低,风压不够,火根本烧不旺上面!炉子砌这么高,万一塌了…那就是天大的祸事!还有这焦炭…石炭烧出来的东西,真能比木炭强?那烟毒…”他摇着头,脸上写满了不理解和根深蒂固的担忧。他信林逸的“名头”,但图纸上的东西,完全颠覆了他毕生的经验。
王亮猛地抬起头,打断道:“刘师傅差矣!大人之图,深合…深合力学与热流之理!炉高,方能蓄热,延长矿石熔炼时间!炉腹角度,关乎炉料下降与气流上升之均衡!风口位置与角度,更是关键!按大人草图所示,结合我之计算…”他用手指蘸水在桌上画着复杂的曲线,“若以水力驱动大鼓囊,风压可达…风量可达…若能精准控制风口角度,使热风首吹炉心,则炉内高温区集中,热效率远胜旧法!至于焦炭…”他看向林逸,“大人所言其燃烧值远超木炭,烟毒可设法排出…我信大人!”
两个技术天才,第一次碰撞就火花西溅。刘铁锤重经验,王亮重计算。一个觉得对方纸上谈兵,一个觉得对方墨守成规。
林逸看着两人,心中反而大定。他要的就是这种碰撞!他敲了敲桌子:“都别争!刘师傅的顾虑很对!炉子高,有塌的风险!焦炭有毒,必须解决!王先生的推算也很有道理!我们要做的,不是照搬这张图,而是结合王先生的计算,刘师傅的经验,还有我的想法,一起把这炉子造出来!造一个能站得住、烧得旺、炼得出好铁、还能保住大家性命的炉子!”
他指着图纸:“陈师傅,炉子的具体砌法、用什么耐火砖(泥)最结实、内部怎么糊耐火泥,你来定!徐先生,你负责计算,炉子多高最合适?炉腹角度多少最合理?风口开几个?开多大?角度朝向哪里?水力鼓风机的叶片角度、大小、转速与所需风压风量的关系,全交给你!至于焦炭的烟毒…”林逸眼中闪过一道光,“我们加高烟囱!造旋风除尘!把毒烟送到天上去!办法总比困难多!”
“旋风除尘?”王亮眼中精光一闪,立刻开始心算。刘铁锤虽然不懂“除尘”具体为何物,但林逸那句“炉子怎么砌你定”,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信任,胸中的疑虑和抗拒消了大半。
“好!”刘铁锤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桌子一晃,“大人信我,我老刘就豁出命去干!这炉子,我包它塌不了!”
“所需物料清单,我连夜计算列出!”王亮的声音带着一种病态的亢奋,仿佛找到了新的星辰可以追逐。
看着这两个被主流世界抛弃、却在此刻因挑战而焕发出惊人光彩的灵魂,林逸知道,军器研制局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班底,终于初步成型了。虽然还只有两个半人(加上他自己),但这星星之火,己然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