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伯刚开始不在意地看了一眼,接着便是仔细看,然后说道:“小乐,这个叫什么,只要会些木匠技艺便能造出来,没什么复杂的,作什么用的?”
“这是引水用的,叫翻车。这图纸是一个老道士交给我的,要是能造,三伯便试试能否造出来吧?”其实这车叫龙骨水车,又叫翻车。
但在这个时候叫龙骨水车不太妥,要被杀头的。龙骨,那是陛下才拥有的,因此叫翻车便好。
实在不能说,这是我画的呗,只好称是莫名其妙存在的老道画的。
实际上翻车是由宦官毕岚发明的,是极为优秀的灌溉机械,相当省力,可以用手把水从低处引到农田中。
可以说开了历史之先河,只是当时汉灵帝在位,翻车便没有应有的作用。
“真是老道士给你的?”老三问,他可不是傻瓜;王芳乐脸一板:“正是。”
“老道士可有什么说法?”老三心道:好吧,就当是老道士给你的。只是老道士怎么不给我?
需知古代可没有知识产权的说法,估计制作出来,便要被别人学了去,以老三的木匠技艺,或许别人制作出来甚至比你还好,所以老三才要问清楚。
“造福于民,要进行推广使用。”王芳乐大义凛然地道。
既然免不了被人仿制,便落个好名声吧。
大伯几人看不懂,想听说是引水用的,便是大惊。
老六连忙问:“这真是引水用的?”王芳乐点点头,说道:“正是。可以轻松引水。”
“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了这个翻车,地里便有水了。”老西老五同时说。
众人不由啧啧称奇,真有这么灵? 不怕干旱了。
看着老三心急火燎地带着图纸去了,不管什么老道士,由图纸来看,这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灌溉工具,造出来再说。王芳乐看着,心中不由暗乐。
老太太有些耳背,见老三一通忙乱,连忙道:“乖孙,你们在说什么?”
“哦,是一个图纸,是一个老道士给我的,制作灌溉器具用的,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三伯造出来再说。”王芳乐蹦了过去,抱住奶奶,连忙说道,奶奶可是抱大他的,母亲说了,自己越来越亲热,老太太越是高兴。
果然老太太很是高兴,只是搞不清楚什么灌溉机械,要制作出来才了解。
老六、赵盈盈也是搞不太明白,但作用是知道的,好像有了这个,自家的田便会有水,便是不怕干旱?
牛塘村所在的县,叫栖荷县,县长姓周,此时也自忧心不己,栖荷县境内共十二个乡镇,全部遭遇旱灾,减产己成定局,据周县令了解,周围的几个县也是如此,能否减免税赋成为关键?
但上了折子,省里、府里都宛若石沉大海,也验证过了。但后继没有回应,下个月就要秋收了,到底应该怎么办?
若是减免赋税,百姓们还能活下去,若是不能减免,周县令有些不寒而栗。
正在这时,衙门杨主薄进来了。
“大人,前几天,本县牛塘村出现了翻车,能把河水从下往上引,且并不费力,牛塘村了不得啊,好象出了神物啊。
“什么?神物?能引水?”县令抓住关键词,连忙追问。
“是的。”
“备马,走,我们要走一遭。可惜曹县丞往南视察田地去了。”周县令连忙大声道,边说边自叹息。
牛塘村,他知道,近来便有来自牛塘村的什么豆腐豆浆,引得上了年纪的人都说好。往北骑马用不了两刻钟。
周围几个衙役连忙备好马。
王老三做了一个翻车后,老五检查好象没有问题,便往河里放了下去,老三叫道:
“老三,用手拉动上面的两个机括,看看能否把水引上来?”
此时王家众人全都围在这里,就是为了看这个翻车能否引水,如果可以,旱灾便不是问题。
老五便拉动两个手柄,河水顿时源源不断地引了上来,可惜没有弄好水渠,引上来的水过不多久便消失了。
但众人己是惊诧不己,老三喊:“大丫,你去喊村长来,做个见证。”
大丫便嗖地跑没影了。
到了村长家,大丫便喊:“村长爷爷,我...五叔作了个...引水的...器具,喊您去看看!”
“什么?引水?大丫,不着急,你慢慢说怎么回事?”
“就是能引动河里的水,到岸上...咳...咳咳...能从下往上引水。”大丫咳均了说。
“真的?能从下往上引水?走,去看看。”村长大吼一声,大丫吓了一跳,“村长爷爷,你吓着我了。”
“快,快,带路。”
“好。”大丫连忙带路。
路上,村长己经搞清楚了,器具是王家老三制作的,老五试验后,发现这东西引水宛如吃饭喝水般简单。
到了河边,村长看到了什么?不由使劲地揉了揉眼睛。
王家几个兄弟正在挖渠,王家老五正自源源不断地把水引上来,“真的能引水,这或许是神物啊。”村长跑过去,摸了摸翻车,“王家老五,不要停!我要好好看看。”
“好嘞,村长看好了。”边说边拉动两个手柄,刚才的一幕又出现了。
“天呐,我...我...我看见了什么?”村长看着水从河里引了上来,激动地叫道,“牛塘村有救了,有救了呀!王家老三,是你制作的,是否公开?”
“是我制作的,公开吧,这是救命的神物,我还不敢贪天之功。”王家老三此时己经平静下来,看向王家乐,意有所指地道。
“好好好,我来为你争取县令大人的赏赐,你继续制作便是。”
村长的叫声引动了村里的人,顿时越来越多的村民围在这里,不少村民顿时叫道:“开宗祠,这是足以祷告祖宗的大事啊。”
村长说道:“大家还愣着干什么?动手,挖渠啊。”
“好好,挖渠,我回家拿锄头去。”
“我也回家拿锄头去。”
...
消息便是这么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