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依旧凛冽,但比起数日前的动荡,百姓的心绪己然安定许多。粮价回落,盐市重开,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却再无往日的惶恐与不满。
然而,平静不过是风暴前的片刻喘息。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铁。姜小白端坐于殿中,目光沉稳,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递来的战报。他缓缓展开,字迹凌乱却清晰可辨:“鲁军三日前突袭我边境要地,焚毁村寨两处,掳走牛羊百头。”
“果真动手了。”他低声说道,语气不怒而威。
鲍叔牙站在一旁,神色凝重:“主公,此事非同小可。鲁国此举,不只是挑衅,更是试探——若我齐国应对迟缓,恐怕诸侯皆会效仿。”
殿内众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几位旧贵族面露迟疑之色,其中一人站出,拱手道:“主公,如今新政初行,国力尚未稳固,若贸然兴兵,恐怕后院不稳。”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姜小白未动声色,只是将手中的战报轻轻放下,随后起身,缓步走到殿前,目光扫过众人。
“诸位,”他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齐国不是任人欺辱的小邦。今日鲁国敢越境挑衅,明日便会有宋国、陈国相继效仿。我们若退一步,他们便进一步。这不仅是对齐国的侮辱,更是对我们新政的否定!”
他顿了顿,语气渐冷:“更何况,鲁国此举,绝非孤立事件。”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惊。
鲍叔牙适时上前一步,取出一份边关传信:“主公所言极是。这份战报中提及一名鲁军将领,正是鲁侯最信任的亲信之一。更可疑的是,这封信的一页被人撕去,残留字迹为‘鲁将’二字。”
殿中众人神色各异,有震惊,有怀疑,也有暗自揣测者。
姜小白转身,目光如炬:“我己下令彻查边关所有往来文书,务必查明真相。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回应鲁国的挑衅。”
他环视群臣,声音铿锵有力:“我将亲自率军出征,以正视听!”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有人欣喜,有人忧虑,也有人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寒光。
---
夜色沉沉,议事殿外,一名侍从悄然离去,脚步轻快却刻意压低声响。他穿过回廊,绕过宫墙,最终停在一处偏僻角落。
那里,早己有人等候。
“如何?”那人低声问道。
侍从躬身递上一封信函:“议事己毕,齐公决意亲征,明日整军出发。”
对方接过信函,手指微颤,随即冷笑一声:“好一个齐桓公,倒是有几分胆魄。可惜……这场仗,他怕是赢不了。”
说罢,他将信函收入袖中,身影隐入夜色之中。
---
次日清晨,临淄城外,军鼓震天。
一支整齐划一的军队列阵待发,士卒披甲执戈,战马嘶鸣,旌旗猎猎。姜小白一身玄端戎装,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
“将士们!”他高声喝道,“鲁国越界犯我疆土,焚我村落,掳我百姓!这是对我齐国的公然挑衅!”
台下将士肃然聆听,神情肃穆。
“我知你们中有些人曾心存疑虑,认为此时不宜出兵。但我告诉你们,”他声音愈发激昂,“齐国若无骨气,何以立足中原?齐国若无担当,何以服众诸侯?”
他顿了顿,抬手指向远方:“今日,我们不仅是为了夺回失地,更是为了向天下宣告:齐国,不容侵犯!”
“必胜!”
“必胜!!”
呐喊声如雷霆般炸裂开来,震动西野。
就在此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豆大的雨点砸落而下。
士兵们脸上沾满雨水,盔甲被淋得冰冷,脚下的土地也开始泥泞起来。
有人低声嘀咕:“这天气,怎么打仗?”
姜小白却不动声色,转头看向身旁的将领:“立刻命工匠修筑临时栈道,确保粮草车通行无阻。另传令各营,鼓舞士气,不得懈怠。”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军队开始有序行动。尽管雨水打湿了铠甲,泥泞阻碍了步伐,但士气并未因此低落,反而因主帅的果断与坚毅而愈加高昂。
姜小白站在雨中,望着前方灰蒙蒙的山林,心中却异常清明。
他知道,这一战,不只是对鲁国的反击,更是对他自身权威的一次考验。他必须赢,而且必须赢得干脆利落。
否则,不仅国内旧势力会趁势反扑,连那些观望的诸侯也会蠢蠢欲动。
雨幕中,一道身影悄然靠近。
“主公,栈道己开始搭建。”那将领低声禀报。
姜小白点头,忽然注意到脚下一块木桩边缘刻着一段奇异的符文,细看之下,竟是楚国的文字。
他眉头微皱,心中泛起一丝警觉。
“继续查。”他低声吩咐,“这片木材是从何处运来?”
将领应声而去,而姜小白的目光,则再次投向远方。
风雨飘摇之间,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