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冰宸的离去,如同一颗裹挟着少年意气的石子,猝然投入赵婉婷看似平静的生活湖面。最初几日,那激荡的涟漪在紧张窒息的高三空气里,在铺天盖地的试卷和倒计时牌的阴影下,似乎迅速被抚平、被遗忘。教室里的喧嚣依旧,课桌间的缝隙很快被新的习题册和参考书填满,那个靠窗的位置也坐上了新的同学,一切仿佛严丝合缝地回归了高考征途的轨道。
然而,只有赵婉婷自己知道,心湖深处,被硬生生剜去的那一块,从未真正愈合。那空洞并非尖锐的疼痛,而是一种沉闷的、持续不断的钝感,像一块浸透了冷水的海绵,沉甸甸地坠在胸腔里,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细微的酸楚。她变得比以往更沉默,像一只收敛了所有羽毛的鸟,将自己更深地埋进书山题海之中。唯有在无人察觉的间隙,她的指尖会无意识地探入口袋,那块光滑温润的星空石——那是陆冰宸留下的唯一具象的温度。又或者,在深夜台灯晕黄的光圈下,她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深蓝如夜的星空笔记本,里面是他工整又略显张扬的字迹,记录着一些零碎的心绪、摘抄的诗句,还有几页……是画得歪歪扭扭却莫名传神的、她的侧影速写。每当这时,她低垂的睫毛会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眼神会穿过纸页,飘向虚空,泄露出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完全明了的、深海般的怅惘。
那个巨大的疑问,如同湖底顽固的水草,始终缠绕着她的心:那场导致他仓促转学的冲突,究竟为何而起?真的是他如传闻所言,主动挑衅,甚至“打伤”了那个总是带着几分阴郁气质的孙赫川吗?这个念头像一根细小却无比尖锐的刺,深深扎在心房的上,每一次搏动都带来细微却清晰的痛痒。她无法相信那个在篮球场上意气风发、会在她窘迫时挺身说出“她是我的人”、会偷偷塞给她星空石的少年,会毫无缘由地变成暴戾的施暴者。可真相呢?像沉入深海的锚,杳无音信。
就在这片由失落和疑问交织成的晦暗底色上,另一个身影的存在感,如同晨曦中渐渐清晰的轮廓,悄然变得鲜明起来——顾砚波。
顾砚波,那个初二时沉默转学而来的男生,如同教室角落里一株安静生长的常青藤。他成绩优异得令人安心,性格沉稳得近乎内敛,总是带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温和而专注,极少参与喧闹。在陆冰宸那团炽热耀眼的火焰消失之前,顾砚波的存在,更像是一抹稳定而恒温的背景色,存在于赵婉婷朋友圈的边缘地带,礼貌、适度,保持着恰如其分的距离感。
然而,当陆冰宸骤然离场,那片巨大的空白似乎也微妙地改变了顾砚波周身的气场。他的“安静”不再是单纯的背景板,而开始散发出一种温润、可靠的存在感,如同细雨无声地浸润着干涸的土地。
赵婉婷清晰地感知到了这种变化。当她被一道复杂的物理电磁场综合题困住,咬着笔杆,眉心紧蹙,对着演算纸上密密麻麻却毫无头绪的公式发呆时,一份字迹清隽、步骤详尽到近乎完美的草稿纸,会如同解围的及时雨,悄无声息地从旁边推到她摊开的习题册上。她愕然抬头,只捕捉到顾砚波迅速收回的手,和他微微侧过的、专注看着自己课本的侧脸,耳根处似乎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淡红。他甚至没有一句解释,仿佛那只是随手为之的寻常小事。可赵婉婷知道,那清晰得如同印刷体的推演过程,绝非随手就能写就。她指尖捏着那薄薄的草稿纸,感受着纸张传递来的、属于另一个人的体温和用心,低低地道一声“谢谢”,声音轻得几乎被翻书声淹没。而他只是微微颔首,目光依旧停留在自己的书本上,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只有镜片后快速眨动的睫毛,泄露了一丝并不平静的心绪。
又或者,某个阴沉的午后,天空骤然泼下瓢泼大雨。豆大的雨点猛烈敲打着教室的玻璃窗,汇成一道道浑浊的水痕。放学的铃声响起,同学们纷纷翻找雨具,抱怨声西起。赵婉婷看着窗外白茫茫的水幕,正发愁自己忘带雨伞,准备硬着头皮冲进雨里时,目光无意间扫过自己的课桌——桌角,一把深蓝色的折叠伞静静地躺在那里,伞骨收束得整整齐齐,伞面上还带着几点新落的雨珠,晶莹剔透。她疑惑地环顾西周,视线最终定格在隔着一条过道的顾砚波身上。他正背对着她收拾书包,动作从容,仿佛浑然不觉。只是在他弯腰拿起自己那把黑色长柄伞时,赵婉婷清晰地看到,他那骨节分明的手指在伞柄上无意识地收紧了一下,指节微微泛白,随即又迅速松开。他没有回头,没有言语,只是在经过她桌边时,脚步似乎有极其短暂的、微不可察的停顿,随即融入了涌向门口的人群。赵婉婷拿起那把深蓝色的伞,指尖触碰到冰凉的伞布和残留的、一丝属于他的、干净清爽的皂角气息。一股暖流悄然注入心田,驱散了雨天的阴霾和些许孤独的寒意。
放学路上,那条被高大法国梧桐掩映的林荫道,铺满了金黄的落叶。踩上去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在雨后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不知从何时起,赵婉婷发现顾砚波的身影,总会在某个路口“恰好”与自己同路。他走在她斜前方半步或侧后方一步的距离,保持着一种既不会让她感到压迫、又不会显得疏离的空间。他们很少交谈,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走着,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和落叶腐败的清新气息,以及一种奇异的、并不尴尬的沉默。顾砚波的目光时常会落在前方斑驳的树影上,或是脚下铺满落叶的小径,偶尔,他会用他那温和低沉的嗓音,提起一个课堂上新学的、有趣的物理现象,或者一本最近读到的、值得推荐的书。他的话题总是恰到好处,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温和的涟漪,既不会过于热烈让她招架不住,也不会让沉默凝固成冰。赵婉婷听着,偶尔回应几句,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这段安静而踏实的同行中,竟奇异地松弛下来。她能感受到他目光偶尔掠过自己侧脸时,那份专注的温暖,像冬日午后透过窗棂的阳光,不灼人,却足以驱散角落的阴冷。
顾砚波的关心,如同江南三月连绵的细雨,无声无息,润物无声。它没有陆冰宸那种轰轰烈烈的炽热和霸道,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稳定和熨帖人心的温度。赵婉婷心底充满了真挚的感激。这份温和而持续的陪伴,像一双无形的手,确实为她驱散了陆冰宸离开后弥漫在生活里的、大片冰冷的孤独感,在高三沉重的压力下,为她保留了一隅可以喘息的空间。
然而,赵婉婷的心,如同那本上了锁的星空笔记本,并非一片空白。她清晰地看到,顾砚波凝视她的眼神,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那温和的底色里,渐渐晕染开一种更深沉、更专注的光彩。当他隔着课桌递过草稿纸,指尖与她微微错开的瞬间,那短暂的停顿和微微蜷缩的手指;当他“不经意”侧身替她挡开拥挤走廊的人流,手臂肌肉下意识的紧绷;当他听她说话时,镜片后那双沉静眼眸里漾起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温柔笑意……这一切细微的迹象,都指向一个超越了普通朋友界限的、清晰无误的信号。
赵婉婷的心,像被投入滚水的茶叶,瞬间紧缩,泛起苦涩。她无法回应。不是顾砚波不够好,恰恰相反,他太好了,好得让她不忍心伤害分毫。只是,心底那块关于陆冰宸“为什么”的疑问,依旧顽固地盘踞着,像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迷雾。那个带着一身未解之谜和隐秘伤痕、如同流星般划过她青春天际的少年身影,依旧牢牢占据着心湖中央最重要的位置。她无法在迷雾尚未散尽、心结尚未解开之时,去接纳另一份同样真挚却同样沉重的感情。这对顾砚波不公平,对她自己,也是一种欺骗。
时间在笔尖与试卷的摩擦声中悄然滑过,深秋的寒意渐浓。高三上学期行将结束,空气里弥漫着期末考和即将到来的寒假的气息,也夹杂着一丝离别的预兆。
顾砚波,也要转学了。目的地,赫然是那个遥远的、同样带走了陆冰宸的城市——元市。
消息来得平静,却像一块巨石投入赵婉婷好不容易维持的平静心湖。放学后的教室,人己散尽,只剩下夕阳的余晖将桌椅染成一片温暖的橘黄。顾砚波没有选择喧闹的告别,他安静地走到赵婉婷的课桌旁。她正在整理书包,感受到他的靠近,动作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住。
“婉婷,”他的声音依旧温和,却比平日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和沙哑,像绷紧的琴弦发出的尾音,“这个……给你。”他递过来一个包装极其精美的长方形盒子。深蓝色的丝绒底,上面系着一条银灰色的缎带,打着一个精巧而复杂的结。盒子不大,却显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言万语。
赵婉婷抬起头,撞进他镜片后的眼眸里。那双总是温和沉静的眼睛,此刻盛满了复杂得让她心悸的情绪——有不舍,有期待,有小心翼翼的紧张,还有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认真。他的目光紧紧地锁着她,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进灵魂深处。夕阳的金辉落在他清俊的侧脸上,勾勒出紧抿的唇线和微微颤动的喉结。
她迟疑地伸出手,指尖在触碰到那冰凉丝绒盒面的瞬间,他的手指似乎也微微向前递送了一下。两人的指尖,隔着那层光滑的丝绒,极其短暂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相触了零点几秒!那一刹那,赵婉婷清晰地感觉到他指尖传递来的、不同于丝绒的、带着人体温热的微颤,像一道细微的电流,倏地窜过她的手臂。她的手指下意识地蜷缩了一下,随即才稳稳地接住了盒子。
“等你想打开的时候再打开。”顾砚波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每一个字都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底激起回响。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她,望向了某个遥远的未来。“我会在元市……”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鼓足了巨大的勇气,清晰地吐出最后几个字,“……等你的高考消息。”
“等”!
这个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赵婉婷心湖深处激荡开层层叠叠、难以言喻的涟漪。它轻飘飘的一个音节,却蕴含着千钧的重量和无限的可能。是等待高考成绩的揭晓?还是等待一个……关于她心意的答案?又或者,是等待时间抚平她心中的沟壑,等待迷雾散去,等待一个……走向他的契机?
盒子里是什么?是告别?是承诺?还是一个……等待开启的谜?
赵婉婷握着那个深蓝色的丝绒盒子,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它棱角分明的轮廓和丝绒特有的柔软触感。盒子不大,却仿佛有千斤重,压在她的掌心,也沉沉地压在她的心上。顾砚波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眼神里翻涌着太多她无法解读、也不敢深究的情绪。最终,他什么也没再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转身,挺首了依旧清瘦却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韧劲的脊背,一步步走出了被夕阳染成金色的教室门口。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渐行渐远,最终消失不见,只留下空气中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他的干净气息,和赵婉婷手中那个如同潘多拉魔盒般的神秘礼物。
她独自站在原地,教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和满室寂静的余晖。夕阳的光线斜斜地穿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她低头凝视着手中的盒子,深蓝的丝绒在光线下流转着幽微的光泽,那银灰色的缎带结精巧得如同一个无解的谜题。指尖无意识地着光滑的盒面,心绪如同窗外被风吹起的落叶,纷乱无依。陆冰宸模糊而倔强的身影、顾砚波温和而深沉的凝视、那场不明缘由的打架、孙赫川阴郁的眼神、星空石冰凉的触感、笔记本扉页上张扬的字迹、草稿纸上工整的推演、林荫道上安静的脚步声……无数画面和声音在脑海中交织、碰撞、翻腾。
那个盘踞心底许久的疑问——“为什么?”——此刻非但没有消散,反而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指向元市的告别和这个沉甸甸的盒子,搅动得更加汹涌澎湃。而顾砚波最后那句“等”,更像是在她心湖的迷雾中,投下了一束方向不明却无法忽视的光。
她缓缓收紧手指,将那小小的盒子紧紧攥在手心,丝绒的柔软包裹着盒身的坚硬,如同她此刻心中翻涌的、柔软与坚硬交织的复杂情愫。窗外,暮色西合,最后一缕夕阳的金边彻底沉入地平线,教室里的光线迅速暗淡下来,如同她此刻的心情,被巨大的未知和沉甸甸的情感所笼罩。那个关于元市的谜题,似乎又多了一层等待开启的维度。
下章开启: 顾砚波的礼物和临别话语,以及高三下学期赵婉婷如何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