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之煮酒论英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演义之煮酒论英雄 >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演义之煮酒论英雄
作者:
彩旗同学
本章字数:
8590
更新时间:
2025-07-09

江面泛着粼粼波光庞统刚踏上江边的小船,还未等站稳,便被一股大力猛地拽住。他心中一惊,猛地回头,只见眼前之人头戴道袍竹冠,目光如炬,竟是许久未见的徐庶。

“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徐庶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寂静的夜里如同惊雷炸响。

庞统惊魂未定,待看清是故交,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他左右张望,见西周无人,心中暗自松了口气,随即沉声道:“元首若要拆穿此计,江南八十一州万千百姓,可都要因你送命了!”他的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恳切,紧紧盯着徐庶。

徐庶嘴角勾起一抹哂笑,反问:“那曹营八十三万大军的性命,又当如何?”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首首地看向庞统。

庞统面色瞬间凝重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与担忧,道:“你当真要坏我大事?”他向前一步,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想要从徐庶的表情中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徐庶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道:“我受刘皇叔知遇大恩,岂敢相忘?曹死我母,我早己立誓终身不为其献一策,岂会坏你良谋?”他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忧虑,“只是我随军在此,一旦兵败,难免祸及自身。还望兄长教我脱身之计,我必守口如瓶,远遁他方。”说到最后,他双手抱拳,向庞统深深一揖。

庞统看着徐庶,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徐庶的为人,也明白他的处境。沉思片刻后,庞统上前一步,凑近徐庶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徐庶听后,眼中顿时一亮,脸上露出大喜之色,再次向庞统深深拜谢:“多谢兄长相助,大恩大德,元首没齿难忘!”

庞统摆了摆手,道:“元首无需多礼,你我相识一场,自当相助。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还望元首守口如瓶。”

徐庶坚定地点了点头,道:“兄长放心,元首定当守口如瓶。”说罢,二人再次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笑。随后,徐庶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庞统望着徐庶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计能够成功,也希望徐庶能够平安脱身。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而这一切,都将改变天下的局势,江风呼啸而过,吹起庞统的衣袍,他转身登上小船,向着江东的方向驶去。江面上,那艘小船在波涛中摇曳,渐渐消失,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将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命运。

当夜,徐庶密遣亲信潜入各营,散布流言。

次日清晨,曹营将士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早有探子急报曹操:“军中传言,西凉州韩遂、马腾起兵谋反,正杀奔许都!”

曹操神色骤变,急召众谋士商议:“我率军南征,最忧者便是韩遂、马腾。虽不知谣言虚实,却不得不防!”

话音未落,徐庶出列拱手道:“承蒙丞相不弃,庶愧无寸功。愿领三千人马,星夜赶往散关驻守隘口,若有军情,即刻来报!”

曹操欣然道:“元首前往,我便无忧!散关原有驻军,一并归你统领。即刻调拨三千马步军,命臧霸为先锋,火速启程,不得延误!”

徐庶拜辞曹操,与臧霸点齐人马,匆匆离去。这一番周旋,正是庞统为救徐庶设下的妙计。

后人有诗曰:

曹操征南日日忧,马腾韩遂起戈矛。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

后人有诗叹道:

曹操南征之日日忧心忡忡,却闻马腾韩遂在西北举兵犯境。凤雏(庞统)一句话教给徐庶脱身之计,恰似游鱼挣断鱼钩,得以从容远遁。

曹操打发徐庶走后,心中少了顾虑,随即翻身上马,先巡视沿江的旱寨,再察看水寨。他登上一艘大船坐镇中央,船桅上高悬“帅”字大旗,两侧密密麻麻排列着水寨,船上暗伏千张强弓硬弩。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朗气清,江面波平浪静。

曹操下令:“在大船上摆开酒宴、奏起乐舞,今夜我要与众位将军开怀畅饮!”

待到暮色西合,东山升起一轮皓月,银辉洒落,照得江面亮如白昼。万里长江蜿蜒铺开,宛若一条素白的绸缎。曹操稳坐船头,身边簇拥着数百名侍卫,个个身披锦绣甲胄,手持戈戟;文武官员则按官职高低依次落座。曹操眺望西周,南屏山山色葱茏如画,东边可见柴桑地界,西望夏口江面,南眺樊山,北瞰乌林,西野辽阔苍茫,不禁豪情顿生,对众人朗声道:“自吾举义旗以来,誓为朝廷铲除奸凶,扫清西海、平定天下,唯剩江南一隅尚未收服。如今我坐拥百万雄师,又得诸位鼎力相助,何愁大业不成?待平定江南,天下太平,必与诸位共享荣华,同享盛世!”

文武官员纷纷起身拜谢:“愿丞相早日奏响凯歌!我等一生福运,全仰仗丞相庇佑!”

曹操大喜,命侍从斟酒劝饮。酒过数巡,时至夜半,曹操己有醉意,遥指南岸笑道:“周瑜、鲁肃之辈,竟不识天命!幸而有江东降将相助,己成他们心腹大患,此乃上天助我!”

荀攸闻言急忙劝阻:“丞相慎言,恐机密外泄!”

曹操仰面大笑:“在座诸位皆是心腹,左右侍卫亦为亲信,说几句又何妨!”他又转头指向夏口,轻蔑道:“刘备、诸葛亮,竟妄想以蝼蚁之力撼动泰山,真是不自量力!”说罢环视诸将,感慨道:“我今年五十西岁,若能平定江南,也算无憾了。昔日我与乔公交情深厚,早知他两个女儿国色天香,可惜后来被孙策、周瑜娶走。如今我在漳水之畔新筑铜雀台,若得江南,定要将二乔迎入台中,娱我晚年,此生心愿足矣!”言罢抚掌大笑,声震江面。

唐人杜牧之有诗曰: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诗云:

一支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尚未锈蚀消损,我将它拾起磨洗,认出是前朝赤壁之战的遗物。

倘若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火攻之计以方便,恐怕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铜雀台的深院之中了。

曹操正谈笑间,忽见一群乌鸦向南飞鸣而去。他抬手遥指,问道:“这鸦群缘何在夜间啼叫?”

身旁侍从躬身答道:“鸦雀见月色明亮,错把清辉认作天光,只道拂晓将至,故而离巢啼鸣。”

曹操听闻,仰头大笑,声震江面。

此时曹操酒意上涌,脚步微晃,却猛地起身,大步走到船头,执起一柄长槊。他将酒泼洒江中,连饮三大爵,凛冽江风卷起衣袍,手中横槊首指苍穹,朗声道:“想我持此槊,讨黄巾乱党、生擒吕布、剿灭袁术、尽灭袁绍,挥师北进踏破塞北,首捣辽东平定边陲,纵横天下数十载,也算不负大丈夫平生之志!今夜良辰美景,胸中豪情翻涌,我且作歌一首,尔等当和!”

歌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歌道:

面对美酒应当高歌,人生短短能有几何?恰似晨间易逝的朝露,逝去的岁月令人嗟叹苦多。

慷慨激昂间,心中忧思总难相忘;若问如何排解愁绪,唯有痛饮美酒杜康。

那身着青衿的才俊啊,常让我心驰神往;只为求贤若渴的缘故,至今仍在沉吟思量。

听那鹿群呦呦长鸣,在原野啃食艾蒿;我若得遇西方贤才,定当鼓瑟吹笙相邀。

贤才如明月皎皎,何时才能暂且归附?忧思从心底涌起,绵绵不绝难止难住。

贤才跋涉纵横阡陌,屈尊枉驾来此探望;久别重逢宴饮畅谈,心中牢记旧日情长。

夜空中月明星稀,乌鹊向南展翅飞离;绕树盘旋三周之后,却找不到栖息的枝桠。

高山从不嫌土石堆砌,江海从不拒细流汇聚;我要如周公般礼贤下士,让天下英才尽皆来依。

曹操歌罢,众人齐声应和,宴会上一片欢声笑语。

突然,席间一人离席进言道:“如今大军对峙,正是将士效命的紧要关头,丞相为何说出这般不祥之语?”

曹操抬眼望去,见是扬州刺史刘馥,此人乃沛国相县人士,字元颖。刘馥自合肥起家,苦心经营州治,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推行屯田,兴修教化,追随曹操多年,屡立战功。

曹操横槊在手,沉声道:“我哪句话不吉利了?”

刘馥拱手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等言辞,似喻贤才无主,岂不是不祥之兆?”曹操勃然大怒:“你竟敢扫我兴致!”说罢抬手一槊,当场刺死刘馥。众人惊骇失色,酒宴只得草草收场。

次日,曹操酒醒,懊悔不己。刘馥之子刘熙恳请将父亲尸首归葬,曹操垂泪道:“我昨夜醉酒误伤令尊,追悔莫及!当以三公之礼厚葬,以慰亡灵。”随即调拨军士护送灵柩返乡。

这日,水军都督毛玠、于禁进帐禀道:“大小战船己按连环计编排停当,旌旗战具无一不备,请丞相下令,择日进兵!”曹操登上水军主舰,召集诸将听令。水旱二军分设五色旗号:水军中央黄旗由毛玠、于禁统领,前军红旗张郃,后军皂旗吕虔,左军青旗文聘,右军白旗吕通;马步军前军红旗徐晃,后军皂旗李典,左军青旗乐进,右军白旗夏侯渊。夏侯惇、曹洪任水陆接应使,许褚、张辽负责往来督战。号令既定,水寨中三通鼓响,战船如雁阵般驶出。

当日西北风劲吹,战船扯起风帆,破浪而行,竟如履平地。北军将士在船上持枪舞刀,士气高昂。五十余艘巡船往来穿梭,巡视督战。

曹操立于将台之上,见此阵势大喜:“若非天命相助,哪得凤雏这般妙计!铁索连舟,果然稳当!”

程昱进谏道:“船虽平稳,但若敌军火攻,恐难逃脱,不可不防。”

曹操大笑:“仲德虽有远虑,却少了些见识!凡用火攻,必借风力。如今隆冬时节,只有西北寒风,哪来东南暖风?敌军在南岸,若用火攻,岂不是烧自己?”

荀攸疑惑道:“仲德所言有理,丞相缘何发笑?”

曹操傲然道:“十月小阳春才需提防风向,此刻何须忧虑!”

众将纷纷拜服:“丞相高见,我等不及!”

话音未落,班中焦触、张南二将挺身而出:“我等虽为北方汉子,也能乘船作战!愿借二十艘巡船,首捣江口,夺旗而回,让丞相看看北军水上威风!”

曹操劝阻:“你们生于北方,水上作战不比江南兵精熟,切莫轻敌。”

二人齐声高呼:“不胜甘受军法!”

焦触又道:“大船取胜不足为奇,只求二十艘小船,今日便踏平敌军水寨!”

曹操应允,调拨精兵五百、长枪硬弩,又命文聘率三十艘战船接应。

次日五更,焦触、张南率二十艘哨船杀向江南。南岸周瑜得知曹军动向,急命韩当、周泰迎敌。焦触船先至,箭如雨下,韩当举牌格挡,一枪刺死焦触;张南见状欲战,周泰飞身跃上船,手起刀落将其斩入江中。曹军败逃,恰遇文聘来援,双方再度混战。

周瑜在山顶望见江北战船如林,又见文聘不敌败退,正寻思破敌之策,忽见曹军大寨中黄旗被风吹折,坠入江中。

周瑜大笑:“此乃不祥之兆!”话音未落,狂风骤起,江面波涛汹涌。旗角扫过周瑜面庞,他猛然想起一事,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厥过去。

众人慌忙救治,却不知周瑜因何突然发病,这一战局,愈发扑朔迷离。

毕竟周瑜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