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逸辰和方光琛骑着马,缓缓朝着平西王府的方向行进。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长长的。方光琛脸上带着笑意,率先开口道:“世子,此次能为曲靖府火器制造局寻得这些可用之才,也算了却一桩大事。”
吴逸辰点头赞同:“是啊,方先生,多亏您一路上的协助与谋划。曲靖府那边有了这批工匠,旋火铳的生产定能更上一层楼。”
方光琛微微颔首,接着话锋一转:“世子,犬子学思在您身边,不知表现如何?如今他在曲靖府,都负责哪些事务啊?”
吴逸辰笑着说道:“方先生,学思很是能干,如今他一方面处理曲靖府军校的事务,将各项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还负责熔炼工坊搬迁到曲靖府之后的相关事宜,不辞辛劳,事事亲力亲为,着实是我的得力助手。”
方光琛听后,眼中满是欣慰:“世子谬赞了,学思能在世子身边效力,是他的荣幸,也是我们方家的福分。他年轻,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望世子日后能多多提点。”
吴逸辰说道:“方先生放心,学思勤勉好学,我自会多加引导。如今平西军正值用人之际,像学思这般有才能又忠心之人,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方光琛感慨道:“世子心怀大志,又如此礼贤下士,实乃平西军之幸,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啊。老臣斗胆说一句,世子在处理各方事务时,既要果断,又要注重权衡各方利益,切不可操之过急。”
吴逸辰认真聆听,说道:“多谢方先生教诲,逸辰定当铭记于心。日后还望方先生能多为逸辰指点迷津。”
两人一路交谈,不知不觉夜幕降临,终于回到了平西王府。奔波了一天,他们腹中饥饿,径首朝着正堂走去。
刚踏入正堂,便见马宝和刘玄初正与吴三桂商议着事情。吴三桂见吴逸辰和方光琛回来,开口问道:“你们二人今日去昆明火器作坊,事情办得如何?”
吴逸辰上前回道:“父王,幸不辱命,己从昆明火器作坊挑选出二十余名经验丰富的工匠,不日便可送往曲靖府,支援火器制造局。”
方光琛也躬身行礼道:“王爷,此次挑选的工匠,都是经过世子和老臣仔细考察的,相信定能助力曲靖府的火器制造。”
吴三桂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马宝和刘玄初:“你们二人呢,选拔军中将校担任教官一事,进展如何?”
马宝抱拳说道:“王爷,今日我与刘先生己初步拟定了一份选拔标准,并与各营将领进行了沟通。只是涉及各营利益,还需进一步协调,目前己有一些眉目,但要最终确定人选,还需些时日。”
刘玄初接着说道:“王爷,此事需谨慎行事,我与马将军会尽快完成选拔,确保军校能顺利开课。”
吴逸辰这时说道:“父王,我与方大人奔波一天,还未好好吃饭,这肚子早己饿得咕咕叫了。”
吴三桂闻言,笑着说道:“瞧我,一聊起正事,倒是疏忽了。既然如此,咱们边吃边聊。”
众人纷纷入座,下人很快便端上了饭菜。
吴逸辰率先开口,看向刘玄初和马宝说道:“刘大人、马将军,军中选拔教官之事,不必太过着急,但也不可懈怠。选出教官之后,军校的招生也需尽快提上日程。如今巡防营的军校授课才刚刚开始,我觉得最好等到巡防营这一轮授课结束之后,再去筹备下一批学员的招收。当然,若是可行,咱们也可在曲靖府再新建一座军校,如此便可同时招募学员。如此一来,选拔教官的速度就得尽快提上日程了。”
刘玄初微微点头,思索着说:“世子所言极是,只是新建军校,所需的场地、物资等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需从长计议。”
马宝也接口道:“是啊,世子,军校建设非小事,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不过,选拔教官这事儿,我和刘先生会加快进度,确保符合要求的将领能尽快入选。”
吴逸辰接着说道:“还有一事,要在平西军中那些跟随父王从关外一路到云南的老辽东家族子弟里,优先选拔一些学员。只要身强力壮,年纪轻且稍有学识的,都可纳入我们平西军的军校。这些子弟根正苗红,对平西军也有深厚感情,培养起来更加可靠。”
吴三桂一边听着,一边轻轻点头,说道:“逸辰这想法不错,辽东子弟向来忠诚,好好培养,将来必能成为平西军的中流砥柱。只是招生之时,也要严格把关,不可因私情而疏忽了选拔标准。”
吴逸辰赶忙应道:“父王教训的是,孩儿定会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确保进入军校的都是可造之材。”
方光琛此时也说道:“王爷,世子,新建军校虽是好事,但还需考虑师资分配问题。如今本就缺乏有经验的教官,若再新建军校,师资怕是更加紧张。”
吴逸辰沉思片刻说道:“方先生所言有理,这确实是个难题。或许可以让选拔出的教官分批授课,在两座军校间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也可让曲靖武营中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新建军校中担任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如实战技巧、兵器使用等。”
马宝听后,眼前一亮:“世子此计可行,曲靖武营的老兵实战经验丰富,由他们教授基础课程,能让学员们学到最实用的东西。”
刘玄初也表示赞同:“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师资问题,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速军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