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曲靖府衙门前己热闹非凡。一众侍卫整齐排列,马匹嘶鸣,整装待发。胡国柱与郭壮图立于队伍前列,神情专注,正仔细检视亲卫们的装备。这些亲卫个个身姿矫健、神色肃穆,身着精良铠甲,手持利刃,骑在马上宛如一尊尊雕像,尽显平西军的精锐风范。
吴三桂身着一袭黑色劲装,外披玄色披风,步伐沉稳地从府衙走出。虽己年近六十,但他身姿挺拔,眼神锐利,浑身透着久经沙场的威严。马宝与吴逸尘紧随其后。
吴逸尘抱拳,朗声道:“父亲,诸事皆己筹备妥当,只待您下令出发。”
吴三桂微微点头,目光远眺,仿佛己穿透重重山峦,望见了马龙州的景象,“嗯,出发。此次马龙州之行至关重要,容不得丝毫差错。”
旋即,众人纷纷上马。吴三桂身处队伍中央,吴逸尘、马宝左右相伴,胡国柱与郭壮图率亲卫紧密簇拥,前后护卫。方光琛和刘玄初也在队伍之中,偶尔低声交谈,神色间尽显谨慎。
大队人马沿着官道前行,马蹄声整齐有力,扬起一路尘土。吴三桂沿途观察着百姓生活与田园景致,时而微微皱眉,时而点头认可。吴逸尘留意到父亲的神情变化,赶忙说道:“父亲,曲靖府虽经一番治理,但仍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儿臣日后定当加倍用心,力求让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安稳。”
吴三桂转头看向他,目光中满是期许,“逸尘,百姓乃是我等安身立命之根本。唯有百姓安居乐业,咱们的大业方能根基稳固。你能深谙此理,为父深感欣慰。”
午后时分,众人终至马龙州。马龙州知州赵康年早己率一众官员在城门外恭迎。见吴三桂到来,众人齐刷刷跪地行礼,高呼:“恭迎平西王大驾,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吴三桂神色平静,扫视众人后说道:“都起来吧。本王此次前来,主要是视察铁矿。赵康年,你且说说马龙州近来的状况。”
赵康年赶忙起身,恭敬回道:“回王爷,马龙州近来一切顺遂,百姓各司其职,铁矿开采也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稍作休息后,众人径首前往铁矿。还未抵达,便听到阵阵清脆的开采之声。踏入铁矿,主事孙文斌匆忙迎上,恭敬行礼:“恭迎王爷大驾,王爷一路劳顿。”
吴三桂一边巡视,一边详细询问铁矿产量、开采进度及面临的难题。孙文斌不敢有丝毫隐瞒,一一如实作答。
这时,吴逸尘开口道:“父亲,李长庚正带领火器制造局的工匠在此钻研新式材料,想必己有所收获,不如召他前来汇报。”
吴三桂颔首,“正合我意。”
不多时,李长庚匆匆赶来,行礼后说道:“王爷,我等在新式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此地铁矿经特殊提炼后,制成的枪管或许能承受更高的温度与压力,有希望解决鲁密铳炸膛的难题。”
吴三桂眼中闪过惊喜之色,“哦?当真如此?若此事能成,你便是大功一件!”
李长庚赶忙说道:“王爷,目前虽有眉目,但仍需进一步试验验证。这几日我们日夜钻研,尝试了多种提炼和锻造的方法,初步制成了几根试验用的枪管。不过在实际应用前,还得经过多番测试,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吴三桂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期待:“此事关乎重大,火器的改良对于我平西军意义非凡。你务必带领工匠们全力以赴,所需的人力、物力,本王定会全力支持。”
孙文斌在一旁说道:“王爷放心,铁矿这边会全力配合李主事,保障材料的供应,争取早日让新式材料投入使用。”
吴逸尘也接口道:“父亲,待李长庚他们完成测试,可先在曲靖府的巡防营中进行小规模试用,观察效果。若确实可行,再逐步推广至整个平西军。如此既能确保新式火器的安全性,也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吴三桂赞许地看了吴逸尘一眼:“逸尘所言极是,做事就该这般稳妥。”
方光琛在一旁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新式材料若真能成功应用于火器,还需谨防消息走漏。朝廷对我平西军本就忌惮,若让他们知晓我们在火器上取得重大进展,恐怕会再生事端。”
刘玄初也附和道:“方先生所言甚是,从铁矿开采到材料提炼,再到火器制造,每个环节都要加强保密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管控。”
吴三桂神色凝重起来:“你们说得对,此事不可大意。赵康年、孙文斌,你们二人要与李长庚紧密配合,在确保铁矿开采和新式材料研究顺利进行的同时,一定要严守秘密。若有泄密者,严惩不贷!”
吴逸尘赶忙上前一步,说道:“父亲您看,这周围早就被我派巡防营的士兵日夜把守,外人是不允许出入的。” 接着,他又凑近吴三桂耳边,轻轻耳语道:“火器制造局所有相关人员的家属,都被我安置并控制在曲靖府的一处固定居住场所,同样有巡防营的人日夜看守,确保万无一失。”
吴三桂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赞赏,低声对吴逸尘说道:“逸尘,你想得如此周全,为父甚感欣慰。有你这般用心,火器之事,我便更放心几分。”
然后,吴三桂提高音量,对着众人说道:“此次火器改良,乃我平西军重中之重的大事。诸位务必齐心协力,既要保证进度,更要严守机密。待大功告成之日,本王定不会亏待各位。”
众人再次齐声应诺,声音在矿场中回荡,充满了决心与斗志。在渐渐暗沉的天色中,众人虽忙碌一天,但神情振奋,各自怀揣着对平西军未来的期许,继续为火器改良的大业谋划、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