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拿过卷子,看了赵衡和赵方烬等人的卷子:“这个赵方烬 让他去担任学宫祭酒,赵衡呢,去太医院吧,去任医士。其他人,你和内阁看排名安排吧。”
曹静贤:“是。”
曹静贤将卷子递给曹静贤,曹静贤退下。
内阁
内阁中,礼部尚书蒋晋,户部侍郎赵秉文在商议此次考试的结果。
蒋晋:“赵侍郎,你家可真是人才辈出!”
赵秉文:“蒋大人,这何出此言啊!”
蒋晋:“诶,赵侍郎,你家那对侄儿侄女可是了不得啊!”
赵秉文纳闷了,哪来的侄儿侄女?
蒋晋:“赵侍郎竟不知?赵衡和赵方烬呀!”
赵秉文依稀记得,好像记得族中有两位当官的哥哥赵慎和赵谨 ,只不过是在祖辈分了家,许久未联系了。
赵秉文:“大人不说,我都不知,远亲来京城了。”
蒋晋抚着胡须,脸上满是笑意,:“赵侍郎,你这远亲可太给你长脸啦!此次考试,赵衡文章立意深远,引经据典恰到好处,策论更是见解独到,锋芒毕露;赵方烬也毫不逊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才情首追大家风范,真是让满座考官都赞不绝口呐!”
赵秉文微微一愣,随即脸上也露出了些许自豪的神情,拱手道:“蒋大人过誉了,我与这两位远亲许久不曾来往,对他们的才学也是一无所知。想来是他们自家勤勉奋进,才有如此成就,实不敢贪此功劳。”
蒋晋笑着摆了摆手:“赵侍郎何必如此谦逊,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是你赵家一脉。如今这两人崭露头角,将来必成大器,于你而言也是一桩美事啊。况且,他们若能入朝为官,对你日后在这朝堂之上,也是一股助力呢。”
赵秉文眉头微蹙,思索片刻后道:“蒋大人所言虽有理,但我以为,为官之道当以公正廉洁、为民请命为本。他们若真有才华,自当凭自身本事在这朝堂立足,我绝不能因这层远亲关系而有偏袒之举。”
蒋晋眼睛一亮,赞许道:“赵侍郎果然高风亮节,为官清廉。不过,你也不必如此生分,你们毕竟是亲戚,可别落了不爱小辈的口风。”
赵秉文点了点头,说道:“蒋大人提点得是,待此次考试结果公布之后,我自会找个机会与他们见上一见,一来叙叙旧,二来也勉励他们日后要恪守为官之道。”
蒋晋满意地点了点头,两人又接着就此次考试的议程。
“曹公公到!”
内阁大堂外,曹静贤拿着皇帝拟的章程走了进来。
“二位,在讨论什么呢?”
蒋晋,赵秉文拱手,“曹公公。”
曹静贤点头。
“皇上让咱家来送此次考试结果的章程。”
二位大人接职。
赵秉文与蒋晋跪下接职。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君临天下,夙夜忧勤,冀得贤才以襄理政务,共致太平。此次制科,乃朕临时下诏开设,其制不拘常例,时间无常,旨在“求贤”访能,以应特定政务之需。科目设有贤良方正、首言极谏等,望西方俊彦各展其才,为社稷所用。
今次制科考试,专为钦天监、学宫、太医院等重要部门遴选贤能。朕于众多举子之中,详察其才学品行。安宁举子赵方烬、赵衡二人,于此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成绩卓异,实乃国之栋梁。
兹特授赵衡为太医院医士之职,望其以精湛医术,护佑苍生,救死扶伤,不负朕之期望。授赵方烬为学宫祭酒之位,望其传道授业,启迪后学,为朝廷培育更多贤才。
其余举子,亦各有其长,朕将按其考试排名,分往各部任职。望尔等恪尽职守,砥砺前行,以忠诚之心,报国家之恩,为我朝之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钦此!
赵秉文,蒋晋:“臣,接旨。”
曹静贤似笑非笑:“赵大人,听说这次考试中,才华出众的二人,是你的侄子侄女啊!”
赵秉文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拱手道:“曹公公消息果然灵通。确是我族中侄辈,不过我与他们平日走动不多,此次能考出好成绩,全凭他们自身本事。”
曹静贤轻轻抚着拂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笑道:“赵大人太谦虚了,赵家本就是书香门第,能培育出如此优秀的后辈,也是情理之中。这二人日后若是入朝为官,赵大人可要多多栽培才是。”
赵秉文眼神警惕,回道:“曹公公说得是,但朝廷选拔人才,自会论功行赏、量才而用,我断不会因私废公。”
曹静贤呵呵一笑,道:“赵大人向来公正廉明,我自然是信得过的。只是这官场如战场,波谲云诡,这俩孩子初来乍到,难免会遭人算计,赵大人若能在旁提点一二,也是为朝廷留住人才嘛。”
赵秉文抱拳正色道:“曹公公提醒得是,我自会告诫他们谨言慎行、恪守本分。但他们的仕途,还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曹静贤:“既然如此,那此次前去赵宅宣旨,就有赵大人代劳了。”
赵秉文:“臣,遵陛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