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6日清晨,京城三环内一间150平的公寓里,阳光透过纱帘洒在凌乱的书桌上。林远和苏晴这对32岁的90后夫妻相对而坐,电脑屏幕上的房贷计算器泛着冷光,每月两万的平均工资在巨额贷款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要不,再试试其他城市的机会?"苏晴推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她早己厌倦了无休止的加班;而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林远,也常常在深夜改图中透支着健康。
突然,手机弹窗跳出一条推送:《揭秘厦门星宁集团:95后00后缔造的商业神话》。林远随手点开视频,画面中,一位头发花白的人工智能专家正对着镜头开怀大笑:"我在这儿工作半年了,每天就像在度假!上午在量子计算实验室捣鼓新算法,下午去海边的咖啡厅写论文,晚上还能和年轻人们组队玩公司开发的游戏!"
苏晴凑过来,眼睛瞬间瞪大。屏幕上,星宁集团的招聘信息不断滚动:保安主管年薪40万,普通保安28.6万;955工作制,每天工作6小时;员工宿舍配备智能家居、私人影院,堪比五星级酒店。"这......这不会是诈骗广告吧?"她难以置信地说。
林远却若有所思。他调出星宁集团的官网,看到了更多震撼的内容:从无人化智能工厂到量子计算实验室,从美食科技研究院到艺术创作中心,这家成立仅两年的企业,正以颠覆传统的姿态重塑商业格局。"你看,他们的高管全是95后,总监很多是00后。"他指着管理团队介绍页面,"这是真正属于年轻人的舞台。"
当晚,夫妻二人彻夜未眠,仔细研究星宁集团的每一条招聘信息。苏晴发现,互联网软件应用公司正在招募用户体验设计师,不仅要求有创新思维,还鼓励跨界创作;林远则看到建筑设计部的招聘启事——公司计划在海边建造一座"会呼吸的智能建筑",需要能将生态理念与前沿科技结合的设计师。
"我们去试试吧。"林远突然说,"就算失败,也比困在这儿强。"苏晴沉默片刻,终于点头。
与此同时,在厦门星宁集团的人才数据中心,AI系统突然发出提示:有两位来自北京的资深从业者投递了简历。童浩林收到消息时,正在和马曼琳测试新开发的元宇宙办公系统。"有意思,把他们的资料优先处理。"他嘴角上扬,"看来我们的'职场革命'开始产生引力了。"
三天后,林远和苏晴踏上了飞往厦门的航班。飞机降落时,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两人心中涌起久违的期待。星宁集团的面试安排在海边的一栋玻璃建筑里,阳光透过穹顶洒在智能会议桌上,面试官竟是一位笑容灿烂的00后女孩。
"欢迎来到星宁!"女孩名叫林小夏,是人力资源部的创新主管,"在这里,我们不看年龄,只看创意;不追求加班时长,只看重成果价值。"她展示了公司的"弹性任务系统"——员工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用任何方式达成目标。
面试过程中,苏晴提出将游戏化设计融入办公软件的设想,林小夏立刻叫来技术团队现场讨论;林远则拿出了用AI模拟的生态建筑方案,系统当场生成了三维模型,并自动分析出能耗优化建议。"太棒了!"童浩林不知何时出现在面试现场,"你们明天就能入职,苏晴负责元宇宙社交产品,林远主导智能建筑项目!"
当夫妻二人走进300平的员工宿舍时,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智能家居系统根据他们的喜好调整着室内温度和香氛;落地窗外,鼓浪屿的美景尽收眼底;厨房里,AI厨师正在根据他们的健康数据准备营养餐。
"这真的是现实吗?"苏晴喃喃道。林远握住她的手,看着远处星宁集团大厦闪烁的灯光:"从今天起,就是了。"
很快,林远和苏晴入职星宁的故事在网上传开。他们拍摄的vlog记录了在星宁的日常:早上在海边晨跑后去公司;上午参与头脑风暴会议,AI实时记录并提炼创意;中午在美食实验室品尝分子料理;下午自由安排时间,或在图书馆学习,或在工作室创作;晚上和同事们在虚拟世界里组队探险。
"原来工作可以这么快乐!"视频结尾,苏晴对着镜头微笑,"在星宁,我们不仅找到了事业的新起点,更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这条视频迅速登上热搜,播放量突破千万。评论区里,无数年轻人留言:"求内推!""这才是我理想中的公司!"甚至有不少老牌企业的高管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定义职场?"
童浩林看着这些数据,眼中闪烁着光芒。他知道,星宁集团吸引的不仅是人才,更是一场关于工作价值的革命。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有尊严、有创意、有生活"的职场时,改变的浪潮,己经不可阻挡。
夜幕降临,星宁集团大厦的灯光与海上的渔火交相辉映。林远和苏晴站在宿舍露台上,望着满天繁星。海风带来咸涩的气息,却也送来希望的味道——在这里,他们终于相信,梦想与现实,并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