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清晨,阿台的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掠过车窗,我驾驶着定制版奥迪A7驶上建华跨海大桥。车载量子导航系统自动规划着最优路线,全息仪表盘上,桥身的量子感应灯随着车辆前行依次点亮,在海面上投下流动的光影。远处,星宁集团的智能物流船正沿着跨海大桥下方的专属航道航行,机械臂在晨曦中忙碌地装卸货物。
突然,后视镜里闪过一辆白色采访车,车顶的“星辰文媒”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我轻踩刹车,看着对方将车停在应急车道,两名记者举着量子摄像机冲了过来。“您好!我们是星辰文媒的记者,正在追踪跨海大桥的建设秘闻!”年轻的女记者喘着气,胸前的工牌随着动作晃动,“坊间传闻这座桥与神秘女富豪有关,您作为经常往返两地的司机,是否听说过相关线索?”
我摘下墨镜,望着眼前熟悉的工牌样式——正是出自星宁旗下的文化传媒公司。海风卷起女记者的长发,她身旁的男同事己经架好了三脚架,摄像机的量子镜头正对准我。“我确实听过一些说法。”我故意压低声音,目光投向波光粼粼的海面,“听说这座桥是海外华人华侨联合出资,邀请顶尖科技团队打造的。他们希望用这座桥,连接起两岸的情谊。”
女记者眼睛一亮,飞速在量子笔记本上记录:“那您知道具体是哪些华侨吗?还有这桥采用的量子建造技术,究竟从何而来?”她的追问让我想起三年前在实验室反复推演的建造方案,想起无数个与工程师团队挑灯夜战的夜晚。但此刻,我只是摇了摇头:“具体细节就不清楚了,不过能感受到背后的用心。”
说话间,男记者突然指着我的车牌惊呼:“您这车牌……是星宁集团的特供编号!”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女记者的摄像机微微颤抖,似乎意识到挖到了重磅线索。我笑了笑,从车载智能箱中取出一个量子加密U盘:“这里面有一些资料,或许对你们有帮助。”
就在他们接过U盘的瞬间,两人的手机同时响起提示音。女记者低头查看,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这……这是80万新台币的到账通知!”男记者的手指在屏幕上反复滑动,声音发颤:“我们只是普通记者,从未见过这么高的奖金!”
“跑新闻辛苦了。”我启动车辆,对着后视镜里呆立的两人点头,“这些钱,就当是对真相探索者的敬意。”随着奥迪车重新驶入主路,后视镜里的采访车渐渐缩小成一个白点,而他们手中的U盘,不过是经过量子加密处理的“烟雾弹”——里面的资料将引导他们继续追寻“海外华侨”的线索,却永远触不到真正的核心。
两小时后,我抵达杭城。手机弹出助理发来的消息:“沈总,星辰文媒的记者己发布报道,标题是《跨海大桥背后:亿万华侨的赤子之心》,全网阅读量3小时破亿。”我望着车窗外熟悉的街道,想起老祖宗说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有时候,最完美的隐藏,不是将秘密深埋地底,而是让真相在精心编织的谎言中若隐若现。
夜幕降临时,我站在杭城老宅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灯火与跨海大桥的光芒遥相呼应。手机再次震动,星辰文媒的记者发来感谢短信:“沈小姐,虽然不知道您是谁,但这个故事值得被所有人看见。”我删除消息,将手机放回口袋。寒风拂过脸颊,却吹不散嘴角的笑意——这场用科技与智慧书写的隐秘叙事,正按照既定的剧本,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