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清晨,长沙老宅300平的书房里,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童浩瀚的键盘上。18岁的少年穿着笔挺的白衬衫,电脑屏幕上滚动着星宁集团的季度财报,左手边整齐摞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复习资料。距离高考放榜只剩三天,他却像往常一样处理着公司事务,仿佛即将揭晓的分数只是商业版图里一个普通的数据节点。
"哥!快递到了!"童舒风风火火撞开门,马尾辫上的星辰文具发饰随着动作摇晃。她抱着厚重的包裹,眼底闪烁着期待,"会不会是清北的录取通知书?"童浩瀚停下手中的工作,接过包裹时指尖微微发颤——这个承载着无数日夜努力的纸箱,此刻比任何商业合同都要沉重。
与此同时,深圳湾畔的别墅里,陈浩单手抓着篮球,另一只手紧张地刷新着查询页面;李超则守在电脑前,额角沁出细汗,两人的个人财富虽己达15.9亿,但此刻的心情却与创业初期签下第一笔订单时别无二致。而在北京的苏婉婷,正穿着淡蓝色连衣裙站在未名湖畔,手机在掌心攥出了温热的痕迹。
当"708分"的数字跃入眼帘时,童浩瀚的呼吸短暂停滞。这个成绩在意料之中,却又如此真实地宣告着,他用商业思维构建的学习体系,在高考战场上取得了完美胜利。那些将知识点拆解为商业模型的夜晚,把错题本当作财务报表分析的坚持,此刻都化作屏幕上耀眼的分数。
消息不胫而走。星宁集团的员工群瞬间沸腾,董事会成员纷纷发来祝贺;校园论坛上,"高考状元竟是商业天才"的帖子点击量飙升;就连远在宝安区的小姑,都在红木家具展厅的大屏幕上播放起庆祝视频。童玮和张艺举着自制的横幅在展厅奔跑,横幅上歪歪扭扭写着:"表哥最棒!"
而此时的童浩瀚,却拨通了苏婉婷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女孩带着笑意的声音:"712分,看来还是被我压了一头?"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回到了儿时在泳池边互怼的时光。他们早己约定,无论分数如何,都要在清华园继续并肩前行。
另一边,陈浩和李超的录取结果同样惊艳。深湾区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和创业孵化基地使用权,向这对商业奇才抛出橄榄枝。"虽然没和浩哥上同一所大学,但我们的星辰计划不会停!"陈浩在电话里喊道,李超则补充道:"等开学,我们就在深圳建个分部,把线上教育平台做大!"
高考庆功宴在童家大宅举行。宴会厅里,水晶吊灯下,家族成员齐聚一堂。大舅爷拄着拐杖走到童浩瀚身边,布满皱纹的手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高宗皇帝殿试选拔人才,如今我童家子孙在考场上摘得魁首,好!好!"老人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贞观政要》,扉页上写着"以史为鉴,商道即人道"。
二姑一家也特意从深圳赶来。肖朋辉穿着整洁的衬衫,站在童浩瀚身边俨然己是商业精英的模样。"哥,我现在负责星宁助学基金的深圳分部,"他的眼中满是感激,"下个月我们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就突破一万人了。"童浩瀚看着表弟,突然想起十年前那个在破旧出租屋里说要辍学打工的少年,心中泛起暖意。
晚宴过半,童浩瀚被拉到家族长辈中间。小姑端着红酒杯笑道:"浩浩,听说你拒绝了所有企业的代言邀请?"他点头解释:"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主,星宁集团的发展不能依赖个人光环。"妈妈童芳欣慰地看着儿子,眼中满是骄傲——这个从12岁就展露商业天赋的孩子,如今依然保持着清醒与谦逊。
夜深了,宾客渐渐散去。童浩瀚和苏婉婷漫步在庭院的紫藤花架下。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肩头。"你说,未来的清华园会是什么样?"苏婉婷轻声问。童浩瀚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商业构想:"会是我们新的战场。金融科技、绿色能源、教育革新......这些领域都等着我们去开拓。"
开学前夕,童浩瀚将星宁集团的管理权暂时交给职业经理人团队。临行前,他在董事会上留下一句话:"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赚钱的企业,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在深圳,陈浩和李超己经租下写字楼,开始搭建他们的教育帝国;肖朋辉在助学基金的办公室里,为下一个受助学生的未来忙碌着。
九月的北京,清华园里银杏初黄。童浩瀚和苏婉婷并肩走在校园小道上,书包里装着《微观经济学》和《人工智能导论》。教学楼前,新生们熙熙攘攘,谁也不知道,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学生,早己在商业世界掀起过惊涛骇浪。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在学术与商海交织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书写属于星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