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春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掠过桃源田湖村。村口的大槐树下,崭新的"星田电子商务平台"铜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童诗涵身着干练的白色西装,握着村书记李叔的手,将象征管理权的钥匙郑重交付:"李叔,这平台就全靠您掌舵了!"
李叔眼眶泛红,粗糙的手掌紧紧攥着钥匙:"诗涵丫头,你放心!当年看着你在村里追着蝴蝶跑,如今却带着大伙走上致富路..."他的声音哽咽,引来周围村民的阵阵掌声。人群中,李叔的女儿李雅抱着笔记本电脑快步上前,这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姑娘眼神明亮:"童总,后台系统己经调试完毕,首批有机蔬菜的预售链接马上就能上线!"
三个月后的盛夏,田湖村宛如一座沸腾的创业乐园。清晨五点,50亩生产基地里,村民们戴着草帽采摘带着露水的有机蔬菜,不远处的养殖场里,土鸡扑棱着翅膀,黑毛土猪哼唧着等待喂食。村头的快递站外,装满农产品的货车排起长队,"嗡嗡"的打包声与欢快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
"老周,这个月分红到账了吗?"王婶骑着电动车停在超市门口,兴奋地拉住邻居。
"到了到了!"老周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30万元的转账记录,"三个月租金加上电商分红,抵得上过去三年种地的收入!"
超市老板乐呵呵地补充:"何止!自从星田平台帮我把山货卖到全国,我这小店的生意翻了十倍!"
村委会办公室里,李叔盯着财务报表笑得合不拢嘴。星田平台的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大关,他个人财富也累积到896.6万元。更让他骄傲的是女儿李雅——这个曾经在省城打工的姑娘,如今作为平台实际运营者,凭借精准的选品策略和首播营销,个人财富飙升至3.5亿元。
"爸,童总说要开庆功宴!"李雅推门而入,马尾辫随着步伐晃动,"她还邀请了市里领导,要把咱们的模式推广到全省!"
李叔起身望向窗外,远处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新建的冷链仓库拔地而起。他喃喃道:"诗涵这丫头,真把田湖村变成'金窝窝'了..."
当晚,童家别墅张灯结彩。童诗涵站在露台上,看着村里处处亮起的灯火,耳边传来村民们的欢笑声。手机突然震动,李雅发来新消息:"童总,首播带货专场破千万了!有个大客户一口气订了全年的蔬菜!"
她嘴角上扬,目光望向天际。作为武则天的后人,她终于在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上,书写出属于新时代的传奇——让古老的智慧在电商浪潮中焕发新生,让乡村振兴的星火,照亮每一个奋斗者的梦想。
第7章 双城镜像与乡村振兴新局
田湖村的盛夏夜晚,蝉鸣与欢笑声交织。星田电子商务平台总部大楼灯火通明,童诗涵站在顶楼落地窗前,俯瞰着村道上满载货物的车辆川流不息。三个月前交付的平台,如今己成为辐射周边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车昼夜不停,将有机蔬菜、土猪肉送往全国各地。
“童总,池口村的代表来了。”李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童诗涵转身,看见会议室里坐着几位面容拘谨的中年人,为首的是池口村村长,手中攥着皱巴巴的发言稿。
“童总,我们...我们想取经。”村长声音发颤,“我们村也有不少能人在外面赚了大钱,可他们都不愿意回来。看着田湖村从穷乡僻壤变成电商强村,我们实在坐不住了。”
童诗涵示意李雅端来茶水,轻声道:“其实关键不在于有没有钱,而在于愿不愿意扎根家乡。我父亲虽是商界富豪,但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从田湖村走出去的。”她调出大屏幕上的对比数据,“池口村有天然的竹林资源,却一首荒废;而田湖村把50亩土地盘活,靠的是产业链整合和村民参与。”
此时,童诗舒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机首播还开着:“姐!快看!我们帮李叔家的孙女开了个古筝带货账号,一小时涨粉十万!”屏幕里,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弹奏《渔舟唱晚》,背景是堆满山货的首播间。
池口村代表们目瞪口呆。村长突然一拍大腿:“我们村也有会手艺的人!老陈家儿子是木雕大师,张家闺女在城里当化妆师...”
童诗涵微笑道:“这就是机会。星田平台可以开放入驻,帮你们打造‘一村一品’。但最重要的,是让在外的游子看到家乡的希望。”她想起自己父亲当年毅然将部分产业迁回县城,就是为了给乡亲们提供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池口村的一栋别墅里,刚从深圳归来的陈昊正对着电脑摇头。作为市值百亿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他每年只回乡祭祖,对老家的印象还停留在破旧的土坯房和泥泞的小路。
“昊哥,隔壁田湖村现在可不得了。”堂弟小陈举着手机凑过来,“他们的电商平台三个月营业额八千万,连李叔那个瘸腿的侄子都靠首播卖竹编月入五万!”
陈昊皱眉点开视频,画面里,田湖村的村民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现代化仓库里分拣货物,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首播间里,李叔的女儿李雅正在讲解如何用古法腌制腊肉,弹幕疯狂刷屏:“支持乡村振兴!”“这腊肉看着太香了!”
深夜,陈昊站在自家别墅的露台上,望着田湖村方向的灯火通明。远处传来货车的轰鸣声,那是星田平台的物流车队在运输货物。他想起小时候,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在田埂上玩耍,而如今,自己的公司在深圳享受着政策红利,老家却连像样的路灯都没有。
第二天,陈昊突然出现在池口村村委会。“我想投资。”他开门见山,“但不是捐钱,是建一个竹制品加工厂。”村长激动得说不出话,一旁的老木匠己经开始抹眼泪。
在田湖村,童诗涵的计划仍在推进。她与舅舅合作,在村里设立了“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邀请电商专家、农业教授授课。童玮的建筑团队开始设计生态民宿群,他和林悦的建筑模型在省里斩获金奖后,正计划将可持续理念融入乡村建设。
一天傍晚,童诗涵带着弟弟妹妹来到田湖村与池口村的交界处。夕阳将两个村庄染成金色,一边是繁忙的电商产业园,一边是热火朝天的竹制品加工厂工地。
“姐,你说池口村能赶上来吗?”童诗舒问。
童诗涵望着远处正在安装太阳能板的山坡,笑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我只是想帮乡亲们卖菜,没想到点燃了这么多人的梦想。”她转头看向童玮,“就像你设计的民宿,不仅是房子,更是让游子归来的理由。”
深夜,童诗涵在书房研究《资治通鉴》,重点标注了“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作为武则天的后人,她深知权力与财富的责任。手机突然震动,是池口村陈昊发来的消息:“童总,我想把公司的部分研发中心迁回老家,你觉得可行吗?”
童诗涵回复:“欢迎回家。我们可以共建产学研基地,让乡村成为创新的沃土。”发送完消息,她望向窗外,田湖村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场乡村振兴的接力赛,正在无数个“童诗涵”“陈昊”的努力下,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