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6日,宝安区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300平的书房,童诗涵身着一袭月白色中式立领衬衫,坐在定制的紫檀木书桌前。她指尖轻点触控屏,全息投影在空中徐徐展开,湘城星芒汉堡分公司的各项数据如璀璨星河般流转——股票市值稳定在185.6亿,5000个就业岗位如细密的针脚,将当地居民与企业紧紧相连,58家代理商加盟店如同繁星,点缀在湘城的大街小巷。
“叮——”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湘城区号的陌生号码。童诗涵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爽朗的男声:“童总您好!我是湘城市委办公室主任老周,受市委书记委托,想和您聊聊星芒汉堡分公司的发展!”
童诗涵微微坐首身子,语气沉稳:“周主任您好,感谢家乡领导的关注,不知您有什么指示?”
“指示不敢当!”周主任笑着说,“是这样的,星芒汉堡落户湘城后,带动税收是传统食品企业的两倍还多,解决了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市委市政府都看在眼里!我们商量着,想把一些政策倾斜给星芒,比如土地优惠、人才引进补贴,甚至可以把部分市政食品供应项目交给贵公司,只要能让星芒在湘城持续发展壮大!”
童诗涵心中一暖,想起奶奶常念叨的湘城往事,湘江的水、岳麓山的风、火宫殿的臭豆腐……她轻声道:“周主任,感谢家乡的信任。星芒本就带着回馈故土的初心而来,我们计划在湘城建设华中最大的食品研发中心,把湘味特色融入汉堡,还要建一座美食文化博物馆,让全世界都知道湘城的魅力。”
挂断电话后,童诗涵立即召集线上会议。全息投影中,湘城分公司总经理陈铭身着笔挺西装,身后是繁忙的厂区画面。“童总,我们刚统计完,”陈铭的声音透着兴奋,“上个月湘城特色的‘剁椒鸡腿堡’销量突破百万份,连海外订单都纷至沓来!”
童诗涵点头,调出数据模型:“陈总,市里愿意给我们政策支持,这是个绝佳机会。马上启动二期扩建计划,新增两条智能生产线,重点研发‘非遗美食汉堡系列’——把湘绣、湘剧元素融入包装,再和本地老字号合作,把酱板鸭、糖油粑粑做成创新馅料。”
与此同时,湘城厂区内一片热火朝天。52岁的李建国是生产线主管,他曾是国营食品厂的下岗工人,如今在星芒领着高薪,还住上了公司分配的员工宿舍。“以前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他擦着汗对新来的员工笑道,“没想到在星芒,我这个老把式还能用上新科技!”
在湘城老城区的加盟店,28岁的店主林晓雨正忙着招待客人。她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星芒的加盟政策让她零压力起步。“您尝尝我们新出的‘湘味腊味堡’,”她热情地推荐,“腊肉是衡山农家熏制的,面包胚印着岳阳楼的图案!”顾客们举着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来湘城必打卡的中式汉堡”话题热度节节攀升。
消息很快传遍湘城。老街坊们站在星芒厂区外,看着高耸的现代化厂房,感慨万千:“以前这里都是荒地,现在成了咱们湘城的骄傲!”而在童家别墅,奶奶戴着老花镜,盯着电视里关于星芒的新闻,眼眶泛红:“好啊,好啊,咱们童家的孩子,终于给湘城争了光!”
宝安区书房内,童诗涵再次拨通周主任的电话:“周主任,我们决定在湘城设立‘星芒乡村振兴基金’,”她语气坚定,“一方面帮扶本地食材供应商,另一方面资助贫困学生。星芒不仅要做商业上的标杆,更要成为回馈家乡的纽带。”
周主任连连称赞:“童总,您这格局,真是让我们敬佩!市委市政府一定全力配合!”
夜幕降临,童诗涵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霓虹渐次亮起。手机弹出湘城分公司发来的照片——新厂房奠基仪式上,工人们挥舞着铁锹,笑容比阳光更灿烂;加盟店门口排起长队,顾客们举着印有“湘城味道”的汉堡,背景是古色古香的城楼。
她打开日记本,写下:“商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数字的增长,更在于让每一寸土地焕发新生,让每一个梦想都有栖息之所。湘城,这片承载着祖辈记忆的土地,终将因星芒的光芒,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璀璨。”
此时,湘城的湘江畔,星芒汉堡的巨型广告牌亮起,画面中,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生产线交相辉映,广告语“湘味传世界,星芒耀故乡”在夜空中格外醒目。而童诗涵知道,这只是开始,在故土的滋养下,星芒的传奇,将书写得更加磅礴、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