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国洋行代表亨利·格林在供应链和人才两方面的双重绞杀,顾锦绣并没有选择被动防守,而是迅速调整策略,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智取强敌的全面反击。
在原料供应方面,顾锦绣深知,完全依赖本土那些容易受到洋行利诱的供应商,并非长久之计。
她必须建立起更多元化、更可控的原料采购体系。
她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中国内陆地区。
虽然这些地区的交通相对不便,信息也比较闭塞,但那里蕴藏着丰富的棉花、蚕丝、麻类等天然纺织原料,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受洋行影响较小。
顾锦绣亲自带领一支精干的采购团队,深入河北、山东、河南等棉花主产区,以及江浙、西川等蚕丝主产区,与当地的棉农、蚕农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小型合作社,首接建立联系。
她提供的采购价格,虽然未必是最高的,但胜在稳定可靠,并且愿意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提供技术指导和预付定金,帮助当地农民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很快就赢得了各地农民和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支持。
历经半年,顾锦绣在系统的信息分析辅助下,逐步在国内内陆地区建立起一个庞大而稳固的优质原料供应网络。
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因洋行打压而造成的原料短缺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恒源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与此同时,顾锦绣也没有放弃对国际市场的开拓。
她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她利用锦绣系统的跨国贸易模块和金融分析模块,以及之前在上海积累的一些人脉资源,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国际原料供应商。
她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那些与英国有竞争关系的国家,比如德国、法国、美国等。
这些国家的纺织工业也相当发达,同样拥有优质的棉纱、羊毛、以及各种新型的化纤原料。
而且,他们也乐于看到有中国企业能够挑战英国洋行在华的垄断地位。
顾锦绣通过精心的商业谈判和灵活的合作方式,比如易货贸易、远期合约等,成功地与几家欧美的大型原料供应商搭上了线,建立起了初步的合作关系。
虽然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料,运输成本较高,周期也较长,但却为恒source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国际资源的大门,也为未来打破英国洋行的贸易壁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通过内陆深耕和远洋开拓双管齐下的策略,顾锦绣巧妙地化解了格林在供应链上对恒源的封锁,甚至将劣势转化为了优势。
恒源的原料来源更加多元化,成本控制也更加有效,产品竞争力不降反升。
而在人才争夺方面,顾锦绣的反击更是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她深知,高薪挖角虽然能解一时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
真正的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金钱待遇,更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于是,她大张旗鼓地启动了锦绣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她与津门及周边地区的几所知名大学和职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了恒源奖学金和锦绣实习基地。
每年从这些学校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有志于投身民族工商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恒源商行进行实习和培养。
对于表现突出者,则首接录用,并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晋升空间。
其次,她在恒源商行内部,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阶梯式的培训体系。
从最基础的学徒工,到中层的管事,再到高层的经理,每一个级别的员工,都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课程。
她甚至还不惜重金,聘请了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来恒源讲学授课,开阔员工的视野,提升员工的素质。
再次,她在恒源内部大力倡导能者上,庸者下,贤者优先的用人理念,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和人才选拔机制。
只要有能力,有贡献,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资历深浅,都有机会脱颖而出,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
更重要的是,顾锦绣用她个人的魅力和恒源商行振兴国货,实业兴邦的宏伟愿景,凝聚起了一股强大的企业向心力。
她让每一个恒源的员工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不仅仅是在为一份薪水而工作,更是在为一项崇高的事业而奋斗。
他们是这个伟大梦想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和归属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替代的。
经过数月培训,恒源内部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能力出众的骨干人才。
李二牛在南方丝绸厂独当一面,将原本濒临破产的厂子经营得有声有色,产品畅销海内外。
张顺则在津门负责恒源的零售业务,凭借灵活的头脑和出色的口才,将恒源的各个门店打理得井井有条,业绩节节攀升。
就连小锦年,在经历了上海的生死考验后,也迅速成长起来,开始在姐姐的指导下,参与一些更核心的商业决策,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天赋和领导潜质。
这些新骨干本有潜质,经系统培训迅速成长,填补了人员流失的空缺,甚至比以前更加兵强马壮。
在锦绣人才培养计划的感召下,以及恒源商行日益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光明前景面前,英国洋行的高薪挖角攻势,渐渐失去了吸引力。
那些被挖走的员工,在见识了洋行内部的尔虞我诈和对华人的歧视排挤后,有不少人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甚至有人悄悄联系恒源,希望能有机会回来。
而那些选择坚守在恒源的员工,则更加忠心耿耿,工作热情也空前高涨。
格林看着恒源商行那块日益闪亮的金字招牌,看着顾锦绣那张年轻却又深不可测的笑脸,第一次,从心底里,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恐惧。
这个中国女人,简首就是一个妖孽。
一个无法用常理揣度的存在。
津门的这场商战,因为顾锦绣的强势反击,再次升级。
胜利的天平,似乎正在悄然向着这位传奇女子,以及她所代表的民族工商业,缓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