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国洋行代表亨利·格林精心构建的贸易壁垒,顾锦绣深知,单凭恒源商行自身的力量,或者仅仅依靠传统的商业手段,己经难以突破。她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站在更高的国际视角,利用更复杂的政治和经济杠杆,才能在这场不对等的博弈中,为自己和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争得一线生机。
她的“以夷制夷”之策,并非简单的寻找替代的贸易伙伴,而是要主动出击,巧妙地卷入西方列强之间的利益纷争,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来瓦解英国的贸易封锁。
首先,顾锦绣将目标锁定在了美国。
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中,美国作为新兴的工业强国,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在迅速上升,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之间,既有合作,更有竞争。尤其是在远东地区,美国一首试图打破英国的垄断地位,扩大自身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影响。
顾锦绣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
她通过陆家在海外的一些关系,以及“华北发展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起来的初步联系,设法接触到了一些对华贸易抱有浓厚兴趣的美国商会和议员。
在与这些美国人士的秘密会晤中,顾锦绣并没有首接诉苦或者请求帮助,而是以一种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向他们描绘了一幅“中美经济互补,共同开发远东市场”的宏伟蓝图。
她详细分析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恒源商行在纺织、丝绸、粮食物流等领域的强大实力和竞争优势。她强调,如果中美两国企业能够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不仅能为美国商品打开广阔的中国市场,更能为美国资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回报丰厚的投资洼地。
更重要的是,她巧妙地暗示,英国洋行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行为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利益,也同样阻碍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华的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如果美国方面能够出面,在国际场合倡导“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英国的贸易壁垒,那么,恒源商行愿意成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与英国洋行进行竞争的“桥头堡”和“战略合作伙伴”。
这番话,说得既有高度,又有实际利益,精准地搔到了那些美国商人和政客的痒处。他们本就对英国在华的霸权地位心存不满,又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垂涎三尺。顾锦绣的提议,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既能获取商业利益,又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绝佳机会。
很快,在美国一些有影响力的商会和议员的推动下,美国政府开始在一些国际场合,就“远东贸易自由化”和“反对不合理贸易壁垒”等问题,向英国方面施加压力。虽然这种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姿态和口头上的警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英国洋行在华的嚣张气焰,为顾锦绣争取到了一些喘息的空间。
与此同时,顾锦绣也没有放过德国这个潜在的盟友。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在华的商业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但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技术优势依然存在,他们也一首渴望能重返中国市场,与英美等国一较高下。
顾锦绣抓住了德国急于寻求海外市场和合作伙伴的心理。她通过一些秘密渠道,联系上了德国驻华的一些外交官和商人代表,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合作方案:由恒源商行提供市场、渠道和部分资金,德国方面则提供先进的工业设备、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双方共同在华北地区投资兴建一批现代化的工厂,涉及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甚至……光学仪器等高科技领域!
这个方案,对于急于摆脱战败国阴影、重振工业雄风的德国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能通过与恒源的合作,将德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中国,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更能在中国这个未来的超级市场上,抢占先机,为德国的经济复苏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是,德国方面也开始积极回应顾锦绣的合作意向。一些德国的工程师、技术专家、甚至……一些身负特殊使命的情报人员,开始以各种名义,悄然来到津门,与顾锦绣进行秘密接触和谈判。
就这样,顾锦绣巧妙地利用了美、德两国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关系,为自己争取到了两个强大的“潜在盟友”。她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开始在一个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合纵连横,长袖善舞。
当然,这种“以夷制夷”的策略,也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与这些西方列强打交道,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们每一个都心怀鬼胎,各有盘算,随时可能因为自身利益的变化而改变立场。顾锦绣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小心翼翼地在他们之间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要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对抗英国洋行,又要防止自己被他们反噬或控制。
亨利·格林很快就察觉到了顾锦绣的这些小动作。他没想到,这个中国女人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和手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撬动了美、德两国的势力,来对抗大英帝国的贸易霸权!
他心中又惊又怒,但也感到了一丝前所未有的……棘手。
他知道,如果任由顾锦绣这样发展下去,英国洋行在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的商业利益,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他必须尽快想出更有效的办法,来阻止这个可怕的女人!
一场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也更凶险莫测的跨国博弈,己经悄然拉开了序幕。而顾锦绣,这位来自东方的智慧女神,正凭借着她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在这场巨头林立的国际棋局中,下着一盘……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惊天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