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0日,初春的深圳裹挟着潮湿的海风,南山区别墅的落地窗被吹得簌簌作响。童诗涵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快讯——《联想集团海外资产遭A国强制冻结,核心技术面临流失危机》,翡翠戒指在桌面敲出规律的节奏,发出清脆的声响。
"果然上钩了。"她对着耳麦低声道,"通知安全联盟,密切监控A国军方接收技术数据的每一个节点。"话音未落,手机震动,是华硕电脑高层发来的加密邮件,附件里赫然是企业内迁计划书。
三小时前,宝岛新竹科学园区,华硕董事长施崇棠站在顶楼会议室,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法务总监的汇报还在继续:"施董,A国对中资企业的审查越来越严,联想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准备搬迁吧。"施崇棠突然打断,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星宁集团合作协议,"童诗涵给出的条件太了——南山区高端产业园3000平独栋总部,共享自建房配套,还有800平五星级酒店式宿舍......更重要的是,"他拿起那份标注"特殊扶持政策"的文件,"内地市场和政策支持,是我们破局的关键。"
一周后,浩浩荡荡的车队驶出华硕在宝岛的工厂,载着精密仪器与核心研发团队,穿过跨海大桥首奔深圳。当首辆货车驶入星宁产业园时,童诗涵早己等候在园区门口。她身着银灰色西装,身后是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欢迎华硕入驻,共筑科技新章"的字样。
"童总,久仰。"施崇棠下车握手,感受到对方掌心的温度,"这次内迁,我们是赌上了全部身家。"
"施董放心,"童诗涵示意他看向园区规划图,"这里不仅有完备的供应链,星宁集团还将开放半导体测试平台,你们最新研发的主板芯片,可以优先使用我们的光刻机进行流片。"她轻点平板电脑,3D模型中,华硕总部大楼与星宁科技大厦比邻而立,地下智能物流通道交错纵横。
当晚,在园区的庆功宴上,施崇棠举起酒杯:"童总,听说您力保联想技术数据不流失,这份魄力让我敬佩。"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华硕愿将内地业务与星宁深度绑定,甚至......"他从公文包取出一份股权书,"愿意出让20%股份,换取您的战略支持。"
童诗涵目光扫过股权书,嘴角勾起笑意。她想起三天前在天涯论坛引发热议的帖子——《从联想危机看企业根脉:为何"根在内地"才是生存之道》,这篇由她团队匿名发布的文章,成功推动了众多科技企业重新审视自身布局。
此时,园区外的展示厅内,华硕最新款笔记本电脑正在进行性能演示。技术人员骄傲地介绍:"这款搭载星宁芯片的设备,运算速度提升40%,能耗降低35%......"围观的观众中,不乏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科技爱好者,他们举着相机,镜头对准设备上"Made in a"的标识。
深夜,童诗涵回到别墅书房,翻开武家密卷。在"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批注旁,她写下:"于商海而言,聚产业者聚未来。当联想的资产在海外冻结时,华硕的内迁只是开始——那些看清局势的企业,终将汇聚成中国科技崛起的洪流。"
窗外,星宁产业园的灯火与深圳湾的霓虹连成一片,宛如一条璀璨的星河。童诗涵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正因为无数企业的明智选择,而逐渐向胜利的方向倾斜。而她手中的棋盘,也因华硕这枚关键棋子的落下,愈发清晰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