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救命啊!"
安心诊所的玻璃门被猛地撞开,两个中年男人架着个面色灰白的老人冲进来。
老人头歪向一侧,嘴角挂着白沫,右手还紧紧攥着个撕开的药板。
林晓一个箭步上前,托住老人后颈。指尖触到的皮肤又湿又冷,像摸到一块融化的冰。"什么时候开始的?"
"十分钟前刚吃的降压药!"穿格子衬衫的男人声音发抖,"我爸突然就说舌头麻..."
林晓掰开老人的手,药板上印着"氯沙坦钾片"和诊所专用标签。
她捏起半片残留的药,突然皱眉——这药片比她平时开的要厚0.5毫米左右,边缘也没有正常药品该有的细微斜切面。
"血压70/40,心率120!"护士小吴的声调变了,"要不要叫救护车?"
"首接转送市一医院!"林晓迅速写下急救说明,目光却黏在那板药上,"把药盒和剩下的药都带上。"
救护车鸣笛远去后,林晓立即冲向药房。配药窗口前还排着队,药房主管张药师正麻利地核对处方。
这个西十出头的男人永远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精准如扫码枪。
"张老师,刚才刘大爷..."
"我知道了。"张药师头也不抬,手里的药勺稳稳舀出六粒白色药片,"批次号YX20230315,己经封存同批次药品。"
他这才抬眼,镜片反着冷光,"冷链运输记录和质检报告都在电脑里。"
林晓捏着那半片药回到诊室,舌尖轻轻碰了碰药片边缘。
正常的氯沙坦钾应该在37度口腔环境下,12秒开始表层溶解。但这块药足足15秒才出现融化迹象,而且泛出奇怪的涩味。
"林医生..."实习护士小雨扒着门框,"这三个月有七个病人反映吃药后头晕,张老师都说是个体差异..."
病历系统里,七位患者确实都开了同款降压药。林晓调出入库记录,这批药是三个月前从"康泰医药"进的货。
她查了查手机——这家本地药企去年刚被跨国药企收购。
深夜十一点,林晓借口写病历留在诊所。透过百叶窗缝隙,她看见张药师独自在药房清点药品。
男人突然停下动作,掏出手机看了看,然后从后门溜了出去。
林晓悄悄跟上。月光下,张药师在停车场角落与一个穿连帽衫的人快速交接了个银色保温箱。
就在她想靠近时,脚边突然窜过一只黑猫。响动引得张药师猛地回头,林晓赶紧蹲在一辆SUV后面。
等两人离开,她冲到交接位置,在地上发现几粒白色粉末。用手指蘸了蘸,粉末在月光下闪着诡异的珠光——这绝不是正规药品该有的光泽。
第二天一早,林晓就堵住了诊所最老的药师赵德柱。这位七十岁的老人仍保持着用手写处方的习惯,案头永远摆着本《本草纲目》。
"赵老师,您看看这个。"林晓递上密封袋里的药片。
老人没接,只是凑近闻了闻,突然打了个喷嚏。"滑石粉!"他浑浊的眼睛陡然锐利,"工业级的。"
枯枝般的手指捏起药片轻轻一掰,断面竟露出细微的层状结构。
"正规药片是均质压制,不会分层。"赵德柱把药片丢进茶杯,药液立刻泛起油花,"真药溶解时表面会有均匀气泡,这个..."
话没说完,张药师推门而入。老人立刻转口:"小林啊,老年人用药是要注意个体差异。"
等张药师走远,赵德柱突然从抽屉里取出个牛皮本子,翻到某页指给林晓看。
纸上用毛笔记录着各种药品的鉴别口诀:"真药苦后甘,假药涩且咸...铝箔封边平如镜,重封必有波浪纹..."
"昨晚我查了库存。"老人声音压得极低,"有三个批次的药,铝箔边沿有重封痕迹。"
林晓正想追问,护士台突然传来尖叫。跑去一看,小雨正对着电脑发抖——刘大爷的检测报告出来了,血液里检出超量工业滑石粉和重金属。
而更恐怖的是,系统显示同批次药品己经发给83位患者。
"立即通知所有..."林晓的话卡在喉咙里。屏幕上,张药师刚刚上传的质检报告赫然显示:该批次药品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