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匠人手艺还真是不错,做得还真是又快又好,还别出心裁的将靠床头用大竹筒做了个横靠,又将原本翻起来靠塞东西才能升起的床板做了一副人字形的活动撑杆,这样以一来放下撑杆,床板放平,支起撑杆,则床板上升,而且上升的高度可以调节,想要怎么调节,只需要移动人字形撑杆中的短杆就可以了。众人见到演示也是频频点头连声夸好道精巧。
匠人见没什么需要改动了,便道天色将晚,急着要回家,便收拾了工具,向卜先生和袁尺昂行礼道别。卜先生拿出随身携带的钱袋,哗哗啦啦倒出一些钱币给他,那匠人却推辞不受,卜先生只好从身上取出一瓶金创药来送给他,告诉了他用法,以做不时之需,那匠人高高兴兴的接过药,千恩万谢的笑着离开了。
送走了匠人,卜先生意犹未尽,又自己亲自操作了一遍,首夸袁尺昂心思巧妙,袁尺昂听了有些心虚,不敢居功,这东西自己只是说了一下,本来还想可能匠人理解不了还要画个简单的图纸什么的,也不料这匠人确是一个能工巧匠,仅凭几句话便能这么快速的做出东西来,而且还做得甚是精巧,看那竹床板,不仅精准的留好了洞口,还修得整整齐齐的,分成上下两层,不用的时候还可以盖上,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床板,人睡在上面,也不怕屁股掉下去,更是要舒服许多,心下越看越是喜欢。
卜先生看出了袁尺昂的心意,因担心新竹子湿重太凉,便吩咐众人取了细织的草垫子和床单来铺上,几人小心翼翼的将袁尺昂抬到了竹床上,又调高了床板斜度,袁尺昂也是赞不绝口,便跟着似乎疼痛也轻了许多。
众人又趁此机会将屋子陈设重新摆放了一下,将原来岩搬过来那张床又搬了回去,又将袁尺昂原先躺的那张床腾了出来,打算给温西和火娃,不料温西闻言却是极力推辞,自言睡觉爱打呼噜,且声音很大,自己睡外面就可以了,而且此次带着猎狗一起来的,到时候睡在外面将猎狗往床脚一栓,也好在门外有个看顾。
袁尺昂和卜先生听了,正要做劝说,那与温西一起前来的火娃却笑道:“不必管他,他在山上住窝棚习惯了,怕是硬要他在屋里住倒是为难他了”,说完又解释了一番,原来温西原先是个猎户,自小喜欢住在山上套些野物,时间久了,成了习惯,听到狗叫总是习惯警醒,睁眼就要往外冲,在自己家都不知门框撞了多少回了,众人听了不觉失笑,也就不好在继续勉强他了。
几人说着话,不觉就快到掌灯时分,卜先生招呼众人前去用饭。众人刚走,卜三娘竟亲自给袁尺昂送了饭,这次一起来的还有卜先生的小徒弟,卜三娘叫他‘豌豆’,看起来大约十二三岁的样子,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便由豌豆给袁尺昂喂食,袁尺昂还有些不好意思,推辞放在桌上等青根貂来。
卜三娘却是笑着让袁尺昂不必客气,催促着豌豆伺候喂食,袁尺昂也只得道了谢,吃了起来。边吃还边与卜三娘聊了几句,聊的内容嘛,其实就一个意思,就是刀玉海送来的东西特别多,所以卜三娘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又让袁尺昂有什么需要或者想吃点什么,只管叫青根貂告诉她,袁尺昂也是边聊边感谢。
等到袁尺昂这边吃得差不多的时候,青根貂也赶了回来了,卜三娘便和豌豆收拾了东西告辞离开。
不一会儿,温西和火娃也回屋来了,加上青根貂,三人围坐在桌上的油灯旁,几人陪着袁尺昂说着话。
火娃话要多一点,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着寨子的趣事,只是偶尔会说到诸如“就上次少爷你来见到的那个某某某......”“我带你去过的哪里哪里.....”“你当时也看到的......”这些原本不是袁尺昂记忆里的东西让他有些陌生,时常让他有些出神。
温西话少一些,当然只是相对来讲,当袁尺昂问起在山中套野物的事情来,也是答得很仔细。
聊天中,袁尺昂对着上河六寨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这上河六寨其实并不止六个寨子,其范围很宽,方圆大约三十里路,大大小小的寨子有五十来个,差不多西千来户人家,两万多人。只是相对集中的官寨有六个,便由这六个官寨来管理其他小寨子,刀玉海的寨主其实是总寨主的意思,跟一般的寨主是不同的,他住的那个寨子叫集寨,也就是这上河的中心,是有驿站和集市的,每十天,也就是一旬,还有集会,最边远的寨子也会赶十几里山路来,或买或卖,有些也首接以物易物。
眼下住的这里叫两河沟,是上河最南边的一个小寨子,离上河集寨大约十五六里,别看只有十五六里,山路难行,要是再带着东西,需要整整一个时辰。寨子三十来户,不到两百人,因为靠河,除了种地,大多靠捕鱼和放竹排运粮为生,整个上河因为竹子多,也有篾匠做些竹编运到下河去卖,不过去下河关卡很多,每过一次都要收钱,运了东西的收十个钱,空筏子也要收三个钱,所以这里的人也不是常去下河,都是几家凑些东西合伙撑一个筏子去,毕竟要过七八个关卡,来回要一百多个钱。
这两河沟原来没这么多人,因为原来不从这里运粮去下河,近些年因为要从上河征运军粮,所以刀玉海从上河其他寨子迁了许多人来,眼下也没有设寨子把头,就由卜先生暂时带着经管,好在人不多,事情也少。
温西和火娃都是上河集寨的人,因为两人的父辈都曾跟着刀玉海打过仗,所以刀家有些小块的坡地就交给他们在耕种,也没收过租,相当于送给他们在种,别看这些小坡地,东一块西一块的,多了可就不得了,又不用交租,收多少全是自己的,两家慢慢存了些粮,在本寨子比起来算是比较宽裕的了。所以他们农闲或者集寨有点什么事的时候总是愿意主动前来帮忙,刀玉海也从不亏待他们,总是给些东西或者钱,两人提及此事总是感叹:“老寨主仁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