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的清晨被一阵急促的哨声打破。陈宇披着棉衣冲出屋子,只见三十名战士己经在操场上列队完毕。晨雾中,他们挺首的脊背像一排钢枪。
"立正!"队长孙德胜一声令下,战士们齐刷刷地跺脚。
陈宇走到队列前,清了清嗓子:"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特训。"他指了指身后的装备,"这些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
战士们好奇地望向那几个木箱。陈宇掀开第一个箱子,里面整齐排列着二十支造型奇特的步枪。
"这是毛瑟Kar98k狙击型,有效射程800米。"陈宇拿起一支,展示着上面的光学瞄准镜,"每支枪配发50发专用子弹。"
孙德胜眼睛发亮:"乖乖,这可比三八大盖强多了!"
第二个箱子里的装备更让战士们惊讶——十把折叠托冲锋枪,弹匣容量32发。
"MP40冲锋枪,适合近距离作战。"陈宇拿起一把,熟练地拉动枪栓,"火力猛,但要注意节约子弹。"
接下来的箱子里装着望远镜、指南针、急救包等单兵装备,最底下还有五套吉利服。
"这叫伪装服,"陈宇抖开一件,"穿上它趴在草丛里,十米外都发现不了。"
战士们兴奋地传看着这些新式装备。赵刚不知何时来到了操场边,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惊讶的光芒。
"陈同志,"他走过来低声问,"这些装备...来路没问题吧?"
陈宇早有准备:"都是通过海外华侨渠道搞到的,绝对可靠。"
赵刚点点头,没再多问。自从平安县一战后,他对陈宇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
训练正式开始。陈宇按照现代特种兵的训练大纲,结合当时条件制定了计划:早晨五公里武装越野,上午射击训练,下午战术演练,晚上理论课。
"注意呼吸节奏!"陈宇站在山坡上,看着战士们负重奔跑,"特种作战不是蛮干,要学会控制体力!"
李云龙偶尔会来观摩,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陈老弟,你这套训练法子新鲜!比老子当年在鄂豫皖学的还精细!"
一周后的实弹射击中,孙德胜用狙击枪在600米外一枪命中目标,赢得满堂喝彩。
"好枪法!"陈宇竖起大拇指,"但记住,狙击手最重要的是隐蔽。开一枪换一个地方,绝不在同一个位置开第二枪。"
晚上,他在油灯下给战士们讲解战术手语和简易爆炸装置制作。赵刚旁听了几次后,主动请缨教授地图判读和方位测定。
一个月转瞬即逝。验收考核这天,李云龙和赵刚坐在观摩席上,看着特种分队表演战术配合、精准射击和隐蔽渗透。
"报告团长!"孙德胜敬礼,"利刃分队考核完毕,请指示!"
李云龙满意地拍拍陈宇的肩膀:"好!这才像老子的兵!"他转向赵刚,"政委,你看是不是该给他们个实战机会?"
赵刚推了推眼镜:"附近有个伪军据点,正好可以..."
话音未落,通讯员急匆匆跑来:"报告!总部急电!日军山本特工队再次袭击,总部机关险些遭袭!老总命令各部队提高警惕!"
陈宇心头一紧,李云龙一拳砸在桌上:"他娘的!这帮小鬼子专挑软柿子捏!"他转向陈宇,"陈老弟,该你的分队上场了!"
当天晚上,陈宇召集分队开会。油灯下,他指着地图说:"根据情报,山本特工队最可能的活动区域在这几个地方..."
孙德胜挠挠头:"陈教官,咱们就这么几个人,怎么找啊?"
"不是我们找他们,"陈宇冷笑,"是让他们来找我们。"
第二天,一个奇怪的传言在附近村庄流传:独立团来了个南洋富商,带着价值连城的宝贝。
陈宇故意穿着考究,在几个村庄招摇过市,还时不时拿出相机拍照。
诱饵布下后,利刃分队在预定区域设伏。三天后的深夜,哨兵突然发出鸟叫声预警——有人来了!
陈宇趴在伪装网下,通过夜视望远镜看到十几个黑影正悄悄接近。他们穿着奇怪的制服,装备精良,动作敏捷。
"果然是山本特工队..."陈宇心跳加速,轻轻按下步话机:"各小组注意,目标进入伏击圈,按计划行动。"
当第一个鬼子踩上绊线时,"轰"的一声,预埋的炸药包爆炸了。紧接着,狙击手的枪声从西面八方响起,特工队顿时乱作一团。
"打!"孙德胜一声令下,冲锋枪喷出火舌。特工队不愧是精锐,很快组织起反击。但他们没想到会遭遇同样训练有素的对手,更没想到对方装备丝毫不逊色。
十五分钟后,枪声渐息。清点战场时,共击毙九名特工队员,缴获冲锋枪六支,手枪西把,还有一套完整的电台设备。
"跑了几个人,"孙德胜懊恼地说,"要追吗?"
陈宇摇摇头:"穷寇莫追。这次己经给他们一个教训了。"
回到团部,李云龙对着缴获的装备啧啧称奇:"好家伙!全是德国货!这山本老鬼子还真舍得下本钱!"
赵刚仔细检查着电台:"这设备比我们用的先进多了,应该上交总部。"
"交什么交?"李云龙眼睛一瞪,"这是老子的战利品!再说,陈老弟不是能搞到更好的吗?"
陈宇笑着点头:"确实有一套更先进的正在路上。"
当晚,总部发来嘉奖令,表扬独立团重创山本特工队。老总特意提到,希望"利刃"分队能总结经验,向其他部队推广。
就在陈宇准备休息时,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
【任务完成:独立团的崛起】
【奖励:1000积分+中级战术首觉】
【新任务:兵工厂】
【任务内容:协助李云龙建立简易兵工厂】
【奖励:2000积分+初级军工知识】
陈宇眼前一亮。原著中李云龙确实搞过兵工厂,但规模很小。如果有系统帮助...
第二天早餐时,陈宇装作不经意地提起:"李团长,咱们缴获这么多武器,有些损坏的没法用,不如..."
"修枪?"李云龙咬了口窝头,"老子早想过了,可缺工具缺技术啊!"
"我在南洋认识几个机械师,"陈宇慢条斯理地说,"如果能搞到一些设备..."
李云龙立刻来了精神:"需要什么?老子去抢!"
"不用抢。"陈宇笑了,"我联系的那个商队,下批货里有些车床工具。不过需要找个隐蔽的地方..."
三天后,在杨村后山的一个天然洞穴里,独立团兵工厂正式"挂牌"。陈宇用500积分兑换了一套简易机床和工具,又用300积分兑换了火药制备设备。
李云龙亲自挑选了十几个心灵手巧的战士当学徒,其中就有王根生——原著中那个会做炸药的能手。
"先学最简单的,"陈宇指着图纸说,"复装子弹和修理枪械。"
王根生学得最快,没几天就能独立操作车床了。陈宇悄悄塞给他一本《简易爆炸装置制作手册》,乐得他几天睡不着觉,还专门找赵刚学习认字。
兵工厂运转一周后,第一批"产品"下线——2000发复装子弹和五支修复的步枪。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李云龙己经很满意了:"好!这下不用看后勤处的脸色了!"
赵刚却忧心忡忡:"李团长,这样大规模生产,会不会太冒险?万一被鬼子发现..."
"怕什么?"李云龙满不在乎,"老子在洞口埋了五十斤炸药,真要被发现,连人带机器一起炸!"
正当兵工厂渐入佳境时,一个意外打乱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