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 第31章 新政破晓:千年田赋的破局重构

第31章 新政破晓:千年田赋的破局重构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作者:
泽宇世界的重剑无锋
本章字数:
3512
更新时间:
2025-05-29

洪武二十八年惊蛰,春雷炸响应天府的夜空。朱允熥立在乾清宫的落地窗前,望着雨幕中摇曳的宫灯,手中握着陈远历时半年绘制的《全国丁口舆图》。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与黑线,勾勒出大明王朝最真实的肌理——有的州县丁口锐减却赋税不减,有的豪强大族隐匿田产却逍遥法外。

"陛下,户部送来最新税赋奏报。"徐妙锦撑着油纸伞踏入殿内,裙摆沾着的青草气息。她展开泛黄的奏章,指尖划过触目惊心的数字:"山东布政使司奏称,流民数量己达二十万,而当地豪强上报的田亩数,竟比十年前还少三千顷。"

朱允熥的指节叩击着紫檀木案几,发出沉闷的回响。他想起白日里朝堂上的激烈争论,那些世袭勋贵们振振有词:"祖宗成法不可废!丁税乃立国之本!"可当他质问为何江南某国公府的田庄能隐匿半数田产时,殿内却陷入诡异的死寂。

"传旨,"他突然转身,目光如炬,"明日在文华殿召开新政会议,着六部尚书、都察院御史,还有..."他顿了顿,"让苏州知府带着当地推行'鱼鳞图册'的经验进京。"徐妙锦注意到,皇帝腰间新换的螭纹玉佩上,不知何时系了根红绳——那是昨日格物书院学子敬献的,寓意"革新如红,破旧立新"。

次日的文华殿,气氛剑拔弩张。当朱允熥展开《摊丁入亩试行方案》时,刑部尚书率先发难:"陛下!废除丁税,改按田亩征税,这岂不是让那些无地流民逃脱赋税?国库空虚,拿什么养兵?"

"拿隐匿的田产养兵。"朱允熥冷笑一声,命人抬上整整十箱账本,"这些是都察院暗访所得,单是两淮盐商与江南士族,就虚报田产三十万顷。"他指向其中一本泛黄的账册,"诸位请看,某伯爵府名下登记田亩两千顷,实际却有八千顷之多!"

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朱允熥趁热打铁,展开第二卷竹简:"至于'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征收,折成银两缴纳。如此一来,既简化税制,又可杜绝胥吏层层盘剥。"他望向沉默的户部尚书,"林卿家,你来说说此法对国库的增益?"

林深推了推金丝眼镜,手中算盘打得噼啪作响:"据臣测算,若全国推行,每年税赋至少可增加西成。更重要的是..."他举起一本《现代户籍管理细则》,"配合新的户籍制度,将百姓按'士、农、工、商'西业登记造册,既便于管理,又能精准调配资源。"

然而,新政的推行远比想象中艰难。当第一批丈量土地的官员奔赴江南时,竟遭遇当地豪族的暴力阻挠。某夜,徐妙锦神色凝重地送来密报:"苏松二府的丈量官被人刺杀,现场留下的匕首,刻着徐家军的徽记..."

朱允熥的眼神瞬间冰冷。他着腰间软剑,突然想起徐达在世时的叮嘱:"徐家军永远是大明的柱石。"可如今,这根柱石似乎出现了裂痕。"传蓝文徽,"他沉声道,"让天枢营秘密护送丈量队,敢有阻拦者,格杀勿论。"

在血与火的较量中,新政逐渐打开局面。苏州知府带来的"鱼鳞图册"发挥奇效,通过绘制精确的田亩地图,将每块土地的形状、面积、业主姓名一一登记在册。当百姓们看到官员用陈远发明的"丈量轮"精确测量土地时,开始放下疑虑——原来朝廷这次,真的要动真格。

随着摊丁入亩的推进,无地流民的负担大幅减轻,许多人开始返乡垦荒。而"一条鞭法"的实施,更是让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天府的市集上,出现了专门兑换银钱的钱庄;泉州港的商船,载着丝绸瓷器驶向更遥远的国度。

最具深远意义的,当属现代户籍制度的建立。朱允熥亲自设计的户籍册,不仅记录姓名、年龄、籍贯,更详细标注职业、技能与资产。"这是大明的数字密码。"他在朝堂上展示户籍册时,眼中闪烁着光芒,"通过它,我们能知道哪里需要修路,哪里需要开渠,哪里的匠人可以支援边疆建设。"

当新政推行满三年时,朱允熥登上应天城楼,俯瞰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商贩的吆喝声、工匠的锤打声、学子的诵读声交织成曲,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盛世图景。徐妙锦递来最新的税赋奏报,朱允熥展开一看,嘴角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国库盈余己达历年之最,而流民数量,减少了整整八成。

"陛下,格物书院的学子们研制出了更精准的丈量仪器。"徐妙锦指着远处的车队,"他们说,要带着新仪器走遍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朱允熥望着渐渐西沉的落日,握紧了皇后的手。这场关乎国本的变法,或许还会遭遇无数暗礁险滩,但他坚信,只要坚持走下去,终有一天,大明会在革新中浴火重生,绽放出超越千年的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