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童家智谋亲情与传承
商海童家智谋亲情与传承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商海童家智谋亲情与传承 > 第七十五章 鼎镬乾坤:三味融合的味觉史诗

第七十五章 鼎镬乾坤:三味融合的味觉史诗

加入书架
书名:
商海童家智谋亲情与传承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006
更新时间:
2025-05-20

2017年4月6日下午,京城2000平别墅的智能厨房内蒸汽氤氲,童浩林系着定制的绣龙围裙,站在超导电磁灶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悬浮的食材架上,来自厦门的鲍鱼、杭城的火腿、中原的山药等珍稀食材在量子保鲜仓中静静待命,一旁的AI助手实时投影出烹饪步骤全息图。

“哥,需要帮忙吗?”童舒扎着丸子头,蹦蹦跳跳地跑进厨房,手里还拿着平板电脑,“我刚用美食AI设计了一道融合菜,叫‘星汉灿烂’!”她兴奋地展示着设计图,图中用分子料理技术制作的星空造型甜品,搭配着会散发不同香气的食用雾气。

童浩林笑着摇头:“先别急,今天咱们要做的,是真正的传统融合。”他取出一个古法陶坛,这是特意从闽南老家寻来的百年老坛,“佛跳墙讲究‘十八种食材,十八般火候’,但今天我要加入杭城菜的精致刀工和中原菜系的调味哲学。”说着,他拿起一柄纳米陶瓷刀,将金华火腿切成薄如蝉翼的片状,每片都精准到0.3毫米。

在一旁的智能料理台上,童宁正在调试味型平衡系统。这位清北高材生将《齐民要术》中的调味理论与现代化学分析结合,通过质谱仪检测食材的呈味物质:“哥,根据我的计算,厦门的海鲜鲜味、杭城的醇厚酱香、中原的辛香,三者的黄金比例应该是5:3:2。”她将调配好的秘制酱汁倒入陶坛,香气瞬间弥漫整个厨房。

此时,苏婉婷带着几位特殊客人走进厨房——曹源和韦东奕。平日里醉心科研的两人,此刻盯着食材露出好奇的神色。曹源推了推眼镜:“没想到超导技术还能应用在厨具上,这个电磁灶的控温精度比实验室设备还高。”韦东奕则默默拿起一本《随园食单》,边看边在心里推演其中的数学逻辑。

“来,帮我个忙。”童浩林将处理好的鲍鱼递给曹源,“用你的超导镊子,把瑶柱丝精准地塞进鲍鱼切口里。”曹源欣然接过,凭借在实验室练就的手稳心细,动作行云流水。而韦东奕则被安排研磨香料,他看着香料在石臼中慢慢变成粉末,突然开口:“这和数学中的迭代收敛原理很像,不同元素不断融合,最终达到完美状态。”

厨房的氛围愈发热闹。童舒负责用3D食物打印机制作造型别致的面点,将闽南的鱼形粿、杭城的荷花酥、中原的牡丹饼融为一体;童宁操控着智能火候系统,根据食材的实时变化调整陶坛的受热曲线;苏婉婷则化身摆盘大师,用分子料理技术制作出云雾缭绕的效果,将菜品衬托得如同仙境。

随着陶坛盖子被缓缓揭开,浓郁的香气瞬间冲破屋顶的空气净化系统,引得正在别墅花园里修剪玫瑰的园丁们纷纷探头张望。童浩林将佛跳墙盛进定制的珐琅彩瓷碗,每碗中都包含着三种地域的精华:厦门鲍鱼的弹牙、杭城火腿的醇香、中原山药的绵密,在秘制汤汁中达到绝妙平衡。

晚餐时分,悬浮餐桌自动旋转,展示着一道道融合大菜。除了改良版佛跳墙,还有“汴京龙井虾仁”“闽南西湖醋鱼”等创新菜品。曹源尝了一口虾仁,眼中满是惊喜:“龙井的清香居然能中和汴梁菜的厚重,这种味觉碰撞太奇妙了!”韦东奕虽然话不多,但默默添了三次饭,显然对这桌融合菜赞不绝口。

饭后,童浩林带着众人来到厨房的数据中心。巨大的屏幕上,记录着每道菜的制作过程数据,从食材的分子变化到火候的精确控制,都被完整保存。“这些数据,”童浩林说,“将成为我们研发新菜系的基础。未来,我们要打造一个真正的‘中华味觉数据库’。”

夜色渐深,厨房的灯光依然明亮。童舒和童宁在智能料理台上继续捣鼓新菜式,苏婉婷在一旁记录灵感,曹源和韦东奕则讨论着如何将超导技术应用到食物保鲜中。童浩林站在厨房门口,看着这温馨又充满创意的场景,突然意识到,烹饪与科研、传统与创新,本质上都是对完美的追求。而这桌融合了三地风味的菜肴,恰似他的人生——在传承中创新,在多元中寻找平衡,最终成就独一无二的精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