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宋醒来的时候。
是躺在床上的,他翻了个身,能听到褥子下面是草席的声音。
尤其隔着薄纱的帐子,显得屋里特别的暗淡。
有暗淡的光线,从窗棂中的缝隙透出来。
还能听到砰砰砰的撞击沉闷撞击声。
一伸手,触到薄纱的帐子。
他一时有些恍惚。
很快,声音消失,门被推开,一个披散着长发的少女,捧着一盏油灯。
油灯的光线是昏黄的,散发出光晕。
将叶春的眉眼,衬托的更加柔和。
她的头发素日都是编成辫子,垂在胸前和背后的。
如今散开,自下颌处弯曲的蓬松着。
趁的小脸越发的小了。
散发着清新的香气,不同于澡豆的香味。
而是很自然的味道,仿佛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
她放下油灯,撩开帐子。
笑眼弯弯。
“醒了?饿不饿?”
声音轻柔的像从云间传来的仙音。
周宋撑起身子,坐了起来。
叶春也坐在了窗边。
“怎么没有叫醒我。”
叶春摇摇头,这人也是傻。
她钱少,买的东西也少,看似差不多的背篓 。
她自己的很轻松的背了回来 。
哪里晓得这人这么实诚,背篓里沉甸甸的,除了粮食种子,就是不知道在哪儿买的咸肉。
吃过疙瘩汤,竟然坐在那里就睡着了。
脸色也潮红的厉害。
一摸才知道又发烧了。
触到了他肩膀,他在半睡半醒中也闪躲的厉害。
才晓得周宋两个肩头都磨破了。
难为他默默的坚持到了家。
叶春收拾了草垫子铺了褥子。
给他用酒兑水,不停的擦身子,又涂了自制的油膏。
才终于退了烧。
“你肩膀磨破了,之前身体也没有修养好,发烧了,这里有温热的白粥,你喝点吧。”
周宋才发现,自己己经换了一身衣裳。
衣裳的料子明显的柔软了很多。
他心里甜滋滋的,搂住叶春的腰,哼哼唧唧好大一会儿。
才把半碗白粥喝掉。
叶春拿了帕子,给他擦汗。
自己抱了被子。
“你人不舒服,就先睡这屋吧,我去阿娘房里。”
周宋眼睛一转,手肘落下。
砰一声倒在床上,发出一声闷哼。
叶春刚掀开了帘子,就听到周宋倒在床上的动静。
不放心,又返回去看了一眼。
结果被抱住腰,怎么都甩不脱。
“春儿,娘子,我都入赘了,是你春儿的夫君了,你怎么能让我独守空床呢。”
“是不是嫌弃我,不想要我了。”
“春儿,好娘子,我还是病人呢,我为了给娘子背咸肉和粮食,肩膀都磨破了,春儿,我的肩膀好疼啊。”
叶春臊的脸发烫,她长到了十六岁。
见过了村里十几对夫妻,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
哪里见过周宋这样的赘婿。
要知道五叔也是入赘的,听吴奶奶说,叫他上桌吃饭都不肯的。
除了干活就是干活。
她又羞又恼,怎么也掰不开箍在腰间的手。
不知不觉的就被周宋带到了床上。
可是叶春毕竟只是个,只懂“一夜风流”的小姑娘。
挣脱不开,躺在晒的香香软软的床上。
还没等周宋逗几句,睡意袭来,就睡着了。
倒是周宋自己苦笑了几声,把叶春的头发拨到一旁。
调整了下枕头,叶春就睡的更香了。
周宋看了一会儿叶春的睡姿。
过了许久,在她一缕发上印了一个吻。
吹熄了油灯,屋里彻底陷入了黑暗。
第二天,下起了毛毛细雨。
周宋起床的时候,叶春还在睡。
他把那身柔软料子的衣裳,收到枕头旁。
换上了那身粗布的衣裳。
先是把一口水缸用丝瓜络刷洗干净。
冲了两遍。
首接挑起了水桶,往返了几回。
把大水缸打满,盖上了草帘子。
这个时候叶春也打着哈欠出来了。
脸上有头发压出的痕迹,叶春坐在屋檐下,把散乱的头发梳好。
重新编成了两个大辫子。
早饭是周宋烧的。
糊底的糙米粥。
焦黑的块块,没有搅散的盐粒子。
叶春忍着喝了半碗,最后还是倒给了母鸡。
挖了半碗面,和成稠稠的面糊,锅底烧火,从锅沿慢慢的淋一圈下去。
面糊刚刚到锅底,就己经全熟了。
面糊里加了盐水和猪油,味道比那糊底的粥,好吃了千万倍。
糊饼都盛出来,两个鸡蛋打散,滚烫的水一冲,半盆蛋花汤也好了。
两人吃完了早饭。
叶春把准备好的稻种拿出来浸泡在盆里。
吩咐周宋在家好好待着,拎着背篓就出了门。
叶春走了以后,周宋总觉得呆在这院里,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开始整理,他从集市上带回来的东西。
东西是旁人准备的,具体都有什么。
叶春也尊重的没有动他的东西,他也不想藏着掖着。
一布袋米,上好的粳米。
油纸包裹的几方咸肉。
一身红色的嫁衣,还有一匣子金银锭子,一匣子金银首饰。
怪不得那么重。
金银首饰简单裹起来,寻了一个柴房一个角落塞了进去。
金银锭子放在了叶春的枕边。
咸肉和米袋子,放在灶房的米缸里。
周宋沿着石板路,追着叶春去了田边。
说是田,不如说是小菜地。
地方很小,零零碎碎的有十几块。
大的一丈见方,小的只有锅盖那么大。
叶春己经锄了一块地,弯腰把翻出来的小石子捡出来,丢在旁边的石堆里。
早上的太阳升起来,照的她的头发丝都在发光。
周宋哪里还忍得住。
从叶春刨地,周宋捡石子。
到周宋熟练的刨地,刨出来的石子,堆成小堆,锄头一挥,就全部落在了石块堆里。
地翻了一遍,干草和草根,堆在田里。
火石一磕,烧成了一堆草木灰。
这块地,就算完成了。
叶春擦了一把额头的汗。
心里感慨万千。
怪不得这村里的人都喜欢生儿子。
果然男人勤快起来,有力气有脑子,活就是干的快。
有了周宋,今年完全不担心粮食的收成了。
周宋迎着叶春欣赏的目光,干的起劲。
到了晌午,就把最大的三块地翻完了。
周宋扛着锄头走在前面。
头发上沾了干草屑,袖子挽到了手肘,肩头还搭着一方布巾。
从后面看,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