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狗,扑腾了一身泥水。
三只鸭子两只伤了翅膀,一只瞎了眼睛。
周宋麻溜的就要扭它们的脖子。
叶春及时制止他 。
“要做鸭血汤,鸭子得是活的,不然没有鸭血就没办法了。”
周宋取了工具,把竹筐腾出来 。
三只野鸭丢进去,抖了抖手上沾惹的鸭毛。
“上次的野雁毛加上这次三鸭子的毛,是不是可以做个鸭毛被子。”
叶春怀疑自己听错了。
什么被子?
鸭毛被子 ?
“鸭毛做被子?那鸭毛很腥的,怕是做不了被子,想要又薄又暖的被子,等到了秋天,大批的蚕茧上市,咱们做一床丝绵的被子。”
周宋拉起她的手,就只笑:“好,那就做丝绵的被子,做宽一些的,咱俩盖一床好不好?”
叶春惊诧的对上他的眼睛。
过了一会儿,像是明白了什么。
涨的脸通红。
她挪开了视线,看着趴地上喘粗气的小黄 。
看了看竹筐里时不时发出嘎的鸭子。
又看了看水渠篮子里扑腾的鱼。
最后才对上了周宋的眼睛。
动作轻轻的点了点头。
山里的被子都是窄被子,按着布匹的宽幅做的。
两幅合在一起,正好做一床被子。
多少年了都是这样的。
被子竟然可以做宽一些吗?
可以两人盖一床被子吗?
这个想法真的不错。
山里没有种棉花,做被子要提前去油坊那边预定。
棉花种子是官府发放的,也由官府统一收购。
但是多出来的,农户可以自留,棉籽用来榨油,所以想要定做被子的,得去油坊去排号。
运气好的几天能排到,运气不好的,有时候要排两年。
她阿娘和大伯母合伙纺线织布。
有门路买到棉絮和纱线,所以家中才不缺被子的。
听说外面有些地方,都要收集柳絮和芦花和棉花掺着做棉衣棉被呢。
有钱的人家就会采买一些蚕丝,和棉花一起,做成丝绵被。
具体丝绵被是怎么样的,叶春自己也没有见过。
只是听说,又轻又暖。
她现在手头有钱,在丰城名下还有叶楼和小院子。
这些都是周宋带来的,她也不好太小气。
想到这里,她重重的点点头 。
“走,先烧鸭血粉丝汤,再做羽绒被子和丝绵被子,做大大的宽幅,咱俩一起睡。”
野鸭和野雁一样,都是好吃,但是难收拾的物件。
叶春揪了一些鸭毛,迅速的给鸭子放了血。
接鸭血的盆里了放了一些细盐,添了一些水。
这样做出来的鸭血才更嫩。
周宋帮不上忙,自顾去了院子外面烧水。
石头灶只需要放上大锅,就能继续用 。
但是这样就要把锅揭下来。
太麻烦了。
水一滚,就把鸭子首接丢在滚水中烧。
叶春看着锅:“咱们明日去一趟丰城,铁锅需要报备,咱们去当铺看看,是不是有老铜釜,以前没有铁锅的时候,大家都用陶罐和铜釜煮东西,如果咱们需要一个炖煮的锅具,不如买个铜釜。”
“好,明日就去。”
叶春笑的腼腆:“正好今天把鸭鸭腿炖好放在井里,明天一早出发,带去给二婶尝尝。”
拔毛、开膛,这次轮到了周宋做。
叶春被他推去了洗澡间。
他学着叶春的模样,不拔毛,而是用拇指顺着毛往下搓。
他手大,一搓搓掉一大片毛。
大小的鸭毛扑簌簌的落下,被他收在一个竹筐里。
他虽然不会做羽绒被子,但是丰城总有加工坊,到时候送去加工就是了。
总会有办法的。
叶春想要给二婶送鸭肉,自然还是按着原来野雁的方式,鸭胸肉割下,鸭腿和鸭翅分别斩下。
鸭架子就得等着叶春洗完澡再处理了。
周宋顺着骨节,斩下最后一只鸭腿。
低头笑了。
堂堂大元二公子,如今沦为山民。
他竟然还觉得过的很快活。
不过想想,周二叔为了周二婶,膝盖软的像面条。
日子不也是过的有滋有味。
好歹叶春从不会让他罚跪呢。
算算日子,快要到六月了,最热的天气要来了。
船队也要出海了。
周二叔说这次要去大食国,带去棉布和丝绸,换回来当地的特产。
这样的船队,他们有两支。
冬天各出发一次,航程半年。
这是他当初和女帝谈成的条件。
原本的打算是以丰城为据点,带着船队,去往南的地方开疆辟土。
周二叔常说,女帝就连脚底板子上都长满了心眼子和算计。
大公子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种女人比男人更难对付。
不如舍弃了大元,重建家园来的畅快。
反正北地己经成了筛子,己经没有拯救的意义了。
后来他遭了大公子绝地暗杀,顺着河流飘进了桃花坳。
一切的计划全部泡汤。
丰城他要,桃花坳要保住。
争还是要争的。
若是不争,那不就是把脖子伸过去,任人宰割了。
以女帝的行事风格,不出十年,丰城必然再起风云。
大元己经覆灭,那么周边的大金和大齐,就势必要强大起来。
鼎有三足,尚可立足。
想要平衡天下,必不能让大庸一家独大!
叶春包着布巾出来。
周宋己经把一切收拾妥当了。
就连鸭肠都搓洗过了,鸭血也凝固了。
叶春觉得好惊喜。
“你都收拾好了?那我来烧火,你赶紧去洗澡吧。”
周宋指指柴房改造的凉棚。
“咱还要买些细纱,不然晚上点了油灯,会引来小飞虫。”
叶春轻轻的揉搓着湿发。
“好,到时候咱们一起挑颜色。”
叶春包了湿发,把鸭血取出来,清水冲过,重新泡回水里。
把周宋赶去洗澡。
自己取了小炭炉,在鸭架子上割下来一些碎肉。
小铁锅里从大锅里舀大半锅的汤。
抽了两根柴,又打开罐子,取了几块火炭。
很快小锅子,噗噗噗的冒出来白气。
里面的火炭,己经能提供足够的热度。
叶春舀了一瓢面,小罐子里的酵粉己经不多了。
看来,明日去丰城,得列一张单子了。
要买的东西可真不少呢。
酵母用温水化开,面团和好,放在灶台上。
灶台此刻的温度,特别适合发酵。
然后又去了杂面,重新和了一点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