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16日,杭城的梅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将青石板路浸润得发亮。星芒汉堡杭城分公司的十家门店外,巨型广告牌在雨幕中闪烁着的光泽,"南北风味套餐+限定版泡面"的宣传语搭配动态画面,引得路人频频驻足。热气腾腾的店内,肉夹馍汉堡的酥脆饼皮与东坡肉泡面的浓郁汤汁交织出独特香气,与窗外的烟雨江南形成奇妙碰撞。
马华腾握着无线电手机,声音在电流中略显急促:"知意,你绝对想不到谁来了杭城!马云,那个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英语老师的马云!他到处拉投资想做网站,结果今天跑到星芒门店吃汉堡!"
沈知意的手指在实验室的键盘上顿了顿。她摘下护目镜,望着培养皿中正在测试的新型食品添加剂,"他怎么会知道星芒?"
"他说尝过星芒的泡面后惊为天人!"马华腾的声音带着笑意,"尤其是咱们把南北食材融合的创意,让他联想到互联网能打破地域界限。现在他在门店里拉着店长聊了快两小时,连吃了三个不同口味的汉堡!"
沈知意的唇角微微上扬。她想起自己在清华的课堂上,曾无数次推演过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可能。"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她脱掉白大褂,"我明天飞杭城。"
次日清晨,沈知意的私人首升机降落在西湖畔。她撑着素色油纸伞,踩着积水走进星芒汉堡湖滨店。靠窗的位置上,一个身形消瘦、留着卷发的男人正对着笔记本奋笔疾书,桌上摆着吃剩的西北孜然羊肉汉堡和空泡面碗。
"马老师?"沈知意在对面坐下,将温热的龙井茶推过去,"听说您对互联网建站很感兴趣?"
马云猛地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他推了推眼镜,兴奋地比划着:"沈小姐!我想做一个'中国黄页',把企业信息搬到网上!现在没人相信互联网能改变什么,但您看看星芒!"他指着墙上滚动播放全球分店实况的屏幕,"用科技把传统美食卖到全世界,这就是未来!"
沈知意静静听着,目光落在马云手边皱巴巴的企划书。泛黄的纸页上,手绘的网页草图略显稚嫩,却充满破局者的野心。她想起16岁那年在阿深市的车库里,用旧电脑编写第一版星芒点餐系统的夜晚——同样不被看好,同样孤注一掷。
"我可以投资两千万。"沈知意的声音平静却坚定,"不需要利息,等你赚到钱,把本金还我就行。"
马云的笔"啪嗒"掉在桌上。他盯着眼前这个年轻得不可思议的投资人,突然笑出声:"沈小姐,你知道吗?这三个月我见了23个投资人,他们要么说我是疯子,要么让我回学校好好教书。"他的眼神变得灼热,"但你眼里有和我一样的光,那种相信未来的光。"
接下来的一周,杭城某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沈知意和马云的团队日夜奋战。她调出星宁金融的市场分析系统,为"中国黄页"制定商业模型;马云则带着团队挨家挨户拜访企业,说服他们成为第一批"触网"用户。当第一家丝绸厂的信息成功上传至网页时,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夕阳为西湖镀上一层金边。
"知意,你为什么愿意赌我?"某天深夜,马云泡了两杯速溶咖啡,推过一杯。
沈知意望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想起湘城扶贫车间的女工、苏北电子图书馆的孩子:"因为商业的本质不是零和博弈。"她转动着咖啡杯,"星芒汉堡能成功,是因为把科技、文化和人情味揉在了一起。互联网也一样,它不该只是冰冷的服务器和数据,而应该成为连接梦想的桥梁。"
一个月后,"中国黄页"正式上线。沈知意站在星芒汉堡的全球运营中心,看着大屏幕上不断刷新的访问数据。马云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手机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第一笔订单!绍兴的黄酒厂要做全年推广!"
她的目光扫过墙上的世界地图,星芒的蓝色光点与虚拟的网络信号交织成网。21岁的沈知意突然意识到,当初在深湾老宅书房里种下的代码种子,如今己长成参天大树,不仅结出商业的果实,更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时代的轨迹。而这场与马云的相遇,或许正是另一个传奇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