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蛰伏,崔天竹死
第二百零三章 蛰伏,崔天竹死
此话一出,三省六部的崔家官员全都愣住了。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堂堂长安崔家的家主,竟然会亲自顶罪。
这是奇幻的一幕,可这奇幻的一幕偏偏发生了。
这一幕顶的魏征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让李世民陷入了困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想处理一条小鱼,却突然蹦出一条大鱼。
这让李世民既惊喜又疑惑。
“崔爱卿,这供词可做不了假,你应当慎重,此事如若是你干的,那么身为朝廷重臣,知法犯法更应重责。”
崔德明忍不了了,他想站出去,可却被崔天竹凶狠的眼神斥退。
崔天竹再也顾不上往日的傲骨了,他缓缓跪下,像一个失败的弱者,苦苦哀求道。
“一切都是我干的,我的儿子不过是帮我隐瞒而已,陛下!既然此事已然清楚明白,还望陛下治罪,臣一人之罪就可不要牵连无辜之人。”
见此一幕,李世民也明白了,这老东西是想保全崔家年轻一代的力量。
同时也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位置。
不过既然这老东西主动提出,李世民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李世民点头道。
“既然你主动自首,那此事就简单了!魏征你去吩咐大理寺的官员,把崔天竹押入大理寺论罪。”
崔天竹没有反抗,任由宫中的侍卫把他带了出去。
这一幕对于朝臣来讲,不亚于是地震。
整个朝廷静若寒蝉,各大世家,如同,王家,卢家等,全部成了温顺的小绵羊。
很显然,他们看出了李世民的果决,面对强权,他们也只能无奈地选择蛰伏。
在李世民的受益之下,大理寺的官员用了半天的功夫,便把此案审结完成。
其实半天的功夫都算慢的,有供状又有人招认此事,只是走走过场的事情。
面对一等世家崔家,李世民还是决定给他留个体面。
并没有选择各种刑法,而是赐了一杯毒酒。
这杯毒酒于傍晚时分被送进了崔家,送上了崔天竹的桌案前。
此刻,崔家大堂内只有两人,一个是即将死去的崔天柱,另一个则是崔德明。
崔德明眼睛红肿,泪痕不断,很显然,已经哭了许久了。
他想要带领崔家走向巅峰,却没想到因此害了自己的父亲,这些事情让崔德明格外地自责。
看着自责的崔德明,崔天竹并没有灌醉她,旋即拿起那杯毒酒,轻轻地摇道。
“陛下还真是爱臣,这宫廷玉液酒价比黄金,即便掺上了毒酒,依然是上等好酒。”
崔德明听到这句话后,再也忍不住了,看着平静的父亲一眼后,随即伏案痛哭。
“父亲怎么会到这一步?不应该到这一步。”
“父亲,今日我们便走长安崔家,我们不要了,我带你浪迹天涯,天下之大,总有你我父子二人的容身之处。”
看着说胡话的儿子,崔天竹一巴掌甩了过去。
“你浑蛋,老子费尽苦心,不就是想让你活着吗?想让你继承我的位置,想让你带领崔家更上一层楼。”
“可你却如此不争气,你这个废物。
……
崔德明继续痛苦,嘴上依旧不住地劝着。
见此一幕,崔天竹不愿多言,一杯毒酒猛然下肚。
第二日便是出殡,出殡后崔德明按照朝廷的规章丁忧三年,再接着便是闭门谢客。
整个崔家像是蛰伏的猛兽,于是远不止只是崔家,整个长安的世家都进入了蛰伏期。
他们恐惧了,他们害怕李世民会清算他们。
毕竟连崔家的家主都那么轻飘飘地死了,更何况他们呢?
“你说什么!崔家的家主死了。”
这个消息传到李凡的耳中,李凡同样震惊。
这下完了,这是要不死不休的节奏。
“夫君,为什么如此惊慌?难不成出事了?”
闻言,李凡不禁苦笑道:“确实是出事了!看来我们与崔家要不死不休了。”
想不到竟然死了一个高门家主,长安崔家那可是鼎鼎大名的豪门大族。
这样的家族,却因为自己导致家主被逼死了,这等耻辱恐怕是个人都不会忘怀。
“先生怕什么?此事是赵国公府出面,那自当由赵国公府的人承担。”
忽然而至的李世民,直接把长孙无忌卖了。
“对了,此事你是大功一件,想要什么封赏都可提出。”
李凡本就成为众矢之的,再因为封赏被人记恨上,那就得不偿失。
“这就不必了,也是为了自保,若非自保也不可能去惹崔家,既然崔家已经得到了教训,我自不必再出风头。”
看着低调的李凡,李世民不禁失笑道:“先生,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躲就躲得了的,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的未来。”
这番莫名其妙的话,令李凡有些愕然,他一脸茫然道:“长孙大人,您这是怎么了?我就是个开酒馆的,你可不要吓我。”
看着李凡,李世民略微惋惜。
李凡有如此才能,若是能够早早地接回皇宫,接受帝王教育,必然是一代雄主。
哪像现在,瞻前顾后,只想着做生意,经营贱业,实在是无人君之气象。
“先生说得对,是我吃醉了,说了些许胡话。”
就在二人说话间,只见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哨响。
听闻着哨响之后,李世民瞬间严肃了起来,他连忙坐起,对着李凡施礼道。
“先生,今日我有事先走了,他日再过来叨扰。”
李凡点了点头,随即起身把他送了出去。
“赵国公慢行。”
走出香飘飘酒馆的李世民,立刻朝前走去,随后再一道暗巷转进了一个小屋之中,小屋中正是安排在这里的暗哨。
“到底怎么回事?为何突然用哨声!难不成是宫内出事了?”
暗哨立刻点头回应:“陛下,出事了,还请您快快回宫,未将等护送您回去。”
看来宫内真的出了大事,李世民不敢怠慢,随即跟着暗哨返回皇城。
此刻,文武百官已齐聚太极殿上,等待着皇帝的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