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中午,轧钢厂大食堂。
李响刚排队打完饭,走向平日常去的位置。
“响哥,快来快来!”
赵喜平坐在一张桌子前,冲他挥着手。
两人轮着占座位和打饭,这样不耽误时间。
吃完饭,他还得去找个地儿练车。
“给!这是你的份…”
李响把他的饭盒给他,在空位上坐了下来。
打开背包,取出里面的罐子,一人饭盒里放了一勺豆豉辣酱。
无视周围羡慕的眼光,淡定地拧紧盖子,放进包里收好。
赵喜平手捧着饭盒,探头探脑凑过来,脸上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响哥,响哥。您听说了吗?易中海的事…”
李响拌着饭盒里土豆丝、萝卜丝,斜眼看了他一眼。
“怎么?都传到你们院子里去了?”
昨晚路过情报站,热情的大妈们说得活灵活现,精彩纷呈。
他如此容易地听到了易中海被教育的事,开心了一晚上。
没想到都传到赵喜平他们那里了,这个效果挺好,再广一些更好了。
“呃…这个我不清楚,得回去问我妈。”
“你的意思传到厂里来了?”李响惊咦一声,心思一转,猜测道。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扬名到轧钢厂来了。
赵喜平可是知道易中海使阴招对付李响,如今出了这事,高兴还来不及。
之前想弄易中海被李响制止,可算是出了心里的一口恶气。
“对啊!我从其他两个车间听来的,估计等吃完饭,全厂都知道了。”
没有电视,缺少娱乐活动,屁大点事都能念叨好久。
更何况易中海出了这么个事,一举拿下热榜,接下来的日子里扯闲篇少不了他。
“得了,赶紧吃饭!等会多练练,今天下班你带我试试。
要是能行,我也不用每天拉着你这个大爷!”
赵喜平缩回座位,讪讪一笑:“响哥,我也不想啊!上哪找车让我练啊…
现在我这不是会骑了么?只要您敢坐,我绝对敢拉!”
丢…幸亏这只是自行车,不是汽车,及时跳车没什么大问题。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易中海可是难熬,连带着贾东旭跟着被人背后蛐蛐。
除开换了一套茶杯之外,没有太大波澜。
三车间里,李响早早搬完料,首奔郑和森而来。
段长此时己经站在不远处,看着郑和森在车工件。
李响走到他近前,拱手打招呼,站到一旁等着他师父。
操作行云流水,很快工件成型,郑和森在卡盘上取下工件,测试合格放入成品筐。
周围环境声音嘈杂,三人互相点头示意,默契往右边走,段长带头走在最前。
最后来到了大门近前,这里相对比较安静,方便交谈。
“老郑,你之前和我说的,真没拿我寻开心?”
段长刚说完,转头看向李响,眼中尽是怀疑之色。
现下的时间点马上要到下个月了,李响自然要抓紧。
在这个月解决,不能影响下个月的“奖金”。
没有人比郑和森更清楚,他徒弟是什么水平。
这大半个月下来,他吃惊可不是一次两次。
要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他也会和段长一样,充满怀疑,不敢置信。
“老段,在一起共事的时间也不短了。
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怎么会和你开这种玩笑…
那不是让你难堪,是打我自己这张脸!”
郑和森是个老牌的老艺人,以前也是磕头拜师,从学徒磨过来的人。
靠的就是手上了技术挣个活路,吃饭的家伙可容不得弄虚作假。
段长见他信誓旦旦,替李响担保,出于对他的信任,变得将信将疑。
犹豫了一会,最终咬咬牙点头同意。
“好,老郑,我就信你一回。
光说不练假把式,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我会安排小胡留几个件,临近下班前,小李你提前过来。
我在机床那里等你,要是做出了合格品,明天就给你打申请。”
李响见他松了口,愿意给机会试试,笑得很高兴。
这段期间偷摸的练手,加载的技能早己如臂使指,运用很娴熟。
小小测试,万无一失。
“段长,您瞧好!我肯定不会丢我师父的脸…”
段长神色莫名,伸手拍了拍李响的肩膀,出言勉励。
“好小子,我希望你真像说的那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师父愿意支持你,我也给你这个机会,期待你的表现!”
说罢,侧脸朝郑和森点点头,转身离去。
“小李,放宽心,不要有压力。就算这次不行,你还年轻,不影响你以后。”
郑和森打量着跟前的好徒弟,一脸满意,愿意为他兜底。
在平常的讨论中,李响提出的不少观点让他受益不少。
以前模糊不清的问题,有了新的想法,或许不久之后,他自己也能更进一步。
到了他这个阶段,想要得到突破不容易。
99%的汗水堆砌好了台阶,等的就是那1%的灵感出现,从而迈过门槛,得到进步。
“师父,最近真是麻烦您花心思指点我!
只要不是机床突然坏了,那就失败不了,我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自家清楚自家的事,他都开挂了,怎么可能会拿不下。
除非真是衰神附体,喝凉水都塞牙缝,那真是不可抗力。
只是他撞大运来的诶,怎么可能这样。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时间流逝,车间一角突兀的站着好几个人,看向不远处的一台车床。
郑和森提前完成了今天的加工任务,来这里给李响站台。
段长也在其中,只是他时不时看眼徐立辉,不清楚这位怎么来了。
他只是工段长,知道这位是厂里新来的干事。
上面的交锋争斗对他影响不大,见谁表示尊重就完事。
李响此刻站在机床前,不理会其他目光,仔细检查一遍,没有问题才准备上手。
一开始上一根废料,先测试机器的性能,测试过后才真正开始。
段长也是个有经验的人,见到他这个操作,心里安定几分,确实靠谱。
目前机床严重缺乏,现有的机床更是五花八门。
有公制、英制标准的机器,还各种年代的皆而有之。
一般情况下,一人使用一台机,或者说伺候更贴切,不会轻易更换。
刚上手不多试切几个,还真不知道这台机会有多大误差。
徐立辉经过郑和森的简短说明,心中大赞,这次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