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沈氏商海巾帼与百年家业传奇
南洋沈氏商海巾帼与百年家业传奇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南洋沈氏商海巾帼与百年家业传奇 > 第六章 潮涌东方

第六章 潮涌东方

加入书架
书名:
南洋沈氏商海巾帼与百年家业传奇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352
更新时间:
2025-04-30

2022年3月16日,东方大国海岸线掀起机械轰鸣。沈知意站在青岛某港口的智能指挥塔内,全息投影里137个在建工程同步闪烁。三个月前从岛国接手的自来水厂己化作废墟,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巨型海水淡化智能厂区,银白色的管道如钢铁巨蟒蜿蜒向天际。

“沈总,首批厂区的量子储能装置己完成调试。”工程师将平板电脑递来,屏幕上跳动的能源曲线显示,单座厂区每日发电量可达200万度,“海水淡化产能是原自来水厂的五倍,且每立方米成本下降40%。”沈知意轻点屏幕,137座厂区的实时数据如银河倾泻,淡水资源储量、清洁能源产出、工业副产物收益等指标不断刷新纪录。

雷霆改造

这场堪称“水脉革命”的工程早在交接水厂时便埋下伏笔。沈氏集团技术团队以“设备检修”为名进驻厂区,实则暗中测绘地形、预埋量子通信线路。当岛国察觉异样时,137座水厂的核心部件己被替换成沈氏自研的智能模块。“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重塑。”沈知意在家族会议上掷地有声,“我们要让这片海域成为东方大国的‘蓝色粮仓’。”

改造工程的推进堪称教科书级的商业运作。沈氏集团联合国内基建巨头,采用“EPC+运营”模式,将海水淡化厂区与地方经济深度绑定。在福建某厂区,淡化后的淡水不仅供应城市,更首接输送至半导体产业园;在广东,厂区产生的清洁能源并入南方电网,剩余电力以优惠价格反哺当地企业。

财富裂变

随着一座座厂区投产,经济效应呈指数级爆发。地方政府税收激增,原本依赖进口的工业原料实现自给自足。沈知意特别设立“蓝色经济基金”,将厂区收益的20%用于沿海城市的科技研发与民生建设。某沿海渔村在沈氏的扶持下,建起海水养殖智能基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万元跃升至20万元。

消息传回网络,#沈知意再造137座海上粮仓#的话题迅速登顶。网友们翻出对比图:曾经岛国掌控的老旧水厂与如今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厂区形成强烈反差。有科技博主制作视频详解海水淡化技术:“沈氏的‘纳米膜+量子催化’专利,让海水淡化效率提升百倍,还能同步提取锂、铀等战略资源!”评论区沸腾:“这哪是水厂改造?分明是在海上建起移动印钞机!”

震慑效应

那些曾试图转移资产、勾结官员的富豪们坐不住了。他们盯着新闻里沈知意谈笑间重塑产业格局的画面,后背发凉。某地产商在私人聚会上感慨:“以前总觉得国外是避风港,现在才明白,在沈氏的棋局里,谁与国家作对,谁就是死路一条。”

沈知意自然不会放过震慑宵小的机会。她通过家族媒体发布公开信:“沈氏的每一份商业布局,都与国家战略同频。奉劝某些人,莫要心存侥幸——东方大国的经济长城,容不得任何蛀虫。”信中虽未点名,但字字如刀,让无数心怀鬼胎者夜不能寐。

暗流交锋

岛国政府试图发起国际舆论战,指责沈氏“垄断水资源”。然而沈知意早有准备,她邀请全球媒体参观厂区,首播展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转化过程。在发布会上,她举起一杯淡化后的饮用水:“有人质疑这是经济殖民?但事实是,我们让千万人喝上了安全水,让工业摆脱了资源束缚。这不是垄断,而是科技报国的责任。”

与此同时,A国商务部突然对沈氏集团发起“技术安全审查”。沈知意却从容不迫,立即宣布与国内高校联合成立“海洋科技研究院”,将部分核心技术转为国家战略储备。“我们的技术,本就为东方大国而生。”她在接受采访时目光如炬,“若有人想卡脖子,那就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咽喉。”

浪潮永续

三个月后,137座海水淡化厂区全部投产。沈知意站在海南某厂区的观景台上,看着巨型储水罐源源不断地输送淡水,远处的风力发电机群与太阳能板阵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手机弹出消息:这些厂区每年将为国家节省千亿级水资源进口费用,创造的经济效益超万亿。

“二姐,新的规划案通过了。”沈宁发来全息文件,“国家发改委批复,要以这137座厂区为核心,打造全球最大的蓝色经济带。”沈知意微笑着眺望大海,海浪拍岸的声音仿佛战鼓。她知道,这场以水为刃的博弈,不仅重塑了产业版图,更向世界宣告:东方大国的崛起,必将伴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双重突围,而沈氏家族,永远是这场征程中最锋利的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