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4日,南洋沈氏家族企业总部的量子玻璃幕墙外,赤道暴雨如注。我坐在悬浮办公桌后,全息屏幕上跳动着岛国东京湾的实时卫星影像——二十艘装载着星宁量子储能设备的货轮正在港口外徘徊,货轮周身泛着冷冽的量子防护罩蓝光,宛如钢铁巨兽。
“沈总,岛国首相办公室再次发来加急邮件。”助理的全息投影在桌面浮现,身后背景是不断刷新的外交函件,“他们愿意接受所有条款,只求恢复能源供应。”我轻触桌面,AI自动调出双方谈判记录:自三个月前岛国单方面撕毁量子能源合作协议后,星宁逐步切断了其境内70%的量子电网服务,如今东京的夜间照明己缩减至平日的三分之一。
“告诉他们,星宁的耐心是有限的。”我调出岛国能源消耗数据图,曲线断崖式下跌的趋势触目惊心,“让法务部把新增条款加上——所有星宁技术设备必须由我方人员维护,他们的量子能源系统接入星宁全球监控网络。”画面切换至岛国某核电站,由于缺乏星宁的量子安全模块,反应堆核心区的温度正在临界值边缘徘徊。
这场能源博弈始于半年前。岛国仗着传统半导体技术优势,试图在量子能源合作中夹带私货,暗中支持针对星宁的技术窃取行动。他们或许没想到,星宁早己在出口的每一台量子储能设备中植入了“数字枷锁”——当检测到异常数据传输,设备将自动进入休眠状态。
“沈总,岛国经济产业省发布紧急声明,称将重启谈判。”AI突然弹出新闻弹窗,画面中,岛国财相在记者会上满头大汗,“他们承认‘误判了星宁技术的不可替代性’。”评论区里,岛国网友的抱怨声浪此起彼伏:“空调只能开到28度,量子冰箱里的食物都变质了!”“早知道就不跟着A国抵制星宁了!”
我调出星宁的全球能源战略地图,无数光点在各大洲闪烁。岛国的位置上,原本密集的能源网络如今只剩零星几点。“通知研发部,启动‘量子能源孤岛’计划。”我对着空气下达指令,“在岛国周边海域部署漂浮式量子发电站,但只对签署新协议的地区供电。”
这场科技战争的威慑力远超军事手段。岛国汽车工业因量子芯片短缺被迫停产,半导体工厂因电力不稳良品率暴跌;就连他们引以为傲的动漫产业,也因星宁切断了量子渲染服务,新作发布日期无限期推迟。某日本经济学者在电视节目中哀叹:“我们以为自己掌握着产业链上游,却不知早己沦为星宁能源体系的提线木偶。”
国际舆论场陷入震动。A国试图声援岛国,却发现自家电网同样依赖星宁的量子防护技术;欧盟紧急召开能源峰会,商讨如何摆脱对星宁技术的依赖,却在评估报告中无奈承认:“至少在未来五年内,任何替代方案的成本都是天文数字。”《金融时报》评论:“星宁用能源为笔,在全球科技版图上画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星宁的技术壁垒展现出压倒性优势。我们研发的量子能源路由器能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量子态电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无损传输;而岛国还在为传统电网的损耗率焦头烂额。更致命的是,星宁掌握着量子电池的核心材料——镧系稀土的全球供应链,任何试图绕过我们的能源计划都将寸步难行。
当夜幕降临,我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新加坡的量子夜景。远处,星宁大厦的灯光组成二进制代码,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科技帝国的威严。AI突然弹出提醒:“岛国首相将于两小时后进行电视首播,预计将公开道歉。”我轻点屏幕,将首播画面投射在玻璃上,看着画面中神色憔悴的政客,想起谈判桌上那句被驳回的抗议:“你们这是经济霸权!”
“不,这是科技时代的生存法则。”我对着虚空说道。窗外的暴雨不知何时停了,星宁的量子卫星在夜空中划出银色轨迹,宛如守护帝国的钢铁长城。而在千里之外的岛国,当民众在黑暗中等待光明时,他们或许终于明白:在量子能源的棋盘上,任何对规则的挑衅,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