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4日,证券交易大厅的电子屏上,传统影视公司的股票代码如坠深渊。华谊兄弟股价暴跌23%,光线传媒市值蒸发百亿,曾经动辄百亿票房的巨头们,如今在星宁影视的冲击下摇摇欲坠。交易员们盯着屏幕喃喃自语:“这哪里是股市震荡,分明是一场行业革命。”
与此同时,星宁影视的股票却如同火箭般飙升。开盘即涨停,单日涨幅达到惊人的47%,总市值突破万亿大关。股民们疯狂刷屏:“押对了星宁,就是押对了未来!”财经评论员在首播中分析:“星宁用科技重塑影视生态,彻底打破了传统行业的估值逻辑。”
传统影视公司的高层们坐不住了。某老牌影视集团会议室里,董事们对着财务报表吵得面红耳赤。“我们投了3亿给流量明星,结果票房扑街!”“现在观众根本不买流量的账,看看人家星宁,全是老戏骨挑大梁!”一位高管颤抖着打开手机,屏幕上正弹出陈道明片酬涨至3800万的新闻,“连演员身价都被重新定义了,我们再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
娱乐圈内,流量明星们的处境愈发尴尬。曾经的红毯常客无人邀约,商业代言纷纷解约。某顶流小生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感慨的动态,评论区却满是嘲讽:“有这时间,不如去考个研究生!”而另一边,老戏骨们的地位却水涨船高。陈道明在接受采访时,展示着星宁配备的量子剧本终端:“这个设备能帮我从30个维度分析角色,片酬再高,我也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教育界也因这场变革掀起波澜。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修改招生简章,将文化成绩占比提高至60%。中戏院长在发布会上宣布:“我们将与星宁合作开设科技表演专业,培养既懂表演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曾经冷门的戏剧文学、影视技术专业,报考人数暴增十倍。
面对行业的震动,星宁影视却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在总部的战略会议室里,我看着全息投影上的行业数据,对团队说:“这只是开始。传统影视的衰落,不是因为星宁,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跟上时代。”我调出正在研发的“元宇宙影视计划”,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场景在空气中流转,“未来的观众,需要的是沉浸式、交互式的观影体验。”
然而,变革总会遭遇阻力。部分依赖流量经济的资本联合起来,试图做空星宁的股票。他们雇佣水军在网络上散布“星宁高片酬导致行业泡沫”的谣言,还通过媒体质疑量子拍摄技术的可靠性。但他们低估了市场的判断力。网友们自发制作对比视频,将星宁作品的精良制作与传统影视的粗制滥造放在一起;科研机构也纷纷发声,证实量子拍摄技术的真实性和先进性。
这场风波反而让星宁的口碑更上一层楼。当某传统影视公司因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时,星宁宣布启动“行业重生计划”,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帮助有潜力的影视企业转型。在签约仪式上,我对着媒体镜头说:“星宁的目标,不是打倒谁,而是让整个行业走向更高的维度。”
夜幕降临,我站在总部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霓虹。手机不断弹出消息:又有三位老戏骨签约星宁,某高校邀请星宁共建影视实验室,海外影视公司希望引进量子拍摄技术……这场由星宁掀起的影视变革,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而那些固守旧模式的企业和艺人,终将在时代的浪潮中,成为历史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