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0日,太平洋监狱的智能潮汐发电系统在轰鸣中运转,为整座岛屿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未成年犯改造区的电子公告屏闪烁着新消息:月度优秀学员表彰名单公布,15名少年的头像旁标注着2000元奖金到账通知。17岁的小雨抚摸着智能手环上累积的数字,那里面存着她参与量子农业项目研发获得的酬劳,再过两年出狱,账户余额预计能突破3万元。
“听说了吗?那个黑客少年设计的防沉迷系统,被星宁集团买走专利,奖金首接翻了十倍!”休息室内,少年们围坐在全息投影前热议。阳光透过量子玻璃洒在他们专注的面庞上,书架上整齐排列着《Python编程实战》《青少年法律案例解析》等书籍——这些曾被视为“问题少年”的孩子,正通过知识改写命运。
然而,太平洋监狱外的世界却泛起涟漪。某短视频平台上,一条“监狱高薪”的调侃视频意外爆火。画面中,网红博主夸张地比划:“家人们!未成年犯每月工资加奖金2000元,干三年能攒下7万多,这可比打螺丝强多了!”评论区瞬间涌入大量留言,有人酸溜溜地说:“早知道当初也‘犯点错’”,更有甚者发起投票:“为了高薪,你愿意进监狱吗?”
这股舆论浪潮很快引起星宁集团的注意。我在新闻发布会上调出监狱内部监控画面:凌晨西点,小雨仍在实验室调试程序,她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量子计算机的数据流;16岁的阿杰在智能农场被机械臂划伤手指,却只是简单包扎后继续工作。“这些孩子获得的不仅是金钱,”我指着屏幕上少年们专注的神情,“而是在劳动与学习中找回尊严与未来。”
社会学家李教授在专栏中犀利点评:“当‘监狱高薪’成为调侃,折射出的是部分人扭曲的价值观。他们只看到数字,却忽略了背后的代价——失去自由、承受社会偏见,以及那些少年在黑暗中挣扎的日夜。”这番言论引发网友深思,话题风向逐渐转变,有人晒出太平洋监狱的真实生活记录:严格的作息表、密集的学习课程、定期的心理辅导……评论区开始出现理性声音:“这哪是享福,明明是用痛苦换取重生。”
在监狱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医生通过量子脑波监测仪,发现了更严峻的问题。一名表现优异的少年偷偷吐露:“有时候我害怕出狱,这里虽然是监狱,但至少有人教我、认可我……”针对这一现象,星宁集团立即启动“回归计划”,与大陆企业合作设立“少年犯就业孵化基地”,为出狱者提供职业培训与创业资金。
而那些叫嚣着“想进监狱”的人,很快迎来现实的耳光。湘城警方联合星宁AI系统,揪出数名企图故意犯罪“蹭福利”的成年人。在法庭上,法官展示了他们在社交平台的聊天记录:“进去混几年,出来就是小富翁!”最终,这些人因“恶意扰乱司法秩序”被判处拘留与罚款。消息传出后,网络上一片哗然,某普法博主制作的讽刺动画《监狱不是提款机》播放量破亿。
2020年5月10日的深夜,太平洋监狱的警报系统突然响起。几名未成年犯在宿舍内策划“越狱”,企图提前获取“高薪”。但他们不知道,自踏入监狱的那一刻起,每个人的行动轨迹都被量子定位系统实时追踪。狱警赶到时,智能地板早己升起防护屏障。“你们以为能算计得了科技?”狱长调出他们的行动路线图,“在星宁的世界里,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徒劳。”
这场风波过后,太平洋监狱的管理制度再次升级。新安装的情感识别系统能通过微表情与心率变化,预判少年们的心理波动;而对外公示的《监狱生活白皮书》,详细记录着每一笔收入的来源与用途。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在监狱的智能农场,小雨种下的新品种番茄苗正在茁壮成长,她望着电子账户里的数字,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财富,从来不是不劳而获的金钱,而是改过自新的勇气与创造未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