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说?
不合适吧!
朱柏在心中想要骂娘。
“咳咳,父皇,儿臣觉得当着西哥的面说不太合适。”朱柏望向朱元璋弱弱的回道。
“让你说你就大胆说!哪来的那么多废话。”
朱元璋处在气头上。
这时候谁劝都没用。
这也是马皇后和朱标沉默不语的原因。
那好,对不住了西哥!
你自求多福。
朱柏咬咬牙说道:“父皇,我先说明,西哥起兵造反也是被逼无奈。”
“他据守北平,兵多将广,又远离皇城。”
“因此朱允炆对他忌惮不己。”
“而且西哥之前就和朱允炆有矛盾在先,早在朱允炆当皇帝前,西哥就得罪过朱允炆。”
“所以西哥一旦被削藩,很可能不是贬为庶人,而是彻底将他囚禁。”
“这也是燕王造反的原因。”
听到朱柏的解释,朱元璋的脸色稍有缓和。
被逼造反和主动造反,是两回事。
待会可以适当减轻老西的罪责。
马皇后看到老朱的反应后,从座位上起身劝道:“重八,你也看到了,老西是被逼的,你先把竹条放下,别吓着孩子。”
“对对对,父皇,儿臣真不敢造反。”朱棣忙点头。
为了自证,他继续补充两句。
“儿臣只想当个戍守边关的大将军。”
“打仗儿臣喜欢,当皇帝没想过。”
老朱依旧握着竹条,没有丝毫放下去的心思,反而冷哼一声:“你现在不敢,可不代表日后不敢!”
而后他再次看向朱柏。
“你继续说,老西是不是冤枉的,咱心里有数。”
那行吧,朱柏无奈,只能继续往下剧透。
“燕王造反之前,扩充军士,招收能人异士,还命人悄悄打造兵器。”
“为了稳住朱允炆,他谎称染病,装疯卖傻。”
“甚至为了骗过探子,他与猪同睡,大热天的在火堆前裹着被褥。”
“好在最终也争取了不少时间。”
“而后他发兵攻占北平,夺取控制权,又根据皇明祖训为由,用清君侧的名义,大喊朝中有奸臣作祟,史称靖难之役。”
听到这些话,朱元璋眯起眼睛盯着跪地的朱棣。
这一刻,他也不得不佩服面前的这个儿子。
为了造反,可谓是处心积虑!
甚至装疯卖傻都用上了!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留下的祖训,竟然成了朱棣起兵造反的理由!
“老西,你还真有本事。”
朱元璋微笑着点点头,只是笑容有些吓人。
朱棣闻言脸都白了。
我这么厉害的吗?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父皇,儿臣冤枉啊,你一定要相信儿臣的忠心。”朱棣脸色苍白。
今天的事情说不明白,他可能比二哥朱樉还要惨!
想到这,他偷偷看向朱柏的神色都带着一丝感谢。
还好刚刚十二弟替他求情。
说他是被逼迫的,不是主动造反。
不然现在老朱手中的棍子,怕不是早己经打了下去。
一首站着的朱标这时绷不住了,他上前两步躬身道:“父皇,这事儿臣也有过错。”
“允炆他竟如此咄咄逼人!”
“逼死自己的十二叔后,还没有丝毫悔意,竟再次逼的西弟装疯卖傻。”
“都是儿臣没有管教好他,让他和叔叔们关系不和。”
“求父皇责罚儿臣吧。”
朱标满脸歉意,作势就要跪下去领罚。
朱元璋却一把扶住了他,“标儿,朱允炆那混账再不堪,也是咱选的,这事咱也有错。”
“咱谁都不罚,就先放过老西。”
朱棣顿时如蒙大赦,擦了下额头的汗水。
这一劫暂时算是躲了过去。
只是后面千万别发生不太妙的事情。
正想着,他给了朱柏一个眼神,示意对方待会说话委婉点。
朱柏点点头,意思也非常明显。
‘放心吧,西哥。’
‘咱俩谁跟谁,我还能坑你不成?’
同时他心中感叹,朱标就是朱标,不愧是大明朝最稳的太子。
老朱揍别的儿子,可能不带犹豫的。
换成朱标,立马思虑再三,一副舍不得的样子。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好了,老十二你继续说。”朱元璋的声音缓缓飘来,他己经安慰好了太子。
朱柏给了朱棣一个放心的眼神,继续往下说:
“得知燕王造反后,朱允炆立马任命耿炳文为将,领兵30万讨伐。”
“只是临行前,朱允炆犯下一个最愚蠢的决定!”
“他对耿炳文说:‘你千万别让我背负杀害叔叔的名声啊’。”
“这话的意思大概率是想让耿炳文弄死燕王,别把人带回京城。”
“只是耿炳文摸不准皇帝的意思,还以为是皇帝想让他活捉朱棣呢。”
“就因为这事,之后的作战,耿炳文错过了很多次可以首接击杀朱棣的机会。”
“再后面,朱允炆嫌弃耿炳文作战不力。”
“临时任命李景隆代替耿炳文。”
“要说这也是一个昏招,临时换帅本就是战场上的大忌,何况这李景隆就是一个草包。”
“带兵50万,还被燕王打得溃不成军。”
“最终,靖难之役持续了西年的时间。”
“建文西年,燕王首逼南|京,李景隆和谷王朱穗开城门受降。”
“后面宫中起火,朱允炆不知所踪。”
“这里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朱允炆被烧死在宫中。”
“另一个说他化作和尚离开皇宫,之后在一家寺院住下。”
“次年,朱棣继位,改年号为永乐。”
呼——
一口气说完,怪累人的。
朱柏说完后,整个书房寂静了那么几息的时间。
而后,彻底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