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正殿的皇后见到从外面回来的林姜,眼底便漾开了笑。
她不等林姜行全礼,己亲自伸手扶住林姜。
“你这孩子,都说了在坤宁宫就如同在自己家中一样,何必拘泥于这些虚礼?”
皇后和蔼,可林姜也不好太恃宠而骄。
“娘娘抬爱,娘娘这般宠着,倒叫臣女惶恐。”
皇后却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颊:“本宫与你母亲当年约定过,若生了女儿便结为姐妹,只可惜本宫没有这么好的福气,只得了两个混世魔王般的儿子。”
说着从妆奁取出一对羊脂玉佩,“这对玉,原就是预备给两家孩子的,玉儿那边陛下替本宫送了琴,那这枚玉佩阿姜就收下吧,也算是本宫这个做姨母的对小辈的一点心意。”
那枚玉佩触手生温,上面是鸾凤和鸣的图案,一看就不是凡物。
这样贵重的东西,林姜本还想推辞,可见皇后娘娘看着玉佩时满眼的追忆之情,她迟疑了片刻还是将玉佩系在了自己的腰间。
“多谢娘娘赏赐,臣女一定好好保管,不辜负娘娘的心意。”
看林姜收下了玉佩,皇后眼中笑意更深,姜丫头的这枚玉佩和太子还有明夷的出自同一块暖玉的石料,就连形质都是如出一辙。
这也算是她这个做母后的,给自己未来儿媳准备的见面礼了。
她望着自己面前垂眸的姜丫头,少女侧脸沉静,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皆是世家大族的端雅气度。
林姜的聪慧、沉稳、不卑不亢,无一不是皇子妃该有的品格。
更何况,她是林如海的女儿,是贾敏的女儿,这样的姑娘,合该是明夷的良配。
“好孩子,坤宁宫的小厨房新来了几个江南的御厨,本宫特意吩咐他们做了几道江南口味的御膳,也不知道合不合你和玉儿的口味。”
只不过在坤宁宫住了几日,皇后对林姜的称呼就从林大姑娘成了阿姜,对着玉儿更是恨不得搂在怀里心肝肉一般的疼爱。
即便是知道皇后此举除了和先母贾敏从前的交情之外,也不在乎有政治因素在。
不过君子论迹不论心,无论如何,皇后在各个方面都对她和玉儿很是照拂。
皇后对皇帝对于贾家和贾元春的处置估计应该和皇帝互通有无了,所以在发觉她不太愿意和自己的表姐有什么接触之后,很是配合的帮她和玉儿婉拒了贤德妃的传召。
“娘娘都要把臣女和玉儿宠坏了,娘娘宫里的御厨哪个不都是顶顶好的,娘娘看臣女的脸是不是都圆了一圈?”
林姜笑盈盈地把自己白皙的小脸蛋往皇后的眼前一凑,亲昵的模样让皇后忍不住又捏了捏她的小脸。
“你前两年在孝期终日茹素也就罢了,如今你母亲的孝期也过去了,你和玉儿原本身子就孱弱,若是再不好好进补,你如何让你母亲能放心呢?从前你在宫外头本宫看不见也就罢了,如今在本宫的眼皮底下,若是不把你照顾好,本宫在陛下那里都是说不明白的。”
皇后执起青瓷茶盏,指尖在杯沿轻轻,似是无意般问道:
“姜丫头,方才来时可曾遇见明夷?”
她语气温和,眸光却微微凝在林姜脸上,不放过她任何一丝细微的神情变化。
林姜原本正在安静地替皇后整理案上的绣线,闻言指尖一顿,随即又恢复如常,抬眸浅笑:
“回娘娘,方才在回廊处远远瞧见五殿下练剑,略说了两句话。”
她答得随意,既未刻意回避,也不显得热络,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皇后唇角微扬,故意轻叹一声:“本宫听闻,前日明夷猎了头白鹿,非要取骨为笛,那白鹿原本是祥瑞,陛下知晓了之后还把那小子给臭骂了一顿。明夷这般莽撞性子,也不知道日后要怎样的王妃才能管的住他。”
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林姜的反应,见她神色如常,便又笑道:
“说起来也是缘分,那臭小子平日里十天八日的也不来坤宁宫给本宫请安,今日倒是阿姜先见到了。他从小被本宫和陛下给宠坏了,方才可有冲撞到你?”
听着皇后的话,林姜心里打起了鼓,她没有理解错皇后的意思的话,不会吧?
因为心中略微有些不安,林姜只能答的谨慎谨慎再谨慎。
“殿下龙章凤姿,是臣女冲撞到了殿下才对。”
林姜话音刚落,特意回了重华宫一趟换上了一身新做的常服的萧明夷也和午后的阳光一块闯了进来。
“母后!儿臣来给母后请安了!”
萧明夷大步跨入内殿,玄色锦袍的下摆还沾着几片花瓣。
他眉眼飞扬,整个人像裹着一团炽烈的阳光,将满室沉水香的幽静都搅得活泛起来,腰间蹀躞带上的七事佩件叮当作响,明亮的眸子漂亮的就像是一对夺目的黑曜石。
在眼神接触到皇后身边的林姜时,吵闹的少年忽而声音低沉了下来。
他规规矩矩地行礼,眼角余光却不住地往母后身边的姑娘身上飘。
皇后故意不点破,也没有介绍林姜的意思,男人都有劣根性,若是那么轻易得到,反而不妙,明夷固然是她的亲生儿子,可她也的确喜欢姜丫头。
“这么大的人了还毛毛躁躁的,珍珠,给景王殿下看茶。”
看母后没有让自己和林姑娘说话的意思,萧明夷有些着急,一会看母后,一会又忍不住看着林姜。
如果说刚才只是猜测,那么在萧明夷此刻进来的时候,林姜己然明白了皇后娘娘的意思,怪不得今日这样巧合的在坤宁宫撞见了正在舞剑的景王殿下。
似是察觉到萧明夷目光,林姜忽然抬头,眸光清凌凌地望过来。
“啪”的一声,萧明夷失手打翻了茶盏。褐色的茶汤在云锦上洇开,他却浑然不觉,耳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
皇后看着素来张扬的儿子手足无措的模样,险些笑出声来。只见他胡乱用袖子去擦水渍,结结巴巴道:“儿臣、儿臣去偏殿换身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