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起,穿越成广陵太守张超
三国风云起,穿越成广陵太守张超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风云起,穿越成广陵太守张超 > 第56章酸枣会盟 臧洪领誓

第56章酸枣会盟 臧洪领誓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风云起,穿越成广陵太守张超
作者:
喜欢蕈树的莫赎
本章字数:
6470
更新时间:
2025-04-12

几日间,各路诸侯陆陆续续率领兵马赶到陈留。一时间,陈留城外旌旗蔽日,战马嘶鸣,刀枪剑戟在日光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然而,兵马实在太多,小小的陈留城外竟无法容纳这如潮水般涌来的军队。于是,一众诸侯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全都移兵酸枣,准备在此举行那意义非凡的会盟仪式,共同商讨讨伐董卓的大计。

张超经过多日观察发现实际情况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不太一样,哪有十八路诸侯酸枣会盟,名义上的盟主袁绍,此时还在河内压根就没来!而且这里也没有十八路诸侯,总共只有十一路诸侯起兵,还是兵分三路。

北路是盟主渤海太守袁绍主导,带兵驻屯河内郡,与河内郡太守王匡部队以及并州张杨招募的兵勇,合兵一处,统一由冀州牧韩馥供应粮草。

东路是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为主导的联军,其中孔伷屯兵于颍川,这一路也是讨董会盟的中心,所谓的酸枣会盟指的就是这一路。

南路是由南阳太守袁术、长沙太守孙坚为主导。袁术和孙坚起兵于鲁阳。

而自己心心念念想挖墙角的公孙瓒和大名鼎鼎的刘关张压根就没参与!

此时酸枣的营地中,气氛却并不像即将共举大义的场景那般融洽。各路诸侯虽己集结于此,可在选择谁替袁绍带领众诸侯盟誓上,却陷入了僵持不下的争论。众人心中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谁都清楚,这领盟之位,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藏巨大风险。一旦讨董失败,董卓那心狠手辣的家伙,必定会携私报复,到时候,自己苦心经营的势力恐怕会受到巨大损失。

陈留太守张邈的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阴晴不定的脸。众人围坐,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率先打破这压抑的沉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盟主不在,谁来主持盟誓?此事至关重要。”兖州刺史刘岱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不耐烦,更有着对这僵持局面的无奈与不满。他心中其实也清楚,这领盟之位烫手,可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

东郡太守桥瑁冷哼一声,心中暗自盘算:“谁爱出头谁去,这头可不好领,万一讨董失败,董卓那厮还不得第一个派兵报复?我可不能当这个冤大头。”然后,他嘴角挂着一丝看似无害的笑容,缓缓开口说:“我感觉公山兄就可以,公山兄出身于齐悼惠王刘肥一脉,是高祖庶长子后裔,身份地位都摆在这。”那语气,仿佛真的是在为大局着想,可眼神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刘岱一听这话,心中顿时火冒三丈,看着桥瑁那不怀好意的表情,满心愤懑。他心想:老子只是脾气暴躁又不是真的傻,你这家伙居然拿我当白痴,给我挖坑害我,有朝一日落我手里,看我不弄死你。刘岱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开口说:“元伟之言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一点也不合适,本初虽然不在,但伯业可在,同属汝南袁氏,又是本初的从兄,可担此任。”他这是打算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袁遗。

袁遗一听提到自己,心中顿时一紧。他心知自己只是汝南袁氏旁系,说好听的是袁绍的从兄,可实际上,说不好听的在袁氏和袁绍眼里都没啥地位,可不敢轻易出来顶包。于是,他连忙摆手,开口说:“诸位听我一言,且不说我们现在会盟的酸枣在陈留治下,是孟卓兄的地盘,光孟卓兄八厨之一,海内严恪的声名,就更适合主持盟誓扩大讨董声威。”袁遗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众人的脸色,生怕自己的话惹出什么麻烦。

张邈本没多想这些细节,但见大家虽都积极响应讨董,却在谁替袁绍主持会盟一事上相互推脱,暗自生疑。他细一寻思,瞬间明白了其中缘由,自然也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于是,他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要说声名,公绪兄清流名士,又是豫州刺史,掌管着天下名士聚集的颍川,声名更盛于我,担此重任更为合适。”张邈顺势一脚就把球踢给了豫州刺史孔伷。

就这样,一众诸侯你来我往,相互踢皮球,各自心里打着算盘,谁都不愿意接招,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整个营帐内,充满了虚伪的客套和暗藏的算计。

张超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暗自琢磨,我说咋历史上酸枣会盟一众诸侯聚集,却让臧洪一个广陵功曹出风头,上台代替盟主袁绍领盟,原来大家都有小心思啊,都是些投机取巧货色,什么清流名士不过是高超的道德表演艺术家罢了!他悄悄看了一眼兄长张邈,只见一众皮球踢来踢去又要踢回给张邈,他正一脸无奈,推诿拒绝却渐渐处于下风。张超心想既然历史上是臧洪主持了盟誓,那我还是尽量维持历史原来的样子吧,原本自己还打算过上去讲两句,再抄首诗露露脸、刷刷声望,现在看着这些清流名士丑陋的嘴脸,又想到这个声音大雨点小,无疾而终的反董联盟,反倒觉得丢不起这个人,还是放弃这个想法吧。

张超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打破了又一次陷入的沉默僵持:“诸位,我有个提议。不如让我广陵名士臧子源来主持盟誓。他虽只是我广陵功曹,却满腔忠义,又首倡义兵,由他来主持,再合适不过。”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仿佛没想到会从张超口中听到这样一个提议。随后,营帐内开始交头接耳,众人纷纷小声议论起来。张邈也有些惊讶地看向弟弟,他本以为自己不得不顶这个雷,没想到关键时刻是他给自己解了围!臧洪虽然不是一方诸侯,但首倡义兵又帮着自己联络一众诸侯,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推举臧洪,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看着一众诸侯有些迟疑,张超又耐心解释:“子源虽官职不如在座诸位,但他的忠义之名,早己传遍西方。此次会盟,本就是为了忠义,由他主持,正合大义。而且,他不像我们官居高位都是一方诸侯,岂不是更显得我们礼贤下士。”张超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众人的表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众人听了,觉得有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张超看向桥瑁,心想他平时最爱唱反调,这次肯定又要反对。没想到,桥瑁沉默片刻后,竟然也点了点头:“也罢,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也没意见。”

张超心中诧异,看着桥瑁,只见他眼神闪烁,显然也有自己的私心。张超暗自好笑,原来这桥瑁也是怕唱反调再引火烧身,才破天荒地没有反对。而此时的曹孟德客居陈留,只是一个依附张邈的小透明,自顾自的坐在末位看着一众人的丑相,却没有啥插话的资格!他心中虽满是愤懑与不甘,但在这诸侯林立的营帐中,也只能默默忍耐,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就这样,臧洪被众人推举上了盟誓的高台。他身姿挺拔,如同一棵苍松,屹立在天地之间。声音洪亮地宣读着讨伐董卓的檄文: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我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不得不说这臧洪有些东西,不仅文采斐然,而且言辞激昂,感染力十足,真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不禁激发起现场上到刺史、太守下到士兵、劳役的拳拳爱国之心,现场数万人无不对董卓恨之入骨。

宣读完讨董檄文,臧洪又带领一众诸侯共同盟誓:“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字字句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穿透了这压抑的天空,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台下,一众诸侯神色各异,却无一例外地跟读誓言,随后歃血为盟,殷红的鲜血在日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泽。

张超混于其中,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嘲讽与不屑。他心中暗自忖度,难怪这些人,除了曹孟德,最终都落得个凄惨收场,一个个心怀鬼胎、居心不良,违背今日誓言,遭到反噬不过是迟早之事。这般想着,张超在跟读誓言、俯身歃血之时,左手悄然藏于身后,食指与中指紧紧交叉。他在心底不住默念,我有口无心,我逢场作戏,我绝非真意。

盟誓结束后,张超找到张邈。张邈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贤弟,这次多亏了你,想出这么个好主意。”

张超苦笑着说:“兄长,这也是无奈之举。这些诸侯,各怀鬼胎,我只怕这会盟,最终还是难以成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那充满坎坷与波折的道路。

张邈叹了口气说:“不管怎样,我们尽力而为吧。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

张超望着远方,心中不由感慨,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这样一群人,口中满是道义,心中全是生意!这些伪君子还真不如能说出:宁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的曹孟德真性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