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起,穿越成广陵太守张超
三国风云起,穿越成广陵太守张超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风云起,穿越成广陵太守张超 > 第61章桥瑁殒命 联军离心

第61章桥瑁殒命 联军离心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风云起,穿越成广陵太守张超
作者:
喜欢蕈树的莫赎
本章字数:
5978
更新时间:
2025-04-15

两军对峙间,转瞬便到了春夏之交。讨董联军表面气势如虹,威风凛凛,实则内部早己悄然分化,人心不齐,离心离德。

先是南路军,孙坚一举拿下阳人城,取得大捷,一时间声名远扬。这本是联军的高光时刻,可袁术的谋士却进言:“孙坚如此勇猛,要是让他顺利攻入洛阳,那可就难以掌控了,这简首是除了狼,又引来了虎啊!”袁术本就生性多疑,见孙坚这般神勇,竟能打败不可一世的董卓,心里顿时犯起了嘀咕,生怕孙坚势力壮大后自己驾驭不了。于是,他当即采纳谋士建议,下令停止给孙坚调运军粮。

孙坚得知此事,怒发冲冠,暴跳如雷。自己在前线出生入死,拼命厮杀,袁术却在后方猜忌自己,断绝粮草,这不是背后捅刀子吗?孙坚心急如焚,一刻也不敢耽搁,连夜从阳人城赶往鲁阳,一路狂奔一百多里。见到袁术后,孙坚用刀划着地,言辞激昂地说:“我不顾生死出兵讨董,上为国家铲除逆贼,下为将军报袁家私仇。我与董卓并无个人恩怨,可将军却听信小人谗言,无端怀疑我,这是何道理?”在孙坚的厉声质问下,袁术满脸羞愧,无地自容,赶忙调拨军粮给孙坚。

孙坚拿到军粮后,返回阳人城。经此一事,袁术和孙坚之间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痕。袁术对孙坚更加忌惮,孙坚也不再信任袁术,甚至萌生出脱离袁术势力的想法。只是此时南路军士气正旺,粮草也充足,众人还想着继续进军广成关、大谷关,光复洛阳,共同的目标暂时掩盖住了二人之间的矛盾。看似坚不可摧的联盟,实则暗流涌动,矛盾丛生。

而北路联军中,袁绍出身名门,袁家“西世三公”的显赫家世让他野心勃勃。此次讨董,他一心想借机扩大自己的声望和地盘。北路联军一边靠着冀州牧韩馥供应粮草,一边偷偷向冀州渗透势力。韩馥也不傻,对袁绍势力的扩张十分戒备。他心里明白,袁绍绝非等闲之辈,任由其发展,自己的冀州牧之位恐怕难保。于是,韩馥在粮草供应上开始拖延,三天两头找借口推脱。这一来二去,袁绍扩充实力的计划严重受阻,两人的矛盾愈发尖锐,一触即发。

粮草告急之下,袁绍想到了坐拥富庶东郡的桥瑁。东郡是产粮大郡,府库充盈,袁绍觉得只要桥瑁肯帮忙,联军的粮草危机就能解决。于是,他修书一封,以联军盟主的身份向桥瑁借粮,言辞间以盟主的身份施压,希望桥瑁顾全联军大局。可桥瑁出身梁郡大族桥氏,家族有着深厚的家学底蕴和几代人积累的政治资源。他还是东汉名士、太尉桥玄的族子,不仅担任东郡太守,还曾做过兖州刺史。桥瑁无论家世还是身份地位都不输给袁绍,平时又自视甚高。他觉得袁绍能摆脱韩馥的掣肘并当上联军盟主,还是自己假造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到各州郡的功劳。如今袁绍来借粮,桥瑁并不买账,还心里犯起了嘀咕:借粮给袁绍,不就壮大他的实力了吗?那日后东郡说不定就被他掌控了。于是,桥瑁找各种理由拒绝,今天说东郡遭遇灾害要赈灾,明天又说运输出了问题。

袁绍借粮不成,心中愤懑难平,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他越想越气,觉得桥瑁太不给自己这个盟主面子了,简首是联军的罪人。于是,袁绍提笔给亲家刘岱写了封信,倾诉对桥瑁的强烈不满。信中,袁绍言辞激烈,把桥瑁拒绝借粮的事描述得十分可憎,字里行间都是对桥瑁的怨恨。

而刘岱这边,本就和桥瑁关系不睦。桥瑁曾担任兖州刺史,自恃有这段经历,平时根本不把刘岱放在眼里。即便刘岱如今是兖州刺史,桥瑁也丝毫不给面子。不管什么场合,桥瑁总是对刘岱一脸不屑,时常跟刘岱唱反调,让刘岱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毫无尊重之意。

此时,刘岱也正为粮草短缺的事急得焦头烂额。他原本指望桥瑁看在同处联军,自己还算是他上官的份上,能帮自己渡过难关。没想到,桥瑁不仅果断拒绝借粮,还言语尖酸,故意羞辱刘岱,让刘岱十分记恨。

看到桥瑁如此恶劣的态度,刘岱顿时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他越想越气,越发觉得桥瑁是自己巩固兖州刺史权力的最大阻碍。桥瑁占据着兖州最富裕的郡,还凭借多年经营,在兖州影响力巨大。这让刘岱这个新任刺史在兖州的权威大打折扣,政令推行处处碰壁。刘岱心里盘算再三,只有用武力铲除桥瑁,才能彻底消除隐患,巩固自己在兖州的权威。

恰在这时,刘岱收到了袁绍的来信。看完信,他心中想除掉桥瑁的想法瞬间找到了共鸣。于是,他立刻回信联系袁绍,两人在书信往来中一拍即合,开始秘密谋划如何干脆利落的除掉桥瑁。袁绍身为联军盟主,深知此事要谨慎行事,他传信秘密指示从兄,山阳太守袁遗协助刘岱,刘岱收到指令后,又私下联络陈留太守张邈。

然而,张邈坚决反对对联盟内成员下手,他认为桥瑁虽拒绝借粮有错,但联军内部自相残杀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可刘岱与袁绍主意己定,并未理会张邈的劝阻。张邈反对除掉桥瑁的消息很快传到袁绍耳里,袁绍对此十分不满,觉得张邈不识大体,在联军粮草危机的紧要关头还拘泥于所谓的联盟情谊,阻碍大事。但因行动在即,袁绍暂时将这份不满压下,只盼着计划顺利实施。

一天深夜,月黑风高,刘岱、袁遗、张邈在营帐中密会,继续商讨行动计划。营帐里烛火摇曳,气氛凝重压抑。刘岱率先开口,言辞激烈:“桥瑁那家伙太不识时务了,联军为讨董拼死拼活,他却坐拥粮草不肯支援,简首是联军的罪人,必须除掉他!”袁遗微微点头,神色冷峻:“公山兄说得对,不给他点颜色看看,盟主还怎么号令众人?”张邈虽依旧满脸忧虑,但见二人态度坚决,最终也只能无奈被裹挟参与,不过仍试图劝说两人慎重行事,只是毫无效果。一番商议后,三人最终还是达成一致,决定突袭桥瑁军营。

桥瑁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一天夜里,月色如水,桥瑁正在营帐中处理公务,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喊杀声。他心中一惊,赶忙起身查看,只见营帐外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原来是刘岱、袁遗、张邈率领联军趁夜色突袭而来。桥瑁的士兵仓促应战,瞬间乱作一团。

桥瑁慌乱中组织抵抗,但寡不敌众。他试图突围,却被刘岱等人率领的联军重重包围。一番激烈拼杀后,桥瑁精疲力竭,最终被刘岱斩杀。东郡就此落入刘岱手中,袁绍与刘岱如愿得到了东郡和粮草。

济北相鲍信站在营帐外,面色凝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东郡太守桥瑁竟被兖州刺史刘岱、山阳太守袁遗、陈留太守张邈联合斩杀,刘岱顺势占据东郡,还任命了自己的心腹王肱为东郡太守。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头。

回想起这段日子,整个酸枣联军之中,真正一心反董讨逆的,似乎只有他和曹操。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与董卓的军队浴血奋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兄弟的鲜血染红了土地,那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可其他诸侯呢?不但不把兵力用在对抗董卓上,反而热衷于内讧、争抢地盘。鲍信满心的热忱,在看到这一幕幕丑恶行径后,渐渐冷却。如今桥瑁的死,更像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鲍信的营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他想到自己重伤未愈的身体,想起在战场上阵亡的兄弟,又看着粮草储备日渐稀少,心中满是悲凉。他深知,在这样的联军中,继续坚持下去也毫无意义。

于是,鲍信做出了决定。他以安葬兄弟、自己重伤未愈,以及粮草短缺为由,率先率领着自己的军队返回济北,脱离了酸枣联军。当他的军队拔营而起,缓缓离去的那一刻,仿佛是在给这场本就摇摇欲坠的联盟敲响了丧钟。

鲍信的离开,就像是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他诸侯见状,也纷纷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曾经看似众志成城的酸枣联军,就此拉开了散伙的序幕,一个高举反董讨逆大旗的联盟,在利益的纷争中,也渐渐走向了分崩离析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